本發明屬于食用菌育種及栽培,具體涉及一株東方牛舌菌菌株gt2895、其分子鑒定方法以及工廠化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1、東方牛舌菌( fistulina?orientalisy.c.?dai,?d.p.?bao&y.w.?lim?)又稱東方牛排菌,是一種褐腐菌,隸屬于擔子菌門、蘑菇綱、蘑菇目、牛舌菌科、牛舌菌屬。牛舌菌屬模式物種為肝色牛舌菌 fistulina?hepatica(schaeff.)with.,該物種最初由jacobchristian?schaeffer于1774年描述并命名為 boletus?hepaticusschaeff.。1792年,william?withering根據其形態特征和生態習性等將其轉移至牛舌菌屬,成立了新組合 fistulina?hepatica(schaeff.)with.并沿用至今。長期以來,在國內多地發現的食用野生牛舌菌都被冠以肝色牛舌菌的名稱。直到2022年,戴玉成等研究發現來自東亞和北美的牛舌菌屬樣本在分子和形態學上與已知的肝色牛舌菌存在顯著差異,因此將來自東亞的牛舌菌命名為東方牛舌菌,來自北美的牛舌菌命名為美洲牛舌菌( fistulina?americanay.c.dai,?d.w.?li&m.?zhou)。目前,牛舌菌屬全球已知12種,其中8種分布于南半球,4種分布于北半球。
2、牛舌菌屬真菌具有較高的營養和藥用價值,其子實體肥厚、肉質鮮嫩、軟而多汁,研究表明,其富含多種多糖、氨基酸以及具有抗腫瘤活性的牛舌菌凝集素。牛舌菌子實體中含有約7%(干基)的可溶性膳食纖維,具有防止血糖升高和降低血清膽固醇的作用;kyoheikoseki等在牛舌菌子實體中檢測到了抗壞血酸類似物6-脫氧抗壞血酸和赤藻糖酸。
3、盡管牛舌菌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但由于野生資源的稀缺,人工栽培技術的開發不足,因此,國內外關于牛舌菌屬的研究較少,對于該屬物種的開發利用,特別是在菌株選育及工廠化栽培方面的研究還處于空白。專利cn115747078a公開了一株牛排菇高產菌株及其選育方法,通過原生質體制備、artp誘變等獲得了一株高產蛋白質的菌株,但未涉及配套的人工栽培技術。專利cn109452090a公開了一種塑料袋墻式覆土栽培牛排菌的方法,然而該方法仍局限于傳統大棚栽培模式,其覆土等工藝繁瑣,且栽培周期長達75天,生產效率較低。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株新的東方牛舌菌菌株gt2895,并提供其鑒定方法以及配套的工廠化栽培方法,為牛舌菌產業的發展及遺傳育種工作提供一種新的育種材料,推動牛舌菌的工廠化栽培。
2、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3、一株東方牛舌菌( fistulina?orientalis)菌株gt2895,所述菌株的保藏編號為cgmcc?no.41965,保藏于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
4、本發明所述菌株gt2895的its基因序列如seq?id?no:1所示,nlsu基因序列如seqid?no:2所示。
5、本發明所述的一株東方牛舌菌( fistulina?orientalis)菌株gt2895的工廠化栽培方法如下:
6、(1)液體菌種制備
7、(1.1)制備母種
8、稱取乳糖或淀粉或麥芽糖或葡萄糖20-30g、酵母粉5-15g、七水合硫酸亞鐵0.5-1.5g、瓊脂18-25g,再用水定容至1升,調整ph至4.0-5.0,然后滅菌、分裝、冷卻后得到母種培養基;將菌株gt2895的菌絲接種于母種培養基中,置于25±1℃條件下暗培養15天,即得母種;
9、(1.2)種子液制作
10、將活化好的母種取出,在無菌工作臺中去除中心老化的接種塊后,用十字交叉法把母種等分成4份,任意取其中一份均勻切碎后接種于滅菌好的液體培養基中,25±1℃磁力攪拌器攪拌培養8-10天,得到種子液;
11、所述液體培養基采用y5或者步驟(1.1)的母種培養基;所述y5配方為:葡萄糖20g/l、蛋白胨3g/l、磷酸二氫鉀1.5g/l、硫酸鎂1g/l、七水合硫酸亞鐵1g/l,ph5.0;將液體培養基121℃滅菌30min,冷卻后備用,裝液量為容器體積的2/3;
12、(1.3)發酵罐培養
13、使用發酵罐,加入y5配方液體,充分攪拌溶解,121℃滅菌60min,緩慢降溫冷卻,保持罐內壓力不低于0.05mpa,待液體冷卻后將步驟(1.2)制備的種子液接種于發酵罐內,接種量為1.3%,25±1℃恒溫培養,培養過程保持罐內壓力0.03-0.05mpa,發酵罐通氣量保持在5-8l/min,培養8天,得到生產用液體菌種;
14、(2)出菇包生產
15、將生產出菇包的原料按確定的配方混合均勻,調節含水量63%,ph4-5,分裝、滅菌、冷卻,得到出菇包;所述出菇包配方按質量比計,為發酵后的雜木屑70%、麩皮20%、玉米粉8%、白糖1%、石膏粉1%,或者為雜木屑70%、麥麩13%、小麥粉7%、玉米粉8%、白糖1%、輕質碳酸鈣1%;
16、(3)接種
17、將步驟(1.3)制備的生產用液體菌種按照2-3%的接種量接種于步驟(2)生產的出菇包中;
18、(4)菌絲和原基培養
19、將接種后的出菇包置于培養室內進行菌絲和原基培養,培養溫度25±1℃,暗培養23-25天,之后間歇式光照培養3-5天,培養室內二氧化碳濃度<3000ppm,在菌袋內形成淡粉色或粉紫色原基;
20、(5)出菇管理
21、將菌袋內形成淡粉色或粉紫色原基的出菇包開口后置于菇房進行出菇管理,控制菇房濕度90%-98%,出菇溫度22-24℃,間歇式光照,每天累積光照時間大于10小時,光強1000-2000lx;保持菇房內空氣清新,出菇階段室內二氧化碳濃度<1000ppm,出菇管理9天后子實體充分展開即可采收。
22、較佳地,上述步驟(1.1)中,所述母種培養基配方為乳糖30g/l、酵母膏15g/l、七水合硫酸亞鐵0.5g/l、瓊脂25g/l?,ph4.0。
23、本發明通過系統研究首次選育出一株高產東方牛舌菌菌株gt2895,并通過優化試驗獲得了其最佳母種培養基配方組合,同時開發了該菌株的液體發酵技術和工廠化高效栽培方法,實現了其高效、短周期的工廠化栽培。在本發明技術方案下,該菌株出菇率為100%,生物學轉化率為47.85%,生長發育周期為35-40天,商品性狀良好。
24、本發明為開展東方牛舌菌遺傳育種工作提供了新的育種材料,為東方牛舌菌的人工栽培及產業化發展提供了科學的技術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