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第一控制端子111、第二控制端子112、第三控制端子113和第四控制端子114橫置在供電正極端子115和供電負極端子116之間;放電端口 23相應設置有供電正極端口 235、供電負極端口 236、第一控制端口 231、第二控制端口 232、第三控制端口 234和第四控制端口 235,供電正極端子115、供電負極端子116用于電動自行車的供電,將控制器I與電池主體2連接,第一控制端子111和第二控制端子112用于控制車尾燈的開關,第三控制端口 234和第四控制端口 235用于控制電池主體2的電源輸出,控制器I連接電動自行車的電機,從而控制電動車電機的啟動、運行、進退、速度、停止以及電動車的其它電子器件的運作。
[0036]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如圖2所示,所述控制器I的上還設置有導向條12,所述導向條12置于控制器I的尾部端面邊緣上,向電池主體2的方向延伸,所述導向條12和放電端子11分別位于控制器I的尾部端面的兩側,所述導向條12的截面為三角形截面,所述三角形截面為等腰鈍角三角形,其鈍角的方向朝向電池本體2。導向條的結構不限于三角形截面,其他能實現同樣功能的結構同樣可以,如矩形、梯形等。如圖4所示,所述電池本體2的側面上開有導槽22,所述導槽22的長度和開口角度與導向條12的長度和開口角度一致,所述導槽22尾部和放電端口 23分別位于電池主體2的頭部端面的兩側。在本實施例中,在進行電池主體2的安裝的時候,可以保證電池主體2的安裝角度,由于控制器I上的放電端子11與導向條12相對設置,即放電端子11相對于導向條12有一定的安裝位置,而電池本體2上的放電端口 23也與導槽22相對設置,所以通過控制器I上的導向條12和電池主體2側壁上設置的導槽22配合,電池本體2沿著導向條12的方向安裝向控制器,放電端口 23正對著放電端子11,當電池本體2與控制器I接觸的時候,放電端子11也插入到放電端口 23中,避免電池本體2與控制器I的安裝角度差異導致的放電端子11與放電端口 23錯位問題。
[0037]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如圖3所示,為方便自行車鞍座的安裝,所述電池主體2上靠近尾燈座4的位置開有一通孔21,所述通孔21垂直于電池本體2設置,并穿過電池本體2的中軸線,進行該集成式車尾燈組件安裝的時候,先將控制器I固定在支撐橫桿5的內部,將電池本體2和車尾燈3組裝成一組件,將該組件推入到支撐橫桿5內部,電池本體2沿導向條12進入支撐橫桿5與控制器I連接,電池本體2上通孔21的位置正對著鞍座立桿6的位置,尾燈座4位于支撐橫桿5的尾部,起限位、密封和固定的作用,可防止外部水分進入到支撐橫桿5中對集成式車尾燈組件造成侵蝕,之后再將鞍座底部的連接桿插入鞍座立桿6,連接桿直接經過通孔21穿過該電池本體2,該設置同時也給電池本體2提供了穩定的固定作用,防止電池本體發生偏移,能夠將電池本體2定位在支撐橫桿5中。
[0038]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如圖3、圖4和圖5所示,關于本實用新型的車尾燈3的設置,本實用新型將車尾燈3與電池本體2進行集成設置,所述車尾燈3的兩側均設置卡扣塊31,車尾燈3的底面設有第一接觸端頭(未圖示),第一接觸端頭為車尾燈3的電源輸入端。電池本體2的尾部設有尾燈座4,所述尾燈座4為圓柱形結構,所述尾燈座4上開有安裝槽43,所述安裝槽43的形狀與車尾燈3的外形相互配合,在所述安裝槽43內部設置第二接觸端頭44,第二接觸端頭44與電池本體3連接,用于供電,第一接觸端頭與第二接觸端頭44接合,另設有一尾燈開關,所述尾燈開關位于電池本體2與車尾燈3形成的回路之間,用于控制車尾燈3的開啟關閉,同時車尾燈3也可以通過控制器I進行開關,尾燈開關與控制器的控制不相干涉。安裝槽43的兩側設置卡槽42,所述卡槽42與卡扣塊31相配合,通過卡槽42與卡扣塊31能夠將車尾燈3固定于尾燈座4上,本實施例中的卡扣塊31和卡槽42為U形結構,另外,卡扣塊31與卡槽42的形狀還可以是其他形狀,車尾燈3與尾燈座4的連接方式也可以多種,比如螺紋連接、螺釘連接等,甚至車尾燈3可直接與電池本體2集成設置。
[0039]所述尾燈座4的側面還設置有充電口 41,當該集成式車尾燈組件安裝于電動自行車的車架上時,尾燈座4置于車架外部,即充電口 41為外置,充電口 41用于該集成式車尾燈組件的充電,當集成式車尾燈組件位于電動自行車上時也可進行充電,不需要拆卸電池,充電口 41處設有凹槽,充電口置于凹槽內部,在凹槽的表面還設有防水塞,防水塞的一端與凹槽鉸接,通過防水塞對充電口 41進行封閉,防止外部水分進入充電口 41,避免發生短路。尾燈座的底部設計有手抓槽45,手抓槽45為橢圓形凹槽,方便將電池從支撐橫桿中拉出,進行電池的更換和檢修。
[0040]通過以上描述可知,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
[0041]1、將控制器、電池主體和車尾燈進行集成設計,使得各部件之間結合的緊密度強,省去了部件之間的連接電線,防止因振動導致的斷路,有利于保持系統整體的結構和功能穩定性;
[0042]2、本實用新型的電池內置于自行車車架中,實現電池的完全隱藏,提升電動自行車的美觀性,密封性好,可以避免外部光照和水分對電池的侵蝕,提高電池使用壽命;
[0043]3、本集成式車尾燈組件的結構簡單,拆卸和安裝方便快速,節約安裝時間,便于檢修更換,電池與車架的配合度高,穩定性好。
[0044]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集成式車尾燈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電池主體和車尾燈, 所述車尾燈設置于電池主體上并與電池主體電性連接; 所述控制器設置于電池主體上并與電池主體電性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集成式車尾燈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池主體上設置有放電端口,控制器的設有放電端子,所述放電端口與放電端子對接,電池主體的尾部設置有尾燈座,所述車尾燈與所述尾燈座結合安裝。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集成式車尾燈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放電端子包括用于整車供電的供電正極端子、供電負極端子,用于尾燈控制的第一控制端子、第二控制端子,以及用于電機控制的第三控制端子、第四控制端子;放電端口相應包括供電正極端口、供電負極端口、第一控制端口、第二控制端口、第三控制端口和第四控制端口。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集成式車尾燈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的上還設置有導向條,所述導向條置于控制器的尾部端面上,向電池主體的方向延伸,所述導向條和放電端子分別位于控制器尾部端面的兩側,所述電池本體的側面上開有導槽,導槽與所述導向條相配合,所述導槽尾部和放電端口分別位于電池主體頭部端面的兩側。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集成式車尾燈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車尾燈的兩側均設置卡扣塊,車尾燈的底面設有第一接觸端頭; 所述尾燈座上開有安裝槽,安裝槽的兩側設置卡槽,所述卡槽與卡扣塊相配合,所述安裝槽內部設置第二接觸端頭,第一接觸端頭與第二接觸端頭接合。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集成式車尾燈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燈座的側面還設置有充電口。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集成式車尾燈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充電口表面設有防水塞。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集成式車尾燈組件,其特征在于,尾燈座的底部設計有用于推拉的手抓槽。9.一種電動自行車,其特征在于,包括車架體和如權利要求1-8任一項所述的集成式車尾燈組件,所述車架體包括支撐橫桿和鞍座立桿,所述支撐橫桿和鞍座立桿均為空心管,所述支撐橫桿與鞍座立桿交叉連接,在連接處形成四通結構,所述集成式車尾燈組件置于車架體內部。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電動自行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安裝在支撐橫桿的內部,所述控制器上設置有導向條,導向條位于支撐橫桿的內部側壁上;所述電池本體承插到支撐橫桿內部的控制器上,電池本體上設有通孔,通孔位于所述四通結構處,通孔方向與鞍座立桿方向一致;所述尾燈座與尾燈置于支撐橫桿的尾部進行密封。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集成式車尾燈組件,包括控制器、電池主體和車尾燈,所述車尾燈設置于電池主體上并與電池主體電性連接;所述控制器設置于電池主體上并與電池主體電性連接,所述控制器和電池本體通過設置有放電端口與放電端子進行對接,電池主體的尾部設置有尾燈座,所述車尾燈安裝于尾燈座上;電動自行車包括車架體和集成式車尾燈組件,集成式車尾燈組件安裝于車架體內部。本實用新型旨在解決現有電動自行車中存在因電池與其他部件集成度低產生的穩定性差、安裝難度大、成本高和耗時長問題。
【IPC分類】B62J6/06, B62J6/04
【公開號】CN204937324
【申請號】CN201520357198
【發明人】楊力平, 陳路緣
【申請人】深圳市統凌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1月6日
【申請日】2015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