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座打氣筒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自行車車胎充氣裝置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自行車座打氣筒O
【背景技術】
[0002]眾所周知,打氣筒是用來向自行車車胎充氣的裝置,廣泛應用于家庭生活中,現有的打氣筒為獨立式設計,與自行車體分離,攜帶不方便,因此,操作人員只能在出發前用打氣筒對自行車進行充氣,如果操作人員在半路上發現車胎氣不足時也無法對車胎進行充氣。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與自行車車架整合為一體,攜帶方便的自行車座打氣筒。
[0004]本實用新型的自行車座打氣筒,包括車座、車座支撐桿和座管,所述車座固定設置在車座支撐桿的頂端,所述車座支撐桿為管狀結構,所述座管套設在車座支撐桿的底端,所述座管的底端設有五通管,所述五通管內設置有主軸,所述主軸的兩端通過曲柄設置有腳蹬,所述車座支撐桿的內部設置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與支撐桿的內壁滑動配合,第一活塞的底部固定連接有活塞桿,活塞桿的一端向下延伸至車座支撐桿外,所述第一活塞桿的中部固定設置有連接蓋,所述連接蓋可拆卸地連接在車座支撐桿的底端,所述活塞桿的底端固定連接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與座管滑動配合,所述車座支撐桿的外側面的上部固定連接有第一氣管,所述第一氣管與車座支撐桿的內腔相通,第一氣管的一端設置有第一氣嘴;
[0005]所述主軸為曲軸,所述曲軸的中部連接有連桿,所述連桿的一端連接在曲軸的連桿軸徑上,連桿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第三活塞,所述第三活塞設置在座管內部,并且第三活塞與座管的內壁滑動配合,所述座管的外側面的位于第二活塞與第三活塞之間的部分固定連接有第二氣管,所述第二氣管與座管的內腔相通,所述第二氣管的一端固定連接有第二氣嘴。
[0006]進一步的,本實用新型的自行車座打氣筒,所述連接蓋為圓形,所述活塞桿穿過連接蓋的中部,所述連接蓋通過螺紋與車座支撐桿連接。
[0007]進一步的,本實用新型的自行車座打氣筒,所述座管的側壁的底端開設有第一通氣孔。
[0008]進一步的,本實用新型的自行車座打氣筒,所述座管的側壁的頂端開設有第二通氣孔。
[0009]進一步的,本實用新型的自行車座打氣筒,所述座管的外側壁上涂覆有油漆。
[0010]進一步的,本實用新型的自行車座打氣筒,所述連接蓋的外側面上設置有防滑紋。
[001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的自行車座打氣筒,其車座支撐桿內部設置有第一活塞和活塞桿,活塞桿的中部固定連接有連接蓋,連接蓋可拆卸地連接在車座支撐桿的底端,車座支撐桿的外側面固定設置有第一氣管,第一氣管的一端連接有第一氣嘴,使用時,操作人員可將車座連同車座支撐桿從座管上拿下來,并將連接蓋從車座支撐桿上卸下,然后將第一氣嘴與輪胎的氣門芯連接好,操作人員手握連接蓋上下運動,從而實現對輪胎的充氣,此外,本實用新型的自行車座打氣筒,其主軸為曲軸,曲軸上連接有連桿,連桿的一端固定有第三活塞,第三活塞設置在座管的內部,活塞桿的下端連接有第二活塞,這樣,操作人員可以通過踩踏腳蹬,使得與主軸連接的第三活塞上下運動,從而使得操作人員可以通過踩踏腳蹬的方式對車胎進行充氣,此外,操作人員可以松開車座支撐桿與座管的連接,使得車座支撐桿可以在座管內上下運動,從而帶動活塞桿底端的第二活塞上下運動,從而將氣體從第二氣管及第二氣嘴中排出,以實現對車胎的充氣。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自行車車座打氣筒可以通過三種方式實現對車胎的充氣,在其中一種方式失效時可以使用其他兩種方式進行充氣,增加了其有效性,同時,自行車座打氣筒利用自行車車架本身作為打氣筒的部件,使得其便于攜帶,不會出現忘記攜帶打氣筒而無法對輪胎充氣的現象,因此,本實用新型的自行車打氣筒與自行車車架整合為一體,攜帶方便。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自行車座打氣筒的主視圖;
[0013]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自行車座打氣筒與自行車裝配在一起時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中,1:車座;2:車座支撐桿;3:座管;4:五通管;5:主軸;6:第一活塞;7:活塞桿;8:連接蓋;9:第二活塞;10:第一氣管;11:第一氣嘴;12:連桿;13:第三活塞;14:第二氣管;15:第二氣嘴;16:第一通氣孔;17:第二通氣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0016]如圖1和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自行車座I打氣筒,包括車座1、車座I支撐桿和座管3,車座I固定設置在車座I支撐桿的頂端,車座I支撐桿為管狀結構,座管3套設在車座I支撐桿的底端,座管3的底端設有五通管4,五通管4內設置有主軸5,主軸5的兩端通過曲柄設置有腳蹬(圖中未示出),車座I支撐桿的內部設置有第一活塞6,第一活塞6與支撐桿的內壁滑動配合,第一活塞6的底部固定連接有活塞桿7,活塞桿7的一端向下延伸至車座I支撐桿外,第一活塞6桿的中部固定設置有連接蓋8,連接蓋8可拆卸地連接在車座I支撐桿的底端,活塞桿7的底端固定連接有第二活塞9,第二活塞9與座管3滑動配合,車座I支撐桿的外側面的上部固定連接有第一氣管10,第一氣管10與車座I支撐桿的內腔相通,第一氣管10的一端設置有第一氣嘴11 ;
[0017]主軸5為曲軸,曲軸的中部連接有連桿12,連桿12的一端連接在曲軸的連桿12軸徑上,連桿12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第三活塞13,第三活塞13設置在座管3內部,并且第三活塞13與座管3的內壁滑動配合,座管3的外側面的位于第二活塞9與第三活塞13之間的部分固定連接有第二氣管14,第二氣管14與座管3的內腔相通,第二氣管14的一端固定連接有第二氣嘴15。
[0018]使用時,操作人員可將車座I連同車座I支撐桿從座管3上拿下來,并將連接蓋8從車座I支撐桿上卸下,然后將第一氣嘴11與輪胎的氣門芯連接好,操作人員手握連接蓋8上下運動,從而實現對輪胎的充氣,此外,本實用新型的自行車座I打氣筒,其主軸5為曲軸,曲軸上連接有連桿12,連桿12的一端固定有第三活塞13,第三活塞13設置在座管3的內部,活塞桿7的下端連接有第二活塞9,這樣,操作人員可以通過踩踏腳蹬,使得與主軸5連接的第三活塞13上下運動,從而使得操作人員可以通過踩踏腳蹬的方式對車胎進行充氣,此外,操作人員可以松開車座I支撐桿與座管3的連接,使得車座I支撐桿可以在座管3內上下運動,從而帶動活塞桿7底端的第二活塞9上下運動,從而將氣體從第二氣管14及第二氣嘴15中排出,以實現對車胎的充氣。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自行車車座I打氣筒可以通過三種方式實現對車胎的充氣,在其中一種方式失效時可以使用其他兩種方式進行充氣,增加了其有效性,同時,自行車座I打氣筒利用自行車車架本身作為打氣筒的部件,使得其便于攜帶,不會出現忘記攜帶打氣筒而無法對輪胎充氣的現象,因此,本實用新型的自行車打氣筒與自行車車架整合為一體,攜帶方便。
[0019]作為優選,本實用新型的自行車座I打氣筒,連接蓋8為圓形,活塞桿7穿過連接蓋8的中部,連接蓋8通過螺紋與車座I支撐桿連接。
[0020]作為優選,本實用新型的自行車座I打氣筒,座管3的側壁的底端開設有第一通氣孔16。第一通氣孔16的設置,方便了氣體從座管3外部經第三活塞13進入到座管3內。
[0021]作為優選,本實用新型的自行車座I打氣筒,座管3的側壁的頂端開設有第二通氣孔17。第二通氣孔17的設置,方便了氣體從座管3外部進第二活塞9進入到座管3的內部。
[0022]作為優選,本實用新型的自行車座I打氣筒,座管3的外側壁上涂覆有油漆(圖中未示出)。本設計的目的在于防止座管3生銹及增加其美觀度。
[0023]作為優選,本實用新型的自行車座I打氣筒,連接蓋8的外側面上設置有防滑紋。防滑紋的設置在于防止操作人員手握連接蓋8時出現打滑。
[0024]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型,這些改進和變型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自行車座打氣筒,包括車座、車座支撐桿和座管,所述車座固定設置在車座支撐桿的頂端,所述車座支撐桿為管狀結構,所述座管套設在車座支撐桿的底端,所述座管的底端設有五通管,所述五通管內設置有主軸,所述主軸的兩端通過曲柄設置有腳蹬,其特征在于,所述車座支撐桿的內部設置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與支撐桿的內壁滑動配合,第一活塞的底部固定連接有活塞桿,活塞桿的一端向下延伸至車座支撐桿外,所述第一活塞桿的中部固定設置有連接蓋,所述連接蓋可拆卸地連接在車座支撐桿的底端,所述活塞桿的底端固定連接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與座管滑動配合,所述車座支撐桿的外側面的上部固定連接有第一氣管,所述第一氣管與車座支撐桿的內腔相通,第一氣管的一端設置有第一氣嘴; 所述主軸為曲軸,所述曲軸的中部連接有連桿,所述連桿的一端連接在曲軸的連桿軸徑上,連桿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第三活塞,所述第三活塞設置在座管內部,并且第三活塞與座管的內壁滑動配合,所述座管的外側面的位于第二活塞與第三活塞之間的部分固定連接有第二氣管,所述第二氣管與座管的內腔相通,所述第二氣管的一端固定連接有第二氣嘴。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座打氣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蓋為圓形,所述活塞桿穿過連接蓋的中部,所述連接蓋通過螺紋與車座支撐桿連接。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座打氣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座管的側壁的底端開設有第一通氣孔。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座打氣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座管的側壁的頂端開設有第二通氣孔。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座打氣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座管的外側壁上涂覆有油漆。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座打氣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蓋的外側面上設置有防滑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自行車座打氣筒,涉及自行車車胎充氣裝置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的自行車座打氣筒,自行車車架整合為一體,攜帶方便,包括車座、車座支撐桿和座管,車座支撐桿的內部設置有第一活塞,第一活塞的底部固定連接有活塞桿,活塞桿的一端向下延伸至車座支撐桿外,第一活塞桿的中部固定設置有連接蓋,連接蓋可拆卸地連接在車座支撐桿的底端,活塞桿的底端固定連接有第二活塞,車座支撐桿的外側面的上部固定連接有第一氣管,第一氣管與車座支撐桿的內腔相通,主軸為曲軸,曲軸的中部連接有連桿,連桿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第三活塞,第三活塞設置在座管內部,座管的外側面的位于第二活塞與第三活塞之間的部分固定連接有第二氣管。
【IPC分類】B62K19-42
【公開號】CN204296988
【申請號】CN201420770607
【發明人】謝振昊
【申請人】謝振昊
【公開日】2015年4月29日
【申請日】2014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