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行車氣筒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氣筒,具體涉及一種與自行車相結合的氣筒。
傳統的氣筒產品已經比較成熟,新開發的氣筒產品雖在款式上有所更新,但都是獨立式的;有些專門為自行車設計的氣筒,也只是外掛式的,并沒有與自行車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因而這些氣筒使用時不夠方便,經濟上也稱不上節約。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簡單方便、經濟實惠的,真正與自行車相結合的氣筒。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如下一種自行車氣筒,包括筒體、拉桿、活塞、皮管、夾頭等組成部分,其特征在于由自行車車架作為氣筒筒體;座墊安裝在氣筒拉桿上端,并可兼作氣筒把手。
該自行車氣筒在與座墊相連的拉桿上設置有起固定作用的銷子,銷子上方還設有一旋蓋;相應地在筒體上端設有固定銷子的銷子槽,筒體外壁則有螺紋與旋蓋相配。
由于本實用新型利用自行車車架作氣筒筒體,減少了傳統氣筒所需的無縫鋼管;而對自行車結構則基本沒有改變,座墊還可兼作氣筒把手。這樣使得自行車到處都能充氣,騎行時更加輕松,并且能延長車胎的使用壽命。在氣筒不用時,拉桿上的銷子嵌在銷子槽內,銷子上方的旋蓋擰緊在筒體外壁,座墊被固定,可與普通自行車一樣騎行。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來做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自行車氣筒安裝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自行車氣筒結構示意圖。
圖3為氣筒拉桿部結構示意圖。
圖4為氣筒筒體上端結構示意圖。
在
圖1所示的實施例中,自行車氣筒包括包括筒體、拉桿、活塞、皮管(7)、夾頭(8)等組成部分,其特征在于由自行車車架(1)作為氣筒筒體;座墊(2)安裝在氣筒拉桿上端,并可兼作氣筒把手。從圖2可以較為清楚地看到本實用新型氣筒的具體結構氣筒筒體分為壓縮艙(4)和高壓艙(6)兩部分,兩艙之間有氣孔(11)相通,由彈簧(9)和鋼珠(10)組成的閥門控制氣孔(11)開閉。拉桿部件如圖3所示,拉桿(3)下端為活塞(5),活塞外有皮圈(15);拉桿上設置了起固定作用的銷子(12),銷子上方還設有一旋蓋(13);拉桿上端為一圓柱(14),用以安裝座墊(2)。相應地,在筒體上端設有固定銷子的銷子槽(16),筒體外壁則有螺紋(17)與旋蓋相配,筒體上端結構如圖4所示。
本實用新型工作過程如下要打氣時先反旋螺帽,松開旋蓋(13);然后抓住自行車座墊(2)向上拉,使銷子(12)脫離銷子槽(16),轉過一個角度,即可打氣。當用力下壓時,由于壓縮艙(4)氣體壓力大于彈簧(9)彈力,鋼珠(10)脫離氣孔(11),氣體從壓縮艙通過氣孔(11)進入高壓艙(6),然后經高壓艙的軟皮管(7)送出,進入車胎。當拉桿(3)提起時,活塞(5)上升,高壓艙內氣體壓力大于壓縮艙的壓力,再加上彈簧彈力,使鋼珠緊貼氣孔,高壓氣無法逃出。如此循環,完成打氣工作。打完氣后,反轉一個角度,使銷子嵌入銷子槽內;擰緊旋蓋,打氣結束。由于銷子(12)嵌在銷子槽(16)內,銷子上方又有旋蓋(13)擰緊在筒體外壁,壓緊銷子,所以安裝在連桿上端的座墊就被牢牢固定,可與普通自行車一樣坐騎。
對于本實用新型還可有其他一些實施例,例如不用座墊作氣筒把手,而是在拉桿上端另裝一副把手。該自行車氣筒可用在帶三角架的男式車及不帶三角架的女式自行車上。另外,此原理亦可用在三輪車上。
權利要求1.一種自行車氣筒,包括筒體、拉桿、活塞、皮管、夾頭等組成部分,其特征在于由自行車車架(1)作為氣筒筒體;座墊(2)安裝在氣筒拉桿上端,并可兼作氣筒把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氣筒,其特征在于與座墊(2)相連的拉桿(3)上設置有起固定作用的銷子(12),銷子上方還設有一旋蓋(13);相應地在筒體上端設有固定銷子的銷子槽(16),筒體外壁則有螺紋(17)與旋蓋相配。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行車氣筒,其特征在于氣筒筒體分為壓縮艙(4)和高壓艙(6)兩部分,兩艙之間有氣孔(11)相通,由彈簧(9)和鋼珠(10)組成的閥門控制氣孔(11)開閉。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氣筒,具體涉及一種與自行車相結合的氣筒。該自行車氣筒包括筒體、拉桿、活塞、皮管、夾頭等組成部分,其特征在于由自行車車架作為氣筒筒體;座墊安裝在氣筒拉桿上端,并可兼作氣筒把手。不打氣時,座墊由拉桿上的梢子和旋蓋固定。該自行車氣筒使用方便,經濟實惠,適用于男女各式自行車,特別適用于出口及農村地區。
文檔編號F04B33/00GK2410442SQ0020300
公開日2000年12月13日 申請日期2000年1月25日 優先權日2000年1月25日
發明者徐勇進 申請人:徐勇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