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飛行汽車,尤其涉及一種控制方法、系統、陸行車輛及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
背景技術:
1、飛行汽車一直是重點的研究方向,隨著純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的發展,飛行汽車又迎來新的研究熱潮。除了一體式的飛行汽車以外,目前有研究提出了分體飛行汽車的研究方向,即將飛行汽車的功能拆分為路行部分和飛行部分,包括了二分體、三分體等多種不同的類型。
2、在飛行汽車二分體的情況下,可以將飛行汽車分為陸行車輛和飛行器。目前,在飛行器與陸行車輛對接的過程中,飛行器直接降落在陸行車輛上,在飛行器與陸行車輛分離的過程中,飛行器直接從陸行車輛上起飛。這要求路行車輛具有足夠的空間,以致陸行車輛的成本較高。
技術實現思路
1、本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控制方法、系統、陸行車輛及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旨在解決相關技術中飛行器直接在陸行車輛上降落,導致陸行車輛的成本較高的技術問題。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一種控制方法,應用于所述飛行汽車的陸行車輛,所述飛行汽車還包括飛行器,所述陸行車輛和所述飛行器可分離和可結合,所述方法包括:
3、響應于所述陸行車輛與所述飛行器的結合耦合請求,自動行駛至所述飛行器對應的預設區域;
4、控制所述陸行車輛的承載平臺向所述陸行車輛的后箱體外移動;
5、控制所述陸行車輛的空氣懸架下降,并與所述飛行器進行自動對接;
6、控制所述空氣懸架上升,并控制所述承載平臺向所述后箱體內移動。
7、進一步地,所述控制所述陸行車輛的承載平臺向所述后箱體外移動的步驟包括:
8、控制陸行車輛的后箱體打開;
9、控制所述陸行車輛的承載平臺向所述后箱體外移動,并控制所述陸行車輛的環鎖伸出。
10、進一步地,所述控制所述陸行車輛的空氣懸架下降,并與所述飛行器進行自動對接的步驟包括:
11、控制所述陸行車輛的空氣懸架下降,并行駛至所述飛行器的自動耦合區域;
12、響應于所述環鎖到位的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環鎖與所述飛行器進行自動對接。
13、進一步地,所述控制上升空氣懸架上升,并控制所述承載平臺向所述后箱體內移動的步驟包括:
14、響應于對接完成的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空氣懸架上升;
15、控制飛行器的起落架收起并鎖止,并控制所述承載平臺向所述后箱體內移動。
16、進一步地,所述控制飛行器的起落架收起并鎖止,并控制所述承載平臺向所述后箱體內移動的步驟包括:
17、控制飛行器的左右后起落架收起并鎖止,并控制所述承載平臺向所述后箱體內移動;
18、響應于左右前起落架收起請求,控制飛行器的左右前起落架收起并鎖止;
19、控制所述承載平臺向所述后箱體內移動。
20、進一步地,所述控制上升空氣懸架上升,并控制所述承載平臺向所述后箱體內移動的步驟之后,所述方法還包括:
21、響應于所述承載平臺的移動到位請求,控制所述陸行車輛中的鎖止機構鎖止,將所述飛行器鎖止在所述陸行車輛上;
22、控制陸行車輛的后箱體關閉。
23、進一步地,所述方法還包括:
24、控制所述陸行車輛的承載平臺向所述后箱體外移動;
25、控制所述飛行器的起落架打開并鎖止,并控制所述空氣懸架下降;
26、控制所述陸行車輛的環鎖解鎖。
27、進一步地,所述控制所述陸行車輛的承載平臺向所述后箱體外移動的步驟包括:
28、控制陸行車輛的后箱體打開,控制所述陸行車輛中的鎖止機構解鎖;
29、控制所述陸行車輛的承載平臺向所述后箱體外移動。
30、進一步地,所述控制所述飛行器的起落架打開并鎖止,并控制所述空氣懸架下降的步驟包括:
31、響應于所述飛行器中左右前起落架傳感器的檢測信號,控制所述飛行器的左右前起落架打開并鎖止;
32、控制所述空氣懸架下降,并控制所述陸行車輛的承載平臺向所述后箱體外移動;
33、響應于所述飛行器中左右后起落架傳感器的檢測信號,控制所述飛行器的左右后起落架打開并鎖止;
34、控制所述空氣懸架下降。
35、進一步地,所述控制所述陸行車輛的環鎖解鎖的步驟之后,所述方法還包括:
36、控制所述陸行車輛的承載平臺向所述后箱體內移動;
37、控制陸行車輛的后箱體關閉。
38、此外,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還提供一種控制系統,應用于飛行汽車的陸行車輛,所述飛行汽車還包括飛行器,所述控制系統包括自動駕駛系統、分合控制器以及空氣懸架控制系統;
39、響應于所述陸行車輛與所述飛行器的結合耦合請求,所述自動駕駛系統控制所述陸行車輛自動行駛至所述飛行器對應的預設區域;
40、所述分合控制器控制所述陸行車輛的承載平臺向所述后箱體外移動;
41、所述空氣懸架控制系統控制所述陸行車輛的空氣懸架下降,所述分合控制器控制所述陸行車輛與所述飛行器進行自動對接;
42、所述空氣懸架控制系統控制所述空氣懸架上升,所述分合控制器控制所述承載平臺向所述后箱體內移動。
43、進一步地,所述控制系統還包括尾門控制系統以及環鎖控制系統;
44、所述尾門控制系統控制陸行車輛的后箱體打開;
45、所述分合控制器控制所述陸行車輛的承載平臺向所述后箱體外移動,所述環鎖控制系統控制所述陸行車輛的環鎖伸出。
46、進一步地,所述空氣懸架控制系統控制所述陸行車輛的空氣懸架下降,所述自動駕駛系統控制所述陸行車輛行駛至所述飛行器的自動耦合區域;
47、響應于所述環鎖到位的控制指令,所述環鎖控制系統控制所述環鎖與所述飛行器進行自動對接。
48、進一步地,所述控制系統還包括飛行體鎖止控制系統;
49、響應于對接完成的控制指令,所述空氣懸架控制系統控制所述空氣懸架上升;
50、所述飛行體鎖止控制系統控制飛行器的起落架收起并鎖止,所述分合控制器控制所述承載平臺向所述后箱體內移動。
51、進一步地,所述控制系統還包括環鎖控制系統;
52、所述分合控制器控制所述陸行車輛的承載平臺向所述后箱體外移動;
53、控制所述飛行器的起落架打開并鎖止,所述空氣懸架控制系統控制所述空氣懸架下降;
54、所述環鎖控制系統控制所述陸行車輛的環鎖解鎖。
55、進一步地,所述控制系統還包括尾門控制系統以及飛行體鎖止控制系統;
56、所述尾門控制系統控制陸行車輛的后箱體打開,所述飛行體鎖止控制系統控制所述陸行車輛中的鎖止機構解鎖。
57、此外,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還提供一種陸行車輛,所述陸行車輛包括前述的控制系統。
58、此外,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還提供一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所述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上存儲有控制程序,所述控制程序被處理器執行時實現前述的控制方法的步驟。
59、本技術通過響應于所述陸行車輛與所述飛行器的結合耦合請求,自動行駛至所述飛行器對應的預設區域;接著控制所述陸行車輛的承載平臺向所述后箱體外移動;而后控制所述陸行車輛的空氣懸架下降,并與所述飛行器進行自動對接;然后控制所述空氣懸架上升,并控制所述承載平臺向所述后箱體內移動,實現了陸行車輛與飛行器的自動結合,飛行器不需要在陸行車輛上降落,可以減少路行車輛的面積,從而可以降低路行車輛的成本。此外,通過陸行車輛自動行駛至飛行器進行結合,可以更好地滿足飛行汽車的飛行器與路行車輛的結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