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通信,尤其涉及一種數據包處理方法、設備、存儲介質及程序產品。
背景技術:
1、城市軌道交通列車運行所依賴的控制信號系統,即基于通信的列車自動控制系統(communication?based?train?control?system,cbtc系統),用于車輛的行車判斷和控制,是與行車安全強相關的系統,而cbtc系統在車輛和地面控制器之間的信息交互主要依賴的通信管道為lte系統。
2、為了降低丟包率,lte系統本身有一定的容錯保障機制,如重傳機制來保障數據包安全傳輸。例如,在媒體存取(media?access?control,mac)層采用混合自動重傳(hybridautomatic?repeat?quest,harq);或者是在采用有確認應答的模式,例如am模式時,在無線鏈路控制(radio?link?control,rlc)層也有重傳和協議數據單元(protocol?data?unit,pdu)重組按序遞交等手段。
3、當上述lte系統的網絡接口出現異常時,會導致數據在接收端無法正常組包,而重傳機制為了降低丟包率,會不斷重傳在接收端沒有正常接收的組包,但當網絡接口恢復的瞬間,接收端可能會在短時間內接收大量重傳的數據包,并向下掛設備的cbtc系統集中遞交多個數據包,使得cbtc系統可能因為超出處理能力而擁堵掛死,或因為多數據包之間合并處理的時間間隔較長而超出處理判斷邏輯時限,進而導致cbtc系統異常,甚至觸發緊急停車,給行車帶來行車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思路
1、本技術提供一種數據包處理方法、設備、存儲介質及程序產品,用以解決lte系統的網絡接口出現異常后恢復的瞬間,接收端在短時間內接收大量重傳的數據包,并向下掛設備的cbtc系統集中遞交多個數據包,使得cbtc系統可能因為超出處理能力而擁堵掛死,或因為多數據包之間合并處理的時間間隔較長而超出處理判斷邏輯時限,進而導致cbtc系統異常,甚至觸發緊急停車,給行車帶來行車安全隱患的問題。
2、第一方面,本技術提供一種數據包處理方法,包括:
3、響應于數據包的下發指令,將數據包轉發至lte系統的緩存區域中,并監測緩存的數據包數量;其中,所述下發指令包括待下發的至少一個數據包和用于接收所述數據包的目標車載系統,所述數據包攜帶有下發時間標識;
4、若所述lte系統的緩存區域中緩存的數據包數量超過第一預設緩存數量,則根據數據包的下發時間標識,將下發時間標識早的數據包刪除,以使緩存區域中緩存的數據包數量不超過第一預設緩存數量;
5、根據數據包的下發時間標識和第一預設數據包轉發間隔,依次將所述lte系統的緩存區域中緩存的數據包轉發給目標車載系統。
6、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還包括:
7、若所述lte系統的緩存區域中緩存的數據包數量不超過第二預設緩存數量,則根據第二預設數據包轉發間隔,將所述lte系統的緩存區域中緩存的數據包全部轉發給目標車載系統;其中,第二預設緩存數量小于第一預設緩存數量,第二預設數據包轉發間隔大于第一預設數據包轉發間隔。
8、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還包括:
9、若所述lte系統的緩存區域中緩存的數據包數量超過第二預設緩存數量,但不超過第一預設緩存數量,則根據數據包的下發時間標識和第一預設數據包轉發間隔,依次將所述lte系統的緩存區域中緩存的數據包轉發給目標車載系統;其中,第二預設緩存數量小于第一預設緩存數量。
10、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所述將數據包轉發至lte系統的緩存區域中之后,所述方法還包括:
11、根據所述數據包的下發時間標識,確定緩存區域中的第一數據包和第二數據包;其中,所述第一數據包用于標識緩存區內下發時間標識最早的數據包,所述第二數據包用于標識緩存區內下發時間標識最晚的數據包;
12、根據第一數據包對應的下發時間標識和第二數據包對應的下發時間標識,確定第一數據包和第二數據包的下發時間差;
13、若所述第一數據包和第二數據包的下發時間差大于預設緩存時差閾值,則刪除第一數據包,并將緩存區內剩余數據包中下發時間標識最早的數據包確定為新的第一數據包。
14、第二方面,本技術提供一種數據包處理設備,包括:
15、轉存模塊,用于響應于數據包的下發指令,將數據包轉發至lte系統的緩存區域中,并監測緩存的數據包數量;其中,所述下發指令包括待下發的至少一個數據包和用于接收所述數據包的目標車載系統,所述數據包攜帶有下發時間標識。
16、處理模塊,用于若所述lte系統的緩存區域中緩存的數據包數量超過第一預設緩存數量,則根據數據包的下發時間標識,將下發時間標識早的數據包刪除,以使緩存區域中緩存的數據包數量不超過第一預設緩存數量。
17、發送模塊,用于根據數據包的下發時間標識和第一預設數據包轉發間隔,依次將所述lte系統的緩存區域中緩存的數據包轉發給目標車載系統。
18、進一步的,所述處理模塊還可以用于若所述lte系統的緩存區域中緩存的數據包數量不超過第二預設緩存數量,則根據第二預設數據包轉發間隔,觸發發送模塊將所述lte系統的緩存區域中緩存的數據包全部轉發給目標車載系統;其中,第二預設緩存數量小于第一預設緩存數量,第二預設數據包轉發間隔大于第一預設數據包轉發間隔。
19、進一步的,所述處理模塊還可以用于若所述lte系統的緩存區域中緩存的數據包數量超過第二預設緩存數量,但不超過第一預設緩存數量,則根據數據包的下發時間標識和第一預設數據包轉發間隔,觸發發送模塊依次將所述lte系統的緩存區域中緩存的數據包轉發給目標車載系統;其中,第二預設緩存數量小于第一預設緩存數量。
20、進一步的,所述處理模塊還可以用于將數據包轉發至lte系統的緩存區域中之后,根據所述數據包的下發時間標識,確定緩存區域中的第一數據包和第二數據包;其中,所述第一數據包用于標識緩存區內下發時間標識最早的數據包,所述第二數據包用于標識緩存區內下發時間標識最晚的數據包;
21、根據第一數據包對應的下發時間標識和第二數據包對應的下發時間標識,確定第一數據包和第二數據包的下發時間差;
22、若所述第一數據包和第二數據包的下發時間差大于預設緩存時差閾值,則刪除第一數據包,并將緩存區內剩余數據包中下發時間標識最早的數據包確定為新的第一數據包。
23、第三方面,本技術提供一種機車接入單元,包括:處理器,以及與所述處理器通信連接的存儲器;
24、所述存儲器存儲計算機執行指令;
25、所述處理器執行所述存儲器存儲的計算機執行指令,以實現數據包處理方法。
26、第四方面,本技術提供一種lte系統,包括上述機車接入單元。
27、第五方面,本技術提供一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所述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中存儲有計算機執行指令,所述計算機執行指令被處理器執行時用于實現數據包處理方法。
28、第六方面,本技術提供一種計算機程序產品,包括計算機程序,所述計算機程序被處理器執行時實現數據包處理方法。
29、本技術提供的數據包處理方法、設備、存儲介質及程序產品,通過響應于數據包的下發指令,將數據包轉發至lte系統的緩存區域中,并監測緩存的數據包數量;若所述lte系統的緩存區域中緩存的數據包數量超過第一預設緩存數量,則根據數據包的下發時間標識,將下發時間標識早的數據包刪除,以使緩存區域中緩存的數據包數量不超過第一預設緩存數量;根據數據包的下發時間標識和第一預設數據包轉發間隔,依次將所述lte系統的緩存區域中緩存的數據包轉發給目標車載系統。相對于現有技術中lte系統的網絡接口出現異常后恢復的瞬間,接收端在短時間內接收大量重傳的數據包,并向下掛設備的cbtc系統集中遞交多個數據包,使得cbtc系統可能因為超出處理能力而擁堵掛死,或因為多數據包之間合并處理的時間間隔較長而超出處理判斷邏輯時限,進而導致cbtc系統異常,甚至觸發緊急停車,給行車帶來行車安全隱患的問題,本技術將即將下發的數據包進行限量預處理,同時對限量后的數據包按照時間順序依次下發,以確保下發時不會導致接收端系統瞬時的接收量超范圍,提升cbtc系統處理數據的穩定性,進而提高行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