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開涉及一種熱管理系統和電池儲能設備。
背景技術:
1、新型儲能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技術和基礎裝備,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支撐,也是催生國內能源新業態、搶占國際戰略新高地的重要領域,其持續、穩定的工作離不開熱管理系統的配合。儲能設備的熱管理系統使用制冷劑和冷卻液的組合,可以在設備發熱時帶走熱量,在設備電池側溫度過低時為設備提供熱量,將設備維持在適宜的溫度范圍內,保證使用壽命,避免安全風險。
2、儲能設備放出的熱量如果不能及時散出,對儲能設備的壽命,安全會有很大的影響。
3、已知的熱管理系統的效率已無法滿足需求,并且各模塊連接復雜,體積龐大,成本較高。
技術實現思路
1、因此,本公開之目的是提供一種熱管理系統和電池儲能設備,所述熱管理系統有效利用自然冷卻和水源熱泵,具有顯著提高的效率和顯著改善的節能效果。
2、通過以下所述的熱管理系統和電池儲能設備來實現上述目的。
3、本公開提供了-種熱管理系統,包括:制冷劑回路,其上設置有壓縮機、第一換熱器的第一換熱部和第二換熱器的第一換熱部;第一冷卻液流路,其上設置有電池冷板、加熱器、第一泵、第一接合點和第二接合點,其中所述第一泵設置在所述第一接合點與所述電池冷板之間;第二冷卻液流路,其上設置有第三換熱器和第二泵且能夠與所述第一接合點和所述第二接合點分別連通,其中所述第二泵設置在所述第二接合點與所述第三換熱器之間;第三冷卻液流路,其上設置有所述第一換熱器的第二換熱部且能夠與所述第一接合點和所述第二接合點分別連通;以及第四冷卻液流路,其上設置有所述第二換熱器的第二換熱部且能夠與所述第一接合點和所述第二接合點分別連通。
4、根據一實施方式,在所述第一接合點處設置有第一多通閥,在所述第二接合點處設置有第二多通閥。
5、根據一實施方式,所述第一多通閥和所述第二多通閥各具有至少四個端口。
6、根據一實施方式,所述第一冷卻液流路與所述第一多通閥的第三端口和所述第二多通閥的第三端口分別連通;所述第二冷卻液流路與所述第一多通閥的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多通閥的第一端口分別連通;所述第三冷卻液流路與所述第一多通閥的第二端口和所述第二多通閥的第二端口分別連通;所述第四冷卻液流路與所述第一多通閥的第四端口和所述第二多通閥的第四端口分別連通。
7、根據一實施方式,所述第一多通閥和所述第二多通閥包括第一工況,其中,在所述第一工況下,所述第一多通閥的第一端口與所述第一多通閥的第三端口導通,所述第二多通閥的第一端口與所述第二多通閥的第三端口導通。
8、根據一實施方式,所述第一多通閥和所述第二多通閥包括第二工況,其中,在所述第二工況下,所述第一多通閥的第一端口與所述第一多通閥的第二端口導通,所述第一多通閥的第三端口與所述第一多通閥的第四端口導通,所述第二多通閥的第一端口與所述第二多通閥的第二端口導通,所述第二多通閥的第三端口與所述第二多通閥的第四端口導通。
9、根據一實施方式,所述第一多通閥和所述第二多通閥包括第三工況,其中,在所述第三工況下,所述第一多通閥的第一端口與所述第一多通閥的第四端口導通,所述第一多通閥的第二端口與所述第一多通閥的第三端口導通,所述第二多通閥的第一端口與所述第二多通閥的第四端口導通,所述第二多通閥的第二端口與所述第二多通閥的第三端口導通。
10、根據一實施方式,當所述第一多通閥和所述第二多通閥處于所述第一工況時,所述熱管理系統包括常規制冷模式和低溫加熱模式,其中,在所述常規制冷模式下,所述加熱器關閉;在所述低溫加熱模式下,所述加熱器開啟。
11、根據一實施方式,當所述第一多通閥和所述第二多通閥處于所述第二工況時,所述熱管理系統包括制冷模式和待機模式,其中,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所述壓縮機、所述第一換熱器和所述第二換熱器開啟;在所述待機模式下,所述壓縮機、所述第一換熱器、所述第二換熱器的第一換熱部和所述第三換熱器關閉。
12、根據一實施方式,所述第一冷卻液流路上還設置有過濾器和傳感器。
13、根據一實施方式,所述熱管理系統還包括第五冷卻液流路和第六冷卻液流路,所述第五冷卻液流路上設置有冷卻液儲存器,所述第六冷卻液流路上設置有控制器。
14、根據一實施方式,所述熱管理系統還包括風機(13),所述風機在空氣流動方向上設置在所述第三換熱器的下游。
15、本公開還提供了一種電池儲能設備,包括如上文所述的熱管理系統。
16、本公開的熱管理系統和電池儲能設備的優勢在于:通過使用兩個多通閥來連通各個冷卻液流路,可以實現自然冷卻和水源熱泵工作模式,因此具有顯著提高的效率和顯著改善的節能效果。
1.一種熱管理系統,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管理系統,其中,在所述第一接合點(p1)處設置有第一多通閥(7),在所述第二接合點(p2)處設置有第二多通閥(8)。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熱管理系統,其中,所述第一多通閥(7)和所述第二多通閥(8)各具有至少四個端口。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熱管理系統,其中,所述第一冷卻液流路(l1)與所述第一多通閥(7)的第三端口(73)和所述第二多通閥(8)的第三端口(83)分別連通;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熱管理系統,其中,所述第一多通閥(7)和所述第二多通閥(8)包括第一工況,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熱管理系統,其中,所述第一多通閥(7)和所述第二多通閥(8)包括第二工況,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熱管理系統,其中,所述第一多通閥(7)和所述第二多通閥(8)包括第三工況,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熱管理系統,其中,當所述第一多通閥(7)和所述第二多通閥(8)處于所述第一工況時,所述熱管理系統包括常規制冷模式和低溫加熱模式,其中,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熱管理系統,其中,當所述第一多通閥(7)和所述第二多通閥(8)處于所述第二工況時,所述熱管理系統包括制冷模式和待機模式,其中,
10.根據權利要求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熱管理系統,其中,所述第一冷卻液流路(l1)上還設置有過濾器(11)和傳感器(15、16)。
11.根據權利要求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熱管理系統,其中,所述熱管理系統還包括第五冷卻液流路(l5)和第六冷卻液流路(l6),所述第五冷卻液流路(l5)上設置有冷卻液儲存器(12),所述第六冷卻液流路(l6)上設置有控制器(14)。
12.根據權利要求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熱管理系統,其中,所述熱管理系統還包括風機(13),所述風機在空氣流動方向上設置在所述第三換熱器(6)的下游。
13.一種電池儲能設備,包括如權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項所述的熱管理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