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屬于油田開采設備,具體涉及一種集油線壓力分流系統。
背景技術:
1、隨著油田的開發,油田作業區可能會上產增產、會增加新井、會增加產量,一方面油井之間的距離在不斷延長,部分井站相隔距離遠,與轉油站相接的輸油線長達幾十公里;另一方面,原有的集油管線是根據之前的規劃產能設計的,隨著新井或產量的增加,可能會出現產液量大大超過原油氣混輸泵的輸送能力的情況,造成集油管線壓力升高,甚至出現無法進行密閉生產,無法正常輸送和計量的情況,作業班組需要加強巡線,增加了班組人員的工作強度;新井和舊井的產量都會受到影響,增加了原油生產成本;也給作業區和作業班組的生產活動增加了風險。
技術實現思路
1、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集油線壓力分流系統,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優化集油線工藝流程,調節集油線的壓力,提高油氣混輸泵的輸送能力,達到所有井都能進入密閉生產,規避和減少各種風險的發生,確保油井正常生產。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3、一種集油線壓力分流系統,包括:第一集油線、第二集油線和過橋連通管線,所述第一集油線和所述第二集油線的一端連接若干油井,另一端連接轉油站,所述第一集油線和所述第二集油線相互并聯;所述過橋連通管線分別連接第一集油線和所述第二集油線,所述過橋連通管線上設置分流閥。
4、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集油線包括第一油氣混輸泵,第二集油線包括第二油氣混輸泵,過橋連通管線設置方式包括以下的至少一種:設置在第一油氣混輸泵的入口端以及第二油氣混輸泵的入口端之前;設置在第一油氣混輸泵的出口端以及第二油氣混輸泵的出口端之后。
5、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油氣混輸泵和所述第二油氣混輸泵均包括螺桿式油氣混輸泵和柱塞式油氣混輸泵。
6、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集油線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一調節閥、第一壓力表、所述第一油氣混輸泵和第二調節閥,所述第一調節閥分別連接若干油井,第二調節閥連接轉油站。
7、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集油線還包括第一緩沖罐,所述第一緩沖罐設置在第一油氣混輸泵和第二調節閥之間,所述第一緩沖罐還通過第一平衡管線與第一壓力表的入口端連通。
8、進一步的,第一平衡管線上還設置第三調節閥和第四調節閥,第一壓力表的入口端、第三調節閥、第四調節閥、第一緩沖罐依次連接。
9、進一步的,所述第二集油線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五調節閥、第二壓力表、所述第二油氣混輸泵和第六調節閥,所述第五調節閥分別連接若干油井,第六調節閥連接轉油站。
10、進一步的,所述第二集油線還包括第二緩沖罐,所述第二緩沖罐設置在第二油氣混輸泵和第六調節閥之間,所述第二緩沖罐還通過第二平衡管線與第二壓力表的入口端連通。
11、進一步的,第二平衡管線上還設置第七調節閥和第八調節閥,第二壓力表的入口端、第七調節閥、第八調節閥、第二緩沖罐依次連接。
12、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1.通過過橋連通管線,將第一集油線和第二集油線連通,從而當第一集油線上連接的油井產量增加、新井投產,導致產液量超過第一油氣混輸泵的輸送能力,第一集油線壓力升高,甚至出現無法進行密閉生產,無法正常輸送和計量,可通過過橋連通管線將新增的產液量輸入第二集油線,再通過第二輸送泵輸送到轉油站;同理,當第二集油線上連接的油井產量增加、新井投產,導致產液量超過第二油氣混輸泵的輸送能力,也可以調度第一油氣混輸泵的輸送能力,將新增的產液量送到轉油站,從而確保第一集油線和第二集油線的壓力都在預設范圍內,確保產業的正常輸送和計量;
14、2.本實用新型無須對第一集油線或第二集油線進行改造,對于已經投入運營、需要新建油井或者新增產量的項目,只要通過過橋連通管線,將輸送能力不足的集油線與輸送能力富余的集油線進行連通,形成可以相互調節輸送量的集油線混輸泵整體系統,成本小、易實施,特別適用于老舊項目改造。
1.一種集油線壓力分流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集油線、第二集油線和過橋連通管線,所述第一集油線和所述第二集油線的一端連接若干油井,另一端連接轉油站,所述第一集油線和所述第二集油線相互并聯;所述過橋連通管線分別連接第一集油線和所述第二集油線,所述過橋連通管線上設置分流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集油線壓力分流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油線包括第一油氣混輸泵,第二集油線包括第二油氣混輸泵,過橋連通管線設置方式包括以下的至少一種:設置在第一油氣混輸泵的入口端以及第二油氣混輸泵的入口端之前;設置在第一油氣混輸泵的出口端以及第二油氣混輸泵的出口端之后。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集油線壓力分流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氣混輸泵和所述第二油氣混輸泵均包括螺桿式油氣混輸泵和柱塞式油氣混輸泵。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集油線壓力分流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油線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一調節閥、第一壓力表、所述第一油氣混輸泵和第二調節閥,所述第一調節閥分別連接若干油井,第二調節閥連接轉油站。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集油線壓力分流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油線還包括第一緩沖罐,所述第一緩沖罐設置在第一油氣混輸泵和第二調節閥之間,所述第一緩沖罐還通過第一平衡管線與第一壓力表的入口端連通。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集油線壓力分流系統,其特征在于,第一平衡管線上還設置第三調節閥和第四調節閥,第一壓力表的入口端、第三調節閥、第四調節閥、第一緩沖罐依次連接。
7.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集油線壓力分流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集油線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五調節閥、第二壓力表、所述第二油氣混輸泵和第六調節閥,所述第五調節閥分別連接若干油井,第六調節閥連接轉油站。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集油線壓力分流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集油線還包括第二緩沖罐,所述第二緩沖罐設置在第二油氣混輸泵和第六調節閥之間,所述第二緩沖罐還通過第二平衡管線與第二壓力表的入口端連通。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集油線壓力分流系統,其特征在于,第二平衡管線上還設置第七調節閥和第八調節閥,第二壓力表的入口端、第七調節閥、第八調節閥、第二緩沖罐依次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