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氣動物流傳輸瓶傳送,尤其是一種醫用傳輸瓶卸料中轉設備。
背景技術:
1、以往,醫療器材的傳輸操作主要是依賴于人工完成,然而,鑒于,傳送人員的認知不足,其無法理解眾多相關問題,加之醫務人員預之溝通不到位,進而勢必導致一系列問題出現(例如傳送目的地錯誤、傳送時效性差以及人為錯誤分類等),進而極易引發嚴重的醫療安全問題。
2、醫用氣力物流傳輸系統有助于優化工作流程,提高醫院的整體運營管理水平和運營效益。醫用傳輸瓶主要用來傳輸醫療工作的各種物品,包括藥物、醫療器械、血樣、單據等。
3、在醫用氣力物流傳輸系統中,醫用傳輸瓶卸料中轉設備至關重要,其設計目的在于對醫療工作物品進行定點投放,以加快物流效率。在現有技術中,醫用傳輸瓶流轉至科室料框中,醫務人員手動地將其中的醫療物品取出,并將空置醫用傳輸瓶集中至指定裝置內,以備后用。如此,一方面,不但浪費了大量時間,嚴重地拖慢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醫務工人勞動強度大,試運行期間反映情況并不佳,且醫用傳輸瓶在流通進程中需要經歷多科室、多人,極易發生交叉感染現象。因而,亟待技術人員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故,本實用新型設計人員鑒于上述現有的問題以及缺陷,乃搜集相關資料,經由多方的評估及考量,并經過從事于此行業的多年研發經驗技術人員的不斷實驗以及修改,最終導致該醫用傳輸瓶卸料中轉設備的出現。
2、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涉及了一種醫用傳輸瓶卸料中轉設備,其包括機架以及將機架用作安裝基礎的氣動發送管、氣動接收管、左置載物裝置、右置載物裝置、瓶蓋開啟裝置、移載裝置和物料箱。瓶蓋開啟裝置用來開啟/復位醫用傳輸瓶的旋蓋,其由機架進行負擔。物料箱位于瓶蓋開啟裝置的正下方,用來承接經由開蓋完畢態醫用傳輸瓶而墜落的醫用物料。右置載物裝置用來承接經由氣動發送管流轉而來的待開蓋卸料態醫用傳輸瓶,并將其再次中轉至瓶蓋開啟裝置,其布置于瓶蓋開啟裝置的正右側。左置載物裝置用來承接經由瓶蓋開啟裝置中轉而來的卸料完畢態醫用傳輸瓶,并將其再次回流至氣動接收管,其布置于瓶蓋開啟裝置的正左側。移載裝置用來將待開蓋卸料態醫用傳輸瓶由右置載物裝置中轉至瓶蓋開啟裝置以及將卸料完畢態醫用傳輸瓶由瓶蓋開啟裝置中轉至左置載物裝置,其布置于瓶蓋開啟裝置的前方。
3、作為本實用新型所公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右置載物裝置包括有右置直線驅動模組和右置載物臺。右置直線驅動模組以機架的右側壁作為安裝基礎。右置載物臺用來直接承載待開蓋卸料態醫用傳輸瓶,且其在來自于右置直線驅動模組的驅動力作用下沿著上下方向執行位移運動,醫用傳輸瓶的相對高度位置得以被調整。左置載物裝置包括有左置直線驅動模組和左置載物臺。左置直線驅動模組以機架的左側壁作為安裝基礎。左置載物臺用來直接承載卸料完畢態醫用傳輸瓶,且其在來自于左置直線驅動模組的驅動力作用下沿著上下方向執行位移運動,醫用傳輸瓶的相對高度位置得以被調整。
4、作為本實用新型所公開技術方案的更進一步改進,右置載物裝置還包括有旋轉調整單元。旋轉調整單元用來對待開蓋卸料態醫用傳輸瓶的旋轉角度進行調整,其以右置載物臺作為安裝基礎。
5、作為本實用新型所公開技術方案的更進一步改進,旋轉調整單元包括有第一舵機驅動部、旋轉板、回轉支承軸承以及接近傳感器。回轉支承軸承以右置載物臺作為安裝基礎。用來直接承載待開蓋卸料態醫用傳輸瓶的旋轉板由回轉支承軸承進行承載。第一舵機驅動部和接近傳感器均以右置載物臺作為安裝基礎,且位于回轉支承軸承的一側。旋轉板在來自于第一舵機驅動部的轉動力矩作用下執行周向旋轉運動,待開蓋卸料態醫用傳輸瓶隨行跟轉,接近傳感器得以實時感知待開蓋卸料態醫用傳輸瓶的旋轉角度。
6、作為本實用新型所公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瓶蓋開啟裝置包括有上置開蓋機構、下置開蓋機構、導向組件以及動力部。上置開蓋機構、下置開蓋機構相對而設,且均由機架進行負擔。動力部以機架作為安裝基礎。上置開蓋機構和下置開蓋機構的運動方向均由導向組件進行導正,因同時受到來自于動力部的驅動力作用而同步地執行反向位移運動,得以接近或遠離醫用傳輸瓶。
7、作為本實用新型所公開技術方案的更進一步改進,上置開蓋機構包括有上置懸臂平臺、上置安裝架、上置撥蓋組件以及上置驅動部。下置開蓋機構包括有下置懸臂平臺、下置安裝架、下置撥蓋組件以及下置驅動部。上置懸臂平臺、下置懸臂平臺在導向組件和動力部的協同作用下定向地執行位移運動。上置安裝架、下置安裝架分別一一對應地、且可拆卸地實現與上置懸臂平臺、下置懸臂平臺的固定。上置撥蓋組件布置于上置懸臂平臺的正下方,而下置撥蓋組件布置于下置懸臂平臺的正上方。上置驅動部用來驅動上置撥蓋組件執行偏轉運動,位于醫用傳輸瓶上端的旋蓋得以被打開/復位,且其以上置安裝架作為組裝基礎。下置驅動部用來驅動下置撥蓋組件執行偏轉運動,位于醫用傳輸瓶下端的旋蓋得以被打開/復位,且其以下置安裝架作為組裝基礎。
8、作為本實用新型所公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移載裝置包括有前置直線驅動模組和機械手夾持器。機械手夾持器用來對向抱持醫用傳輸瓶。前置直線驅動模組用來驅使機械手夾持器沿著左右方向執行位移運動,其以機架的前側壁作為安裝基礎。
9、作為本實用新型所公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醫用傳輸瓶卸料中轉設備還包括有下壓式疏料裝置。下壓式疏料裝置用來向著開蓋態醫用傳輸瓶中的醫用物料施予下壓力,其以機架作為安裝基礎,且布置于瓶蓋開啟裝置的正上方。
10、作為本實用新型所公開技術方案的更進一步改進,下壓式疏料裝置包括有l形懸臂架、線性驅動單元以及疏料桿。l形懸臂架采取可拆卸連接方式以實現與機架的組裝。線性驅動單元用來驅動疏料桿,其由l形懸臂架所負擔。疏料桿在來自于線性驅動單元的驅動力作用下而沿著上下方向執行往復式位移運動,醫用傳輸瓶中的醫用物料因反復地受到下壓力作用而疏通,并墜落。
11、作為本實用新型所公開技術方案的更進一步改進,線性驅動單元包括有防塵箱、曲柄滑塊機構以及第二舵機驅動部。防塵箱采取可拆卸連接方式以與l形懸臂架固定為一體。第二舵機驅動部用來驅動曲柄滑塊機構,且其以防塵箱的外側壁作為安裝基礎。曲柄滑塊機構用來向著疏料桿施予推拉力,其隱于防塵箱中。
12、本實用新型所公開醫用傳輸瓶卸料中轉設備的工作原理大致如下:首先,借助于氣動發送管將醫用傳輸瓶流轉至右置載物裝置,隨即,右置載物裝置沿著高度方向執行升降運動,醫用傳輸瓶的相對位置高度得以被調整,利于后續移載裝置執行移載操作;而后,在移載裝置的輔助下,醫用傳輸瓶由右置載物裝置中轉至瓶蓋開啟裝置,隨即,醫用傳輸瓶被開啟,所裝的醫用物料得以自行墜落至物料箱中,以備醫務工作人員取用、信息讀取;而后,移載裝置再次發生動作以將醫用傳輸瓶由瓶蓋開啟裝置中轉至左置載物裝置,隨即,左置載物裝置沿著高度方向執行升降運動,醫用傳輸瓶的相對位置高度得以被調整,利于后續氣動接收管對其進行接收,且采用氣力方式繼續流轉至其他收發站點,以備裝入醫用物料。
13、在實際應用中,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醫用傳輸瓶卸料中轉設備至少可取得以下幾方面的有益技術效果,具體為:
14、1)氣動發送管、氣動接收管、左置載物裝置、右置載物裝置、瓶蓋開啟裝置和移載裝置相協作以實現醫用傳輸瓶的流轉、卸料,整個流轉過程快捷、高效,且無需醫務工作人員干預,借助于瓶蓋開啟裝置即可開啟/復位醫用傳輸瓶的旋蓋,且旋蓋被開啟狀態下,醫用物料在重力作用下自行墜落至物料箱中;
15、2)醫務工作人員全程無需接觸醫用傳輸瓶,可有效地避免交叉感染現象的發生。再者,免除醫務工作人員的奔波之苦,節約大量時間,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