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旋轉的傳動軟軸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工程機械控制技術領域,主要提出一種可旋轉的傳動軟軸,用于壓路機行駛和旋轉座椅的控制。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工程機械壓路機行業,大量使用油門軟軸,操縱發動機油門;它一改過去那種硬連桿連接的傳統結構,極大地提高了油門系統總布置的方便性、靈活性,提高了效率;國內大中小型壓路機油門軟軸大多安裝在座椅上,但壓路機的座椅要前后移動,會旋轉;現有技術中只能在加一個操縱系統來控制座椅的旋轉,容易出現軟軸扭曲變形發沉而影響對油門的控制。
發明內容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出一種可旋轉的傳動軟軸。本實用新型完成其發明任務所采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可旋轉的傳動軟軸,在所述傳動軟軸的一端設置彎接頭,所述彎接頭的兩端垂直,所述彎接頭的一端由位于軸承座內的軸承支撐并使軸承座與壓路機座椅聯接,構成所述的軸承座可隨壓路機座椅的旋轉而旋轉的結構;所述彎接頭的另一端與連接套管螺紋連接,所述的連接套管與軟軸一端的外套管連接并使軟軸的內芯穿過連接套管、彎接頭和軸套后與連接叉聯接;所述的連接叉位于壓路機座椅的下面,并與油門控制器連接,使連接叉可隨壓路機座椅的旋轉而動作;所述軟軸另一端的外套管與螺紋接頭連接,并通過導向管連接在發動機的油門上。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可旋轉的傳動軟軸,在其一端設置有金屬彎管,消除了壓路機座椅在移動中對軟軸的磨損的問題,軟軸上的軸承座隨著座椅的旋轉而轉動,連接叉位于壓路機座椅的下面,并與油門控制器連接,使連接叉可隨壓路機座椅的旋轉而動作;相對減小了軟軸的扭曲和變形,且其操縱力輕使駕駛員操縱更舒適、人機的結合更合理。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金屬彎管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連接叉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連接叉,2、軸套,3、螺紋桿,4、軸承座,5、軸承,6、彎接頭,7、連接套管,8、 外套管,9、內芯,10、螺紋接頭,11、導向管,12、防塵橡膠件,13、連接拉環,14、軸,15、螺母。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加以說明如圖1所示,一種可旋轉的傳動軟軸,在所述傳動軟軸的一端設置彎接頭6,所述彎接頭6的兩端垂直,所述彎接頭6的一端與壓路機座椅的軸14連為一體,在彎接頭6的端頭具有用于支撐軸14的軸承5,對應所述的軸承5設置軸承座4,軸承5安裝在軸承套6 里,用卡簧定位;所述的軸承座4與壓路機座椅聯接,構成所述的軸承座4可隨壓路機座椅的旋轉而旋轉的結構;所述彎接頭6的另一端與連接套管7螺紋連接,所述的連接套管7與軟軸一端的外套管8壓接連接并使軟軸的內芯9穿過連接套管7、彎接頭16和軸套2后與連接叉1聯接;所述的連接叉1位于壓路機座椅的下面,并與油門控制器連接,使連接叉1 可隨壓路機座椅的旋轉而動作;所述軟軸另一端的外套管與螺紋接頭10壓接連接,螺紋接頭10的另一端通過導向管11與連接拉環13連接;并在導向管11與連接拉環13之間設置用于防止灰塵的防塵橡膠件12,所述的連接拉環13與發動機的油門相連。
權利要求1. 一種可旋轉的傳動軟軸,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傳動軟軸的一端設置彎接頭(6),所述彎接頭(6)的兩端垂直,所述彎接頭(6)的一端由位于軸承座(4)內的軸承(5)支撐并使軸承座(4)與壓路機座椅聯接,構成所述的軸承座(4)可隨壓路機座椅的旋轉而旋轉的結構; 所述彎接頭(6)的另一端與連接套管(7)螺紋連接,所述的連接套管(7)與軟軸一端的外套管(8)連接并使軟軸的內芯(9)穿過連接套管(7)、彎接頭(6)和軸套(2)后與連接叉(1) 聯接;所述的連接叉(1)位于壓路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工程機械控制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可旋轉的傳動軟軸,該傳動軟軸一端設置兩端垂直的彎接頭(6),彎接頭(6)的一端由位于軸承座(4)內的軸承(5)支撐并使軸承座(4)與壓路機座椅聯接;彎接頭(6)的另一端與連接套管(7)螺紋連接,連接套管(7)與軟軸一端的外套管(8)連接并使軟軸的內芯(9)穿過連接套管(7)、彎接頭(6)和軸套(2)后與連接叉(1)聯接;連接叉(1)位于壓路機座椅的下面;軟軸另一端的外套管與螺紋接頭(10)連接,并通過導向管(11)連接在發動機的油門上。本實用新型消除了壓路機座椅在移動中對軟軸的磨損,減小了軟軸的扭曲和變形,且其操縱力輕使駕駛員操縱更舒適、人機的結合更合理。
文檔編號F16C1/26GK202326659SQ20112042689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2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2日
發明者龐媛媛, 杜萬慶, 杜慶麗, 楊鈞, 鄭嶺 申請人:洛陽市黃河軟軸控制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