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照明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多功能智能化LED臺燈。
背景技術:
隨著LED技術的不斷完善,LED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LED照明是LED技術最完美的應用,LED臺燈也是LED照明的一部分,但現在市面上大多數的LED臺燈只是實現了他的最基本的應用----照明,雖然有些LED臺燈也有如自動控制光強,鬧鐘提醒等擴展功能,但這些功能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現代智能生活的使用需求了,而且產品功能單一,還會造成資源的浪費,不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思想的引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的產品功能單一、資源浪費的缺陷提供了一種多功能智能化LED臺燈。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多功能智能化LED臺燈,包括燈身、燈座、LED燈體、智能播放模塊、驅動電源模塊、顯示屏、智能時鐘模塊、觸摸控制模塊;所述燈座上設置了一個凸臺;所述燈身下端與燈座上的凸臺通過傾斜角度活動關節連接,所述燈身上端通過燈體轉動活動關節與LED燈體相連;所述驅動電源模塊置于燈座內,所述智能播放模塊安裝于燈身之內;所述顯示屏和智能時鐘模塊也置于燈身之內;所述觸摸控制模塊安裝于燈座上的凸臺上。
進一步,所述智能播放模塊包括主芯片、存儲器和擴音器,同時也設置了USB接口。
進一步,所述驅動電源模塊包括供電模塊和充電模塊。
進一步,所述智能時鐘模塊有時鐘和鬧鐘兩個功能,鬧鐘可同時設置多個鬧鐘提醒。
更具體的,所述多功能智能化LED臺燈的工作原理如下:
采用外部220V電源通過12V/2A的驅動電源模塊轉換后向LED臺燈供電;通過觸摸控制模塊控制整個LED臺燈的開/關、亮度調節、智能時鐘和智能播放等功能;在臺燈接通外部電源正常工作的同時,驅動電源模塊內的充電模塊處于充電狀態,當外部電源斷開過后,驅動電源模塊內的充電模塊開始向供電模塊供電,由供電模塊輸出到觸摸控制模塊、智能時鐘模塊、智能播放模塊以及LED燈體;智能時鐘模塊的鬧鐘功能可根據不同的需要同時設置8個鬧鐘提醒,鬧鐘的輸出由智能播放模塊的擴音器來實現;智能播放模塊中的主芯片用于處理與控制各種音頻視頻文件的轉換和播放,處理完的音頻視頻文件存儲在存儲器上,需要時通過觸摸控制模塊操作,將視頻文件通過顯示屏顯示,音頻文件通過擴音器輸出。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優點:
本實用新型在傳統LED臺燈上增加了智能播放模塊,驅動電源模塊也增加了充電模塊,另一方面也把傳統的鬧鐘提醒功能只能設置一個一個鬧鐘增加到同時可設置多個鬧鐘,大大提高了LED臺燈的功能性和智能化,同時也更加合理的利用資源,減少了資源的浪費。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LED臺燈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LED臺燈的工作原理圖。
附圖標記說明:1-燈座;2-燈身;3-顯示屏;4-LED燈體;5-傾斜角度活動關節;6-燈體轉動活動關節;7-觸摸控制模塊;8-驅動電源模塊,801-供電模塊;802-充電模塊;9-智能時鐘模塊;10-智能播放模塊;101-擴音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述,以下實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如圖1、圖2所示,一種多功能智能化LED臺燈,包括燈身2、燈座1、LED燈體4、智能播放模塊10、驅動電源模塊8、顯示屏3、智能時鐘模塊9、觸摸控制模塊7,所述燈座1上設置了一個凸臺;所述燈身2下端與燈座1上的凸臺通過傾斜角度活動關節5連接,所述燈身2上端通過燈體轉動活動關節6與LED燈體4相連;所述驅動電源模塊8置于燈座1內,所述智能播放模塊10安裝于燈身2之內;所述顯示屏3和智能時鐘模塊9也置于燈身2之內;所述觸摸控制模塊7安裝于燈座1上的凸臺上。
優選地,所述智能播放模塊10包括主芯片、存儲器和擴音器101,同時也設置了USB接口。
優選地,所述驅動電源模塊8包括供電模塊801和充電模塊802。
優選地,所述智能時鐘模塊9有時鐘和鬧鐘兩個功能,鬧鐘可同時設置多個鬧鐘提醒。
更具體的,本實施例所述多功能智能化LED臺燈的工作原理如下:
采用外部220V電源通過12V/2A的驅動電源模塊8轉換后向LED臺燈供電;通過觸摸控制模塊7控制整個LED臺燈的開/關、亮度調節、智能時鐘和智能播放等功能;在臺燈接通外部電源正常工作的同時,驅動電源模塊8內的充電模塊802處于充電狀態,當外部電源斷開過后,驅動電源模塊8內的充電模塊802開始向供電模塊801供電,由供電模塊801輸出到觸摸控制模塊7、智能時鐘模塊9、智能播放模塊10以及LED燈體4;智能時鐘模塊9的鬧鐘功能可根據不同的需要同時設置8個鬧鐘提醒,鬧鐘的輸出由智能播放模塊10的擴音器101來實現;智能播放模塊10中的主芯片用于處理與控制各種音頻視頻文件的轉換和播放,處理完的音頻視頻文件存儲在存儲器上,需要時通過觸摸控制模塊7操作,將視頻文件通過顯示屏3顯示,音頻文件通過擴音器101輸出。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