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鞋內外氣體雙向循環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功能鞋領域,其主要功能將會實現鞋內部氣體與外部氣體之間的雙向循環功能和緩沖避震功能。
背景技術:
目前,制鞋業受到制作工藝和材料性能的限制,并且鞋底的結構較為簡單,造成鞋子的功能受到極大的限制,因此相應的通氣、降溫和排汗的功能較弱,鞋內氣體與外界氣體 不能進行有效的交換,造成鞋內悶熱、潮濕,這些均大大降低了鞋子的舒適性。另外,由于鞋子內部悶熱潮濕的環境,在這種“封閉”的環境下,易引起真菌的繁殖和傳播,極易發生足部疾病,如腳氣、皮炎、濕疹等足部疾病。針對這種狀況,眾多廠家和科研機構均在嘗試實現鞋內外的通氣和排汗功能,市場上也出現了一些聲稱具有通氣、排汗的鞋底,例如實用新型專利CN200520023992. 6和CN00104890. 2.,但是由于受到鞋底結構和材料等各方面原因的影響,均不能真正意義上實現鞋內部氣體與鞋外部氣體的雙向循環交換,并且其通氣量和排汗效果均不甚理想,其結構的功能性、耐久性和穩定性均不能夠保證。
實用新型內容目前針對鞋內外氣體循環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真正意義上實現鞋內外氣體雙向循環交換的功能,具有通氣、除汗和緩沖避震功能的新型功能鞋。該功能鞋不僅達到鞋內外氣體交換和除汗的目的,也符合人體運動過程中的生物力學特征,能夠有效的緩沖運動中來自于地面的沖擊力,對運動中的損傷起到一定的預防功能。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鞋內外氣體雙向循環系統,包含氣墊、氣囊,氣體單方向進出控制開關,通氣管道,進氣孔和出氣孔,其特征是所述氣墊位于兩個氣囊的中間,所述兩個氣囊各配有氣體單向進、出控制開關,所述進氣孔和出氣孔設置于鞋內跖趾關節處與鞋底兩側,并通過通氣管道與氣囊相連接。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之處在于在人體的運動過程中,腳后跟觸地時,通過腳與地面的接觸力,對氣墊和氣囊進行壓縮。進氣氣囊和排氣氣囊的進氣閥門均在氣流的推動下關閉,進氣氣囊的出氣閥門打開,通過通氣管道將進氣氣囊內的氣體輸送到足部最潮濕、悶熱,最易發生足部疾患的跖趾關節處(腳趾與腳掌的結合處),同時,在氣體的推動下,排氣氣囊的出氣開關打開,將氣囊內的悶熱潮濕的氣體排到鞋外部。在腳后跟抬起后,氣墊和氣體雙向循環系統的結構和材料提供了良好的回彈力,在氣囊內形成了負壓,在大氣壓的作用下,一方面進氣氣囊的進氣開關打開,出氣閥門關閉,進氣氣囊重新充滿來自鞋外的氣體;另一方面,排氣氣囊的進氣閥門打開,出氣閥門關閉,排氣氣囊重新充滿來自于腳部跖趾關節處潮濕悶熱的氣體。當下次腳后跟觸地時,再次將進氣氣囊內的氣體輸送到跖趾關節處,同時又將排氣氣囊內的悶熱潮濕氣體排到外界大氣中。依次循環,實現鞋內外氣體的雙向循環,從而降低跖趾關節處的溫度和濕度,保持良好的通風效果,提高鞋內環境的舒適性,從而有效的降低足部疾患的發生。在腳后跟觸地時,通過腳與地面的接觸力,對氣墊和氣囊進行壓縮,氣墊和氣囊通過自身的形變吸收大量的沖擊力,起到一定的緩沖避震功能,對運動損傷具有一定的預防效果。
圖I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圖圖2氣體進出單方向控制閥門詳圖,A :出氣開關;B:進氣開關圖3鞋內外氣體雙向循環系統在鞋底位置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是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附圖標記說明如下I-氣墊2——進氣氣囊3——排氣氣囊4-通氣管道5——出氣孔6——吸氣孔7——出氣單向控制閥門8——進氣單向控制閥門9——控制箱10——氣體進出控制閥門11——轉動軸12——進氣口13——出氣口14-出氣管道15——進氣管道鞋內外氣體雙向循環系統由以下部分組成氣墊I,進氣氣囊2、排氣氣囊3,出氣單向控制閥門7、進氣單向控制閥門8和通氣管道4。氣墊在輔助形成氣囊的同時也為氣囊提供壓縮后的回彈力,另外還可以為人體在運動中提供緩沖避震的功能,以減小沖擊力對人體的傷害。出氣單向控制閥門7、進氣單向控制閥門8在氣流的推動下,控制氣體的流動方向,實現氣體的單方向流動。在每次腳跟觸地時壓縮氣墊I時,進氣氣囊2的進氣單向控制閥門8 (圖2B10)在氣流的推動下關閉,出氣單向控制閥門7 (圖2A10)在氣流的推動下打開,將進氣氣囊內來源于鞋外部的氣體通過通氣管道4排到鞋內跖趾關節處;另一方面,排氣氣囊3的進氣單向控制閥門8 (圖2B10)在氣流的推動下關閉,出氣閥門7 (圖2A10)在氣流的推動下打開,將來源于鞋內悶熱潮濕的氣體排放到鞋外。在腳離開地面后,由氣墊I和鞋內外氣體雙向循環系統本身的結構和材料的物理性質所提供的回彈力,氣墊I和氣囊2、3恢復原狀,使得氣囊內形成負壓。在氣流的作用下,進氣氣囊2的出氣單向控制閥門7 (圖2A10)在氣流的推動下關閉,進氣單向控制閥門8 (圖2B10)在氣流的推動下打開,使進氣氣囊2重新充滿來自于鞋外的氣體;另一方面,排氣氣囊3的出氣單向控制閥門7(圖2A10)在氣流的推動下關閉,進氣單向控制閥門8 (圖2B10)在氣流的推動下打開,通過通氣管道4將腳部跖趾關節處的悶熱潮濕的空氣吸入氣囊。在氣體單向控制開關7、8的控制下,通過氣墊I和氣囊2、3的配合,可以真正意義上實現鞋內外氣體的雙向循環,一方面將鞋內悶熱潮濕的氣體不斷的從鞋內跖趾關節處抽出并排到鞋外,另一方面將鞋外部的氣體不斷輸送到腳部最潮濕悶熱的跖趾關節處,從而保持鞋內的通風、干爽和適宜的溫度,減少因為鞋子內部溫熱潮濕而引起的細菌滋生,從而有效的防止足部疾患的發生。同時氣墊為人體提供緩沖避震功能,從而有效的預防運動損傷的發生。本實用新型不僅局限于圖I的結構和位置,例如鞋內外氣體雙向循環系統也可以放置在腳前掌,也可以放大到全腳掌等。以上結構和功能均視為本實用新型的延伸。以上實施例僅為說明本使用新型的技術思想,在技術方案基礎上所做的任何改動,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鞋內外氣體雙向循環系統,包含氣墊、氣囊,氣體單方向進出控制開關,通氣管道,進氣孔和出氣孔,其特征是所述氣墊位于兩個氣囊的中間,所述兩個氣囊各配有氣體單向進、出控制開關,所述進氣孔和出氣孔設置于鞋內跖趾關節處與鞋底兩側,并通過通氣管道與氣囊相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鞋內外氣體雙向循環系統由氣墊、氣囊,氣體單方向進出控制開關,通氣管道,進氣孔和出氣孔構成,氣墊位于兩個氣囊的中間,氣囊配有兩個氣體單向進出控制開關,實現氣體單向流動的控制;在人體的運動過程中,進氣氣囊通過單方向進出控制開關將氣體吸入,再通過通氣管道和排氣口輸送到跖趾關節處,排氣氣囊通過設置在跖趾關節處的吸氣孔吸收跖趾關節處的悶熱潮濕氣體,再由通氣管道排到鞋子外部,形成鞋內外氣體的循環性;同時氣墊和氣囊通過自身的形變吸收大量的地面沖擊力,起到一定的緩沖減震效果。
文檔編號A43B7/06GK202774412SQ201220095548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8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8日
發明者謝晨斌, 魏書濤, 丁克金, 張冬斌, 張省, 高斌 申請人:喬丹體育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