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向圓芯子電容器自動包裹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軸向圓芯子電容器自動包裹機,包括一包裹裝置,該包裹裝置包括位于待包裹軸向圓芯子電容器上下兩側的上壓模塊和下壓模塊;一推刀,該推刀置于上壓模塊和下壓模塊軸向圓芯子電容器進入方向一側;一料道裝置,該料道裝置包括一料道上板和一料道下板,該料道上板和料道下板近上壓模塊、下壓模塊端設有彈簧片以定位待包裹軸向圓芯子電容器進行紙帶包裹;一上紙帶盤I,該紙帶盤上紙帶引出部分位于大芯子電容器及上壓模塊之間;一下紙帶盤,該紙帶盤上紙帶引出部分位于軸向圓芯子電容器及下壓模塊之間;一收料裝置,以接收完成紙帶包裹的軸向圓芯子電容器。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實現了軸向圓芯子包裹工藝的自動化。
【專利說明】軸向圓芯子電容器自動包裹機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軸向圓芯子電容器自動包裹機。
【背景技術】
[0002]在現有電容器生產過程中,軸向圓芯子電容器(直徑20mm以上)此道工序采用以下兩種方式:一種是人工手動包裹紙帶后有序排列、噴金,然后拆剝外層包裹紙帶;另一種是人工手動排列芯子,噴金后人工手動拆剝外圈一兩層附著噴金粉末的薄膜。前一種人工手動包裹,拆剝耗時耗力,生產效率低,勞動強度大,且需要大量的操作人員。后一種人工手動排列芯子,卷繞電容芯子時需要多纏繞幾圈薄膜,噴金后人工手動拆剝外圈一兩層含噴金粉的薄膜,薄膜材料浪費大,生產效率低,勞動強度大,且需要大量的操作人員。這兩種方式,在噴金后都不能自動拆剝芯子外面的包裹紙帶或薄膜。因此,現有的軸向圓芯子電容器制造工藝存在以下不足之處:材料浪費大,生產效率低,工人勞動強度大,制造成本高。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軸向圓芯子電容器包裹工藝薄膜材料浪費大、生產效率低、勞動強度大、制造成本高等問題,提供一種軸向圓芯子電容器自動包裹機。該設備實現了軸向圓芯子電容器包裹自動化,且為后續拆紙帶工序自動化提供了便利條件,包裹緊密,成本低,生產效率高。
[0004]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
[0005]一種軸向圓芯子電容器自動包裹機,包括
[0006]一軸向圓芯子電容器包裹裝置,該包裹裝置包括位于待包裹軸向圓芯子電容器上下兩側的上壓模塊和下壓模塊,該上壓模塊和下壓模塊可向待包裹軸向圓芯子電容器進行擠壓;一推刀,該推刀置于上壓模塊和下壓模塊軸向圓芯子電容器進入方向一側,并可左右移動以將軸向圓芯子電容器推入上壓模塊和下壓模塊之間;
[0007]一料道裝置,該料道裝置包括一料道上板和一料道下板,該料道上板沿軸向圓芯子電容器進入方向緊接上壓模塊,該料道下板沿軸向圓芯子電容器進入方向緊接下壓模塊,該料道上板和料道下板近上壓模塊、下壓模塊端設有彈簧片以定位待包裹軸向圓芯子電容器進行紙帶包裹;
[0008]一上紙帶盤I,該上紙帶盤I上盤有可引出并移動的上紙帶I,該上紙帶I的引出部分位于大芯子電容器及上壓模塊之間;
[0009]一下紙帶盤I,該下紙帶盤I上盤有可引出并移動的下紙帶I,該下紙帶I的引出部分位于軸向圓芯子電容器及下壓模塊之間;
[0010]一收料裝置,以接收完成紙帶包裹的軸向圓芯子電容器。
[0011]進一步,還包括一上紙帶盤II,該上紙帶盤II上盤有可引出并移動的上紙帶II,該上紙帶II和所述上紙帶I的引出部分依次位于軸向圓芯子電容器及上壓模塊之間。
[0012]進一步,所述收料裝置為直線式收料裝置或圓盤式收料裝置。[0013]紙帶盤用來存放寬窄紙帶并按照指定路徑纏繞紙帶,當設備啟動后,送料裝置將軸向圓芯子送入預定位置,推料裝置的推刀將其推入料道裝置,通過上壓、下壓裝置,將紙帶壓緊,達到緊密包裹軸向圓芯子的目的。推刀退回再次將軸向圓芯子推入料道裝置,推動前一個圓芯子沿料道前進,最后到達收料裝置,通過直線式或者圓盤式進行收料。
[0014]本實用新型的的有益效果:
[0015]本實用新型實現了軸向圓芯子包裹工藝的自動化,解決了傳統的人工手動包裹所導致的諸多問題,解放了生產力,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
[0016]為便于審查委員能對本實用新型目的、技術特征及其功效,做進一步的認識與了解,茲舉實施例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下: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軸向圓芯子電容器自動包裹機結構模塊示意圖。
[0018]圖2是包裹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3是包裹廣品不意圖。
[0020]圖4-1是直線式收料裝置結構示意圖。
[0021]圖4-2是圓盤式收料裝置結構示意圖。
[0022]符號說明
[0023]I為上紙帶I,2為下紙帶I,3為上紙帶II。
【具體實施方式】
[0024]1.軸向圓芯子電容器自動包裹機示意圖(如圖1所示)
[0025]請參閱圖1,為軸向圓芯子電容器自動包裹機結構模塊示意圖,該包裹機包括紙盤裝置,即上紙帶盤1、上紙帶盤I1、下紙帶盤I ;推料裝置,送料裝置,包裹裝置,即上壓、下壓;料道裝置,收料裝置(包括直線式收料、圓盤式收料)構成。
[0026]本實用新型采用三層膠帶緊密包裹技術,上紙帶盤I和下紙帶盤I用來安放內層寬紙帶,上紙帶盤II用來安放外層窄紙帶。內層寬紙帶包裹住圓芯子后,外層再包裹一層窄紙帶,避免內層寬紙帶包裹完軸向圓芯子后芯子散開,以達到包裹緊密的目的。
[0027]2.包裹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如圖2所示)
[0028]請參閱圖2為包裹裝置結構示意圖,包括一軸向圓芯子電容器包裹裝置,該包裹裝置包括位于待包裹軸向圓芯子電容器上下兩側的上壓模塊和下壓模塊,該上壓模塊和下壓模塊可向待包裹軸向圓芯子電容器進行擠壓;一推刀,該推刀置于上壓模塊和下壓模塊軸向圓芯子電容器進入方向一側,并可左右移動以將軸向圓芯子電容器推入上壓模塊和下壓模塊之間;一料道裝置,該料道裝置包括一料道上板和一料道下板,該料道上板沿軸向圓芯子電容器進入方向緊接上壓模塊,該料道下板沿軸向圓芯子電容器進入方向緊接下壓模塊,該料道上板和料道下板近上壓模塊、下壓模塊端設有彈簧片以定位待包裹軸向圓芯子電容器進行紙帶包裹。
[0029]包裹裝置具體工作過程如下:送料裝置將軸向圓芯子送入預定位置后,推料裝置的推刀再將軸向圓芯子推入料道裝置,料道裝置前端配有彈簧片機構,上下彈簧片將圓芯子卡住,之后上下壓裝置將紙帶上下壓緊,通過上下紙帶包裹住軸向圓芯子。推刀退回再次將軸向圓芯子推入料道裝置的彈簧片機構中,推動前一個圓芯子沿料道前進。
[0030]3.包裹產品示意圖(如圖3所示)
[0031]請參閱圖3,為包裹產品示意圖,寬紙帶上紙帶盤I的上紙帶I和下紙帶盤I的下紙帶I包裹軸向圓芯子,再在外層用窄紙帶上紙帶盤II d的上紙帶II包裹一層,已達到包裹緊密的目的。
[0032]4.直線式收料裝置示意圖(如圖4-1所示)
[0033]請參閱圖4-1,為直線式收料裝置結構示意圖,包括一推動氣缸、一二級推刀及一托盤,該便割斷紙帶,由推動氣缸推動產品入直線型托盤。
[0034]直線式收料裝置工作過程:選用此種收料方式時,包裹數量達到預設的數量時,推料裝置會啟動二級推刀,將軸向圓芯子多推動一定的距離,上下壓裝置的切刀壓緊并切斷紙帶,將包裹后的產品按預設的數量切斷分離。切斷后的產品經料道裝置到達收料位置后,氣缸將產品推入托盤,實現直線式收料。
[0035]5.圓盤式收料裝置示意圖(如圖4-2所示)
[0036]請參閱圖4-2,為直線式收料裝置結構示意圖,包括一卷裝電機,以將包裹有紙帶的電容器芯子卷裝成圓盤型。
[0037]圓盤式收料裝置工作過程:選用此種收料方式時,紙帶不會切斷,上下壓裝置將紙帶與電容器芯子壓緊,使其緊密包裹。包裹后的產品通過料道后,卷裝電機帶動卷裝收料裝置將軸向圓芯子卷裝成為圓盤式,實現圓盤式收料。
[0038]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本實用新型所主張的權利范圍,并不局限于此,按凡熟悉該項技藝人士,依據本實用新型所揭露的技術內容,可輕易思及之等效變化,均應屬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疇。
【權利要求】
1.一種軸向圓芯子電容器自動包裹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軸向圓芯子電容器包裹裝置,該包裹裝置包括位于待包裹軸向圓芯子電容器上下兩側的上壓模塊和下壓模塊,該上壓模塊和下壓模塊可向待包裹軸向圓芯子電容器進行擠壓;一推刀,該推刀置于上壓模塊和下壓模塊軸向圓芯子電容器進入方向一側,并可左右移動以將軸向圓芯子電容器推入上壓模塊和下壓模塊之間; 一料道裝置,該料道裝置包括一料道上板和一料道下板,該料道上板沿軸向圓芯子電容器進入方向緊接上壓模塊,該料道下板沿軸向圓芯子電容器進入方向緊接下壓模塊,該料道上板和料道下板近上壓模塊、下壓模塊端設有彈簧片以定位待包裹軸向圓芯子電容器進行紙帶包裹; 一上紙帶盤I,該上紙帶盤I上盤有可引出并移動的上紙帶I,該上紙帶I的引出部分位于大芯子電容器及上壓模塊之間; 一下紙帶盤I,該下紙帶盤I上盤有可引出并移動的下紙帶I,該下紙帶I的引出部分位于軸向圓芯子電容器及下壓模塊之間; 一收料裝置,以接收完成紙帶包裹的軸向圓芯子電容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包裹機,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上紙帶盤II,該上紙帶盤II上盤有可引出并移動的上紙帶II,該上紙帶II和所述上紙帶I的引出部分依次位于軸向圓芯子電容器及上壓模塊之間。
3.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包裹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料裝置為直線式收料裝置或圓盤式收料裝置。
【文檔編號】H01G13/00GK203397915SQ201320315103
【公開日】2014年1月15日 申請日期:2013年6月3日 優先權日:2013年6月3日
【發明者】鮑永英, 劉軍, 要利鋼, 蔡選剛, 賈國龍 申請人:上海廣思科貿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