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石油勘探開發,具體為一種用于預測二疊系火成巖漏失的方法、介質及設備。
背景技術:
1、現階段,國內外大部分油田普遍存在井漏現象,井漏現象會導致作業成本升高,延誤工期,同時,發生漏失后所使用的堵漏液,會污染儲層,導致測井曲線不能反映地層真實信息,給后期地層流體識別帶來極大困難。
2、在順北地區二疊系火成巖發育,實際鉆井過程中由于英安巖孔隙性儲層發育、凝灰巖疏松,鉆遇英安巖和凝灰巖時常發生漏失,會造成鉆井井控風險,前期主要通過鄰井鉆遇情況預測,但是由于火成巖橫向變化大導致火成巖巖性預測誤差大。
3、在申請公布號為cn?116150695?a,申請公布日為2023.05.23的中國發明專利中,公開了一種鉆井液漏失位置確定及漏失參數計算方法,用于尋找鉆井時發生井漏的位置,計算鉆井液漏失速度及漏失量,以估算漏失規模。本發明闡述了利用鉆井液中所含重晶石的光電吸收截面pe值較其它任何巖石、礦物及流體異常高的原理,通過巖性密度測井所測得的pe曲線在漏失井段高值的特點來準確定位漏失位置,并利用pe測井值與瞬時漏速的相關性來預測漏速,采用多礦物分析的方法與鉆井液中重晶石實際含量相結合來求漏失量。現有方法通常是對已鉆井的鉆井液漏失位置確定方法,而無法根據待鉆井反射特征預測英安巖和凝灰巖的分布,進而預測二疊系火成巖漏失井段。
4、因此,亟需一種用于預測二疊系火成巖漏失的方法、介質及設備。
技術實現思路
1、為避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預測二疊系火成巖漏失的方法、介質及設備。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用于預測二疊系火成巖漏失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3、s1:收集相鄰已鉆井的數據;
4、s2:進行井震標定;
5、s3:總結已鉆井英安巖和凝灰巖層段的反射特征,根據待鉆井反射特征預測英安巖和凝灰巖的分布,進而預測二疊系火成巖漏失井段。
6、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步驟s1中所述數據包括已鉆井聲波時差曲線和密度測井曲線,二疊系、石炭系、志留系界面深度,二疊系火成巖巖性和深度數據,時間偏移地震數據體,解釋的二疊系和石炭系頂面層位數據。
7、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步驟s2具體為,通過制作合成地震記錄,標定二疊系、石炭系界面在地震剖面上的位置。
8、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在常規地震綜合解釋軟件上應用測井聲波時差、密度數據曲線、地震數據及層位數據制作所述合成地震記錄。
9、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步驟s3中所述反射特征包括反射強度和反射連續性,所述反射強度通過地震資料振幅值判斷,所述反射連續性通過橫向變化形狀判斷。
10、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英安巖層段的地震反射特征為地震資料振幅值處于地震數據體振幅值范圍中兩個極端值處12.5%的地震數據體振幅值范圍內,且橫向變化呈間隔形或波浪形。
11、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凝灰巖層段的地震反射特征為地震資料振幅值處于地震數據體振幅值范圍中位數處±12.5%的地震數據體振幅值范圍內,且橫向變化呈直線形。
12、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步驟s3具體為,通過待鉆井地震剖面觀察反射特征,若地震資料振幅值處于地震數據體振幅值范圍中兩個極端值處12.5%的地震數據體振幅值范圍內,且橫向變化呈間隔形或波浪形,則預測該待鉆井二疊系發育英安巖,英安巖儲層發育,鉆井過程中易發生漏失;
13、若待鉆井地震剖面觀察反射特征為地震資料振幅值處于地震數據體振幅值范圍中位數處±12.5%的地震數據體振幅值范圍內,且橫向變化呈直線形,則預測該待鉆井二疊系發育凝灰巖,凝灰巖易發生壓裂漏失,鉆井過程注意控制泥漿密度。
14、需要說明的是,在總結已鉆井二疊系玄武巖的反射特征,完成合成地震記錄標定后,總結英安巖層段地震反射特征為反射強度大、連續性差,凝灰巖地震反射特征為反射強度小、連續性好。反射強度大小指的是地震資料振幅的強弱,連續性好就是橫向變化小,連續性差就是橫向變化大,在常規解釋中都是靠人為的肉眼識別。
15、本發明還包括一種電子設備,所述電子設備包括:
16、存儲器,存儲有可執行指令;
17、處理器,所述處理器運行所述存儲器中的所述可執行指令,以實現上述的一種用于預測二疊系火成巖漏失的方法。
18、一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該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存儲有計算機程序,該計算機程序被處理器執行時實現上述一種用于預測二疊系火成巖漏失的方法。
19、綜上,本發明的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20、1、本發明通過結合已鉆井資料和地震資料,利用地震資料橫向變化預測二疊系英安巖和凝灰巖發育情況,從而提高漏失預測精度。相較于現有技術在鉆井后再檢測已漏失段的位置,本發明實現了對待鉆井二疊系火成巖漏失段的預測,為鉆井工程預測了漏失風險,使鉆井工程可提前應對,降低鉆井難度,提高了鉆井效率。
1.一種用于預測二疊系火成巖漏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預測二疊系火成巖漏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1中所述數據包括已鉆井聲波時差曲線和密度測井曲線,二疊系、石炭系、志留系界面深度,二疊系火成巖巖性和深度數據,時間偏移地震數據體、解釋的二疊系和石炭系頂面層位數據。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用于預測二疊系火成巖漏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2具體為,通過制作合成地震記錄,標定二疊系、石炭系界面在地震剖面上的位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用于預測二疊系火成巖漏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常規地震綜合解釋軟件上應用測井聲波時差、密度數據曲線、地震數據及層位數據制作所述合成地震記錄。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用于預測二疊系火成巖漏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3中所述反射特征包括反射強度和反射連續性,所述反射強度通過地震資料振幅值判斷,所述反射連續性通過橫向變化形狀判斷。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用于預測二疊系火成巖漏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英安巖層段的地震反射特征為地震資料振幅值處于地震數據體振幅值范圍中兩個極端值處12.5%的地震數據體振幅值范圍內,且橫向變化呈間隔形或波浪形。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用于預測二疊系火成巖漏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凝灰巖層段的地震反射特征為地震資料振幅值處于地震數據體振幅值范圍中位數處±12.5%的地震數據體振幅值范圍內,且橫向變化呈直線形。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用于預測二疊系火成巖漏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3具體為,通過待鉆井的地震剖面觀察反射特征,若地震資料振幅值處于地震數據體振幅值范圍中兩個極端值處12.5%的地震數據體振幅值范圍內,且橫向變化呈間隔形或波浪形,則預測該待鉆井二疊系發育英安巖,英安巖儲層發育,鉆井過程中易發生漏失;
9.一種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子設備包括:
10.一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其特征在于,該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存儲有計算機程序,該計算機程序被處理器執行時實現權利要求1-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一種用于預測二疊系火成巖漏失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