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地震疊后數據補償,具體涉及一種火山巖復雜區疊前空間剩余振幅補償方法。
背景技術:
1、地震波在地下傳播時,振幅會隨著傳播過程有所衰減?;鹕綆r反射界面強,界面間波阻抗較大,會嚴重屏蔽上下伏地層的反射能量。而且,由于地質結構比較復雜,地震波會因地質結構的不同導致地震能量的變化。尤其是在介質分界面處,當激發的地震波在地下傳播到介質分界面時,由于波抗阻的變化引起質點震動位移振幅的變化,振幅發生了畸變,給油氣勘探、地震解釋和儲層反演都造成了很大的困難。
2、目前,對于振幅補償方式主要有基于幾何擴散理論的球面擴散補償及基于地表非一致性吸收衰減的地表一致性振幅補償,這兩種振幅補償方法無法解決地下存在火山巖復雜區所引起的振幅衰減,從而造成成像剖面上火山巖發育區和非火山巖發育區空間振幅不一致。
3、為了對介質分界面處振幅進行補償處理,中國發明專利cn108181649b公開了一種介質分界面振幅補償方法及裝置,包括:根據待分析地震數據,獲取地震道的均方根振幅值;拾取介質分界面,根據所述地震道的均方根振幅值,計算所述介質分界面對應的分界面反射振幅值;根據所述分界面反射振幅值和預設的地震能量總值,利用a=ar+at計算所述介質分界面對應的分界面透射振幅值,其中,a表示所述地震能量總值,ar表示所述分界面反射振幅值,at表示所述分界面透射振幅值;根據所述分界面透射振幅值,利用st=as/at計算分界面振幅補償因子,其中,st表示所述分界面振幅補償因子,as表示指定的歸一化振幅級別值,at表示所述分界面透射振幅值;根據所述分界面振幅補償因子和所述地震道的均方根振幅值,進行所述介質分界面的振幅補償操作。該補償處理減少了介質分界面處振幅強弱特征變化不均勻的現象,使得補償后的地震數據振幅強弱變化更加自然。
4、中國發明專利cn115903044a年公開了一種針對強屏蔽下的能量吸收衰減補償方法,包括步驟:s1,輸入去噪后的地震數據;s2,求取地震數據的均方根振幅;s3,根據均方根振幅值,求取地震道振幅隨時間變化而衰減的指數模型;s4,根據指數模型,建立分時窗補償函數,對整體數據進行補償。該發明是分時窗求取衰減系數,所得到的補償函數在時間上和空間上都是可變的,可以反映火成巖等強反射界面的特點,能對火成巖上下伏地層衰減的能量進行很好地恢復。
5、但是,上述的補償方法,并未針對火山巖的復雜空間剩余振幅進行補償方法的設置,而且,并未消除地震疊加數據中可能存在的異常均方根振幅屬性,復雜空間目的層空間振幅的一致性是否得到提高并不清楚。因此,亟需一種可以應用于火山巖復雜區空間剩余振幅補償方法,實現火山巖復雜區疊前空間剩余振幅補償,提高目的層振幅一致性。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了一種火山巖復雜區疊前空間剩余振幅補償方法,通過對火成巖發育區目的層均方根振幅統計反映出目的層振幅變化規律;經過平滑、歸一化后消除由于地震疊加數據中可能存在壞道、異常道引起的異常均方根振幅屬性;通過提取振幅補償因子,得到能夠應用于疊前cmp道集的計算因子;實現了復雜區疊前空間剩余振幅補償,尤其是火山巖復雜區疊前空間剩余振幅補償,提高了目的層空間振幅一致性。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3、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復雜區疊前空間剩余振幅補償方法,包括步驟:
4、s1、基于地震數據體,統計目的層均方根振幅屬性;
5、s2、對s1所述的目的層的均方根振幅屬性進行平滑處理、歸一化處理;
6、s3、對s2的歸一化處理后的均方根振幅屬性進行提取剩余振幅補償因子;
7、s4、利用剩余振幅補償因子對疊前道集進行振幅補償,得到補償后的疊前道集;
8、s5、對所得到的補償后的疊前道集進行疊加處理。
9、優選地,在進行步驟s1前,需要對地震波進行采集,得到地震數據體;地震數據體可以疊加形成疊后地震數據體或地震疊加數據體。
10、優選地,步驟s1中,所述發育區目的層均方根振幅屬性,為:地震層位解釋約束下某一時窗范圍內疊加剖面振幅均方根值,得到目的層的均方根振幅屬性。
11、進一步優選地,所述時窗范圍,其時窗范圍的確定具體為:基于地震疊加剖面依據同相軸連續性,拾取地層界面,通過起點地層界面和終點地層界面,確定出統計時的時窗范圍。
12、優選地,步驟s2中,所述平滑處理,平滑網格大小取最大偏移距。
13、進一步優選地,所述平滑網格大小為7000×7000m。
14、優選地,步驟s2中,所述平滑處理,具體為:將目的層的均方根振幅屬性按預設平滑網格內振幅值相加,而后除以預設網格內的地震道數,得到平滑后的振幅值。
15、優選地,步驟s2中,所述歸一化處理,具體為:對平滑后的均方根振幅屬性按照下述公式進行歸一化處理:其中,ai為歸一化后均方根值;ai為步驟s2所得平滑后的振幅值;amax為步驟s2所得平滑后振幅值中最大振幅值。
16、優選地,步驟s3中,所述剩余振幅補償因子為歸一化后的均方根振幅屬性大小。
17、優選地,步驟s3中,所述剩余振幅補償因子的計算公式為pi=1-ai,其中,pi為提取的剩余振幅補償因子。
18、優選地,步驟s4中,所述疊前道集(cmp,common?middle?point)包括共炮點道集、共接收點道集、共反射點道集,對疊前道集中的每個cmp點進行剩余振幅補償因子的振幅補償。
19、優選地,步驟s4中,所述振幅補償,補充步驟具體為:疊前道集中的每個cmp點對應一個剩余振幅補償因子,每個疊前道集均與對應的剩余振幅補償因子相乘,得到補償后的疊前道集。
20、進一步優選地,所述振幅補償,補償步驟具體為:
21、s4-1:從疊前道集中確定一個cmp點;
22、s4-2:將步驟s4-1確定的cmp點與對應步驟s3所得剩余振幅補償因子相乘,得到補償后的cmp點,具體計算公式為:mi=pi*ci,其中,mi為補償后疊前cmp道集,ci為疊前道集;
23、s4-3:遍歷疊前道集,重復步驟s4-1和s4-2,得到所有補償后的cmp道集。
24、另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上述方法在檢測復雜區疊前空間振幅中的應用。
25、然后,本發明還提供了上述方法所建立的剩余振幅補償因子。
26、最后,本發明還提供了上述剩余振幅補償因子在疊前道集和/或檢測火山巖空間振幅中的應用。
27、相對于現有技術,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8、本發明的方法中,通過統計復雜區目的層的均方根振幅屬性,然后對該平面屬性平滑及歸一化之后用于疊前道集的空間反補償,計算剩余振幅補償因子,應用于疊前道集,提高目的層空間振幅一致性。
1.一種復雜區疊前空間剩余振幅補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進行步驟s1前,需要對地震波進行采集,得到地震數據體;地震數據體可以疊加形成疊后地震數據體或地震疊加數據體。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1中,所述發育區目的層均方根振幅屬性,為:地震層位解釋約束下某一時窗范圍內疊加剖面振幅均方根值,得到目的層的均方根振幅屬性。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時窗范圍,其時窗范圍的確定具體為:基于地震疊加剖面依據同相軸連續性,拾取地層界面,通過起點地層界面和終點地層界面,確定出統計時的時窗范圍。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2中,所述平滑處理,平滑網格大小取最大偏移距;平滑處理,具體為:將目的層的均方根振幅屬性按預設平滑網格內振幅值相加,而后除以預設網格內的地震道數,得到平滑后的振幅值。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2中,所述歸一化處理,具體為:對平滑后的均方根振幅屬性按照下述公式進行歸一化處理:其中,ai為歸一化后均方根值;ai為步驟s2所得平滑后的振幅值;amax為步驟s2所得平滑后振幅值中最大振幅值。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3中,所述剩余振幅補償因子為歸一化后的均方根振幅屬性大?。凰鍪S嗾穹a償因子的計算公式為pi=1-ai,其中,pi為提取的剩余振幅補償因子。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4中,所述疊前道集包括共炮點道集、共接收點道集、共反射點道集;對疊前道集中的每個cmp點進行剩余振幅補償因子的振幅補償。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4中,所述振幅補償,補充步驟具體為:疊前道集中的每個cmp點對應一個剩余振幅補償因子,每個疊前道集均與對應的剩余振幅補償因子相乘,得到補償后的疊前道集。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幅補償,補償步驟具體為:
11.權利要求1-10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在檢測復雜區疊前空間振幅中的應用。
12.權利要求1-10任一項所述的方法所建立的剩余振幅補償因子。
13.權利要求12所述的剩余振幅補償因子在疊前道集和/或檢測火山巖空間振幅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