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及計算機,特別涉及一種測井實時數據采集傳輸系統、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1、在現代石油測井行業中,測井數據采集系統的發展歷程可以說是從最初的模擬采集和數字化采集階段,逐漸演變為現在的網絡遠程測井階段。這一變化不僅反映了科技的進步,也體現了石油測井行業的發展需求。
2、在當今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數據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對于石油測井行業來說,測井數據的時效性尤為重要。因此,掌握測井數據實時采集和傳輸技術,以及采用統一的數據分享方案將實時數據傳遞給不同的應用系統進行分析,已經成為了測井技術研究的重要手段。隨著測井實時數據類型和數據應用系統的不斷增加,數據采集接入方式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化。由于缺乏統一的采集接入方法,各個應用系統需要根據不同的數據源開發相應的采集接入功能,這無疑增加了工作量和復雜度。特別是在涉及到跨部門的數據應用系統中,由于數據來源的多樣性,應用系統需要針對不同的數據源進行適配和開發,這不僅耗費了大量的時間,還增加了工作的難度和復雜性。
3、對于數據采集工具來說,如果需要滿足多個應用系統的需求,可能需要多次發出請求,這不僅浪費了系統資源,還可能對傳輸效率產生一定的影響。在實際應用中,為了提高數據傳輸的效率和穩定性,亟需研究一個統一的數據采集與分享方法,以簡化數據采集接入流程、降低開發成本,并提升整體數據處理和應用效果。
技術實現思路
1、本技術旨在至少一定程度上解決上述技術中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提出了一種測井實時數據采集傳輸系統,包括:
2、數據源模塊,用于定期采集測井數據;
3、應用模塊,用于處理與應用所述測井數據;
4、數據中臺模塊,用于接收所述數據源模塊與所述應用模塊之間的數據傳輸請求,控制二者之間的數據傳輸。
5、優選的,所述數據源模塊,包括:測井儀器;所述測井數據,包括:電纜測井數據、隨鉆測井數據、光纖測井數據以及注采同測數據。
6、優選的,所述數據源模塊與所述數據中臺模塊建立連接的過程,包括:
7、所述數據源模塊向所述數據中臺模塊發送數據源連接請求信息;所述數據源連接請求信息,包括:測井作業信息、appid、時間戳、隨機字符串、簽名及當前登錄用戶信息;
8、所述數據中臺模塊解析所述數據源連接請求信息,確定當前連接是否有效并獲取所述數據源模塊的信息;
9、所述數據中臺模塊根據數據源模塊信息生成所述數據源模塊對應的數據源連接管理id與數據源節點;所述數據源節點包括:數據源指令節點、數據源實時數據節點、數據源raw原始數據解析結果節點以及數據源gdsx曲線數據解析結果節點;
10、將所述數據源模塊對應的連接管理id與節點信息存儲至數據庫;
11、所述數據中臺模塊向所述數據源模塊發送所述數據源連接管理id與所述數據源節點的信息。
12、優選的,所述數據源模塊與所述數據中臺模塊斷開連接的過程,包括:
13、所述數據源模塊向所述數據中臺模塊發送其對應的數據源連接管理id與數據源斷開連接請求信息;
14、所述數據中臺模塊根據所述數據源連接管理id與數據庫中存儲的信息,獲取所述數據源模塊對應的應用模塊,并向其發出所述數據源連接管理id與斷開數據通路指令;
15、所述應用模塊響應所述斷開數據通路指令,所述數據中臺模塊刪除響應該指令的應用模塊對應的數據;
16、所述數據中臺模塊刪除所述數據源模塊對應的節點;
17、所述數據中臺模塊刪除所述數據源模塊連接管理的數據;
18、所述數據中臺模塊向所述數據源模塊發送斷開成功響應信息。
19、優選的,所述應用模塊與所述數據中臺模塊建立連接的過程,包括:
20、所述應用模塊向所述數據中臺模塊發送應用連接請求信息;
21、所述數據中臺模塊根據所述應用連接請求信息,確定當前的連接是否有效,并確認所述應用模塊的信息;
22、所述數據中臺模塊根據應用模塊信息生成所述應用模塊對應的管理id與應用指令節點,并將所述應用模塊對應的應用模塊信息、管理id與應用指令節點信息存儲至數據庫;
23、所述數據中臺模塊建立與所述應用模塊的數據源通路服務;
24、所述數據中臺模塊啟動實時數據處理服務,向所述應用模塊發送所述管理id與應用指令節點的信息。
25、優選的,所述應用模塊與所述數據源模塊建立連接的過程,包括:
26、所述數據中臺模塊確定目標數據源模塊的作業信息,并將其發送至與所述數據中臺模塊連接的所有應用模塊;
27、每個應用模塊根據所述作業信息,判定其本身是否需要接收所述目標數據源模塊對應的數據;如果判定結果為是,所述應用模塊確定其本身接收的數據的類型,并根據確認結果生成第一數據源通路請求并將該請求發送至所述數據中臺模塊;
28、所述數據中臺模塊根據應用模塊發送的第一數據源通路請求,返回對應的節點信息至應用模塊。
29、優選的,所述應用模塊與所述數據源模塊建立連接的過程,還包括:
30、所述數據中臺模塊確定所有與其連接的數據源模塊的作業信息,并將所述作業信息發送至目標應用模塊;
31、所述目標應用模塊根據所述作業信息,確定其對應的數據源模塊與數據類型,所述目標應用模塊根據其對應的數據源模塊與數據類型,生成第二數據源通路請求并發送至所述數據中臺模塊;
32、所述數據中臺模塊根據所述第二數據源通路請求,確定目標數據源連接管理id與目標節點信息并發送至所述目標應用模塊;
33、所述目標應用模塊響應所述連接管理id與目標節點信息,與其對應的若干個數據源模塊建立連接。
34、本技術還提出一種基于上述系統的測井實時數據采集傳輸方法,該方法,包括:
35、利用數據源模塊定期采集測井數據;
36、利用應用模塊處理與應用所述測井數據;
37、利用數據中臺模塊接收所述數據源模塊與所述應用模塊之間的數據傳輸請求,控制二者之間的數據傳輸。
38、本技術還提出一種電子設備,包括存儲器與處理器,所述存儲器中存儲有計算機程序或指令,所述計算機程序或指令被所述處理器執行時,至少用于實現上述的方法。
39、本技術還提出一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所述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中存儲有計算機程序或指令,所述計算機程序或指令被處理器執行時,至少用于實現上述的方法。
4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41、(1)以往都是井場采集數據完成之后,再將完整的數據包上傳至測井公司進行業務工作,通常應用系統業務人員拿到數據的時候已經是采集之后了。采用本技術提出的系統及方法后,業務人員能夠在第一時間拿到井場的實時數據,并通過實時數據對井場情況進行監督,為遠程測井提供良好的數據基礎。
42、(2)目前采集數據頻率間隔是800ms,采集到數據后,根據曲線數量拆分傳輸到數據解析服務的頻率測試可以達到30ms/數據包。目前對于正常的電纜測井曲線,一個數據包的平均接收、解析、共享發送流程耗時在10ms以下,也就是說傳輸時間遠小于采集頻率間隔,業務角度幾乎是實時拿到數據,數據延遲可控制在1s以內。
43、(3)目前本技術提出的系統及方法提供解析后數據,方便業務直接使用,無需對數據進行重復解析,降低業務嵌入使用的難度。這種實時數據采集和傳輸技術的應用,不僅可以提高石油測井數據的時效性,還可以大大提高數據分析的效率和準確性。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石油資源的分布和變化情況,為石油勘探和開發提供更準確、更及時的數據支持。同時,統一的數據分享方案也使得不同應用系統可以共享同一份數據,避免了數據重復采集和處理的問題,提高了數據處理的效率。這對于提高整個石油測井行業的工作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具有重要的意義。
44、本技術的其它特征和優點將在隨后的說明書中闡述,并且,部分地從說明書中變得顯而易見,或者通過實施本技術而了解。本技術的目的和其他優點可通過在所寫的說明書以及附圖中所特別指出的結構來實現和獲得。
45、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