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鍋爐濕法脫硫除塵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鍋爐脫硫除塵系統,具體涉及一種用于電站鍋爐和工業鍋爐的濕法脫硫除塵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電站鍋爐采用的脫硫除塵方法大多是鍋爐產生的煙氣先經靜電除塵器除塵,再經脫硫裝置脫硫。堿液經霧化與脫硫塔內煙氣中的SO2等酸性有害氣體進行反應,達到脫硫的目的。通過設計合理的脫硫塔,控制煙氣的溫度、噴入的堿液量及霧化的程度等來提高脫硫的效率。但這些設施結構復雜,價格昂貴,運行費用較高。
對于工業鍋爐,大多數采用簡易的濕法脫硫除塵裝置,通過堿液噴淋或煙氣自激或噴淋與自激組合的方式使煙氣與堿液反應來實現脫硫和除塵。由于氣液接觸時間短,反應不充分,脫硫效率較低;加之堿液的堿度和水位不易控制,煙氣中含水率高,脫硫除塵的效果不穩定。
發明內容
本發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有效提高脫硫除塵效率,降低系統設備造價,提供一種適用于電站鍋爐和工業鍋爐的濕法脫硫除塵系統。
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鍋爐濕法脫硫除塵系統包括脫硫除塵、脫硫劑制備、水循環三部分,其中脫硫除塵設備由脫硫除塵器和離心除霧器兩部分組成,脫硫除塵器內液面處設置有沖激導流葉片組和反射葉片組,沖激導流葉片組和反射葉片組采用柔性連接,反射葉片與液面的距離通過拉桿調節定位;在脫硫除塵器進氣室上方設置堿液均流分配槽,在脫硫除塵器底部沉降室內設置刮板除灰機;離心除霧器設置在脫硫除塵器側面,除霧器煙氣出口與集氣煙箱連接。
脫硫劑制備部分由脫硫劑倉、螺旋計量給料機、水利攪拌制漿器依次連接而成。
由脫硫除塵器的堿液輸入管、溢流水管,除霧器的沖灰水管、回水管以及水利攪拌制漿器的進水管、溢流水管與沉降池連通構成水循環系統。
本發明鍋爐濕法脫硫除塵系統的脫硫除塵工藝過程是鍋爐煙氣采用兩級除塵,脫硫采用氣旋霧化方式。脫硫除塵器內反射葉片組上方為氣旋霧化脫硫室,中部煙氣進口處為進氣室,底部為沉降室。
煙氣進入脫硫除塵器的進氣室,高速通過由液面與沖激導流葉片組和反射葉片組組成的通道兩次沖激水面后,反向向上進入氣旋霧化脫硫室將均流分配槽流出的堿液霧化,煙氣中的SO2與堿性霧滴充分混合發生反應,完成一次除塵和脫硫;之后煙氣進入離心除霧器,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完成二次除塵、除霧,凈化后的煙氣經集氣煙箱進入鍋爐引風機。
系統運行時,鍋爐煙氣攜帶著大量的粉塵,由進風口進入脫硫除塵器。由于橫截面擴大,粗大的塵粒靠自重及慣性作用掉入水中被水捕集,細小塵粒由氣體攜帶高速通過沖激導流葉片間的“S”形通道,沖激水面卷起大量液滴,氣水充分接觸,在碰撞、黏附、擴散、凝并等多種除塵機理的作用下,細小微塵凝聚成粗大顆粒落下。隨后,煙氣進入氣旋霧化脫硫室,與逆向而來的Ca(OH)2漿液相遇,并借助反射葉片組作用,將Ca(OH)2漿液粉碎成大量細小液滴,并隨氣流緩緩上升。到達脫硫器頂部時,煙氣流速突然降低,液滴在重力作用下,又落回脫硫室。在這一過程中,SO2與堿性霧滴充分混合、反應,生成CaSO3、CaSO4,水中的粉塵和CaSO3、CaSO4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到除塵器底部沉降室,由刮板除灰機刮出。在脫硫除塵器出口處煙氣中仍有少量含塵霧滴,為進一步提高除塵、脫硫效率和降低煙氣含水率,采用第二級高效離心除霧器。攜帶霧滴的煙氣進入除霧器后高速旋轉,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含塵霧滴甩向器壁被捕集。凈化后的煙氣進入均流集氣煙箱,經引風機排入煙囪,脫除的水霧由底部的水封裝置排出。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其特點如下1、系統采用兩級組合除塵,綜合除塵效率可達99%。
2、采用獨特的氣旋霧化技術,氣、液接觸時間長,混合充分,反應徹底,脫硫效率可達75~85%。
3、系統設備造價低,僅為半干半濕法和靜電除塵器組成的脫硫除塵系統設備費用的1/3~1/2。
4、系統的水循環為閉路循環,耗水量少,堿性物質利用率高,無廢水排放;系統采用濕法排灰,沒有二次污染。
5、系統結構緊湊,性能可靠,操作簡便,動力消耗小,運行費用低。
圖1為鍋爐濕法脫硫除塵系統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左視圖;圖3為圖2的俯視圖;圖4為脫硫除塵器內沖激導流葉片組和反射葉片組結構示意圖;圖5為鍋爐濕法脫硫除塵系統工藝流程圖。
其中1、煙氣進口 2、沖灰水管 3、堿液輸入管 4、脫硫除塵器 5、集氣煙箱 6、離心除霧器 7、溢流水管 8、回水管 9、刮板除灰機10、三通煙箱 11、煙氣進口 12、煙氣出口 14、下弧形沖激葉片 15、上弧形沖激葉片 16、進氣室 17、均流分配槽 18、氣旋霧化脫硫室19、反射葉片 20、拉桿 21、下弧形葉片 22、沉降室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3所示,除塵脫硫設備由脫硫除塵器4和離心除霧器6組成。脫硫除塵器的煙氣進口11通過管道與鍋爐的煙氣出口相接,脫硫除塵器的煙氣出口12與離心除霧器的煙氣進口1相接。
兩組鍋爐脫硫除塵系統可以并聯組合設置,其進氣端通過三通煙箱10與鍋爐煙氣出口相接。
如圖4所示,脫硫除塵器內液面處設置有兩組沖激葉片組和反射葉片組,沖激導流葉片組由上、下兩弧形沖激葉片15、14組成,兩葉片相對設置,中間形成“S”形煙氣通道,反射葉片組由可調節角度的反射葉片19和下弧形葉片21組成,反射葉片19與沖激導流葉片組的上葉片15柔性連接。反射葉片的傾斜角度通過拉桿20調節定位,由拉桿調節葉片與液面的距離。
脫硫除塵器內反射時片組上方為氣旋霧化脫硫室18,中部煙氣進口處為進氣室16,底部為沉降室22。在脫硫除塵器進氣室16的上方設置均流分配槽17,均流分配槽兩側設有若干堿液流出口。在脫硫除塵器底部沉降室22內設置刮板除灰機9。
圖5所示為鍋爐濕法脫硫除塵系統工藝流程圖。由脫硫除塵設備、脫硫劑制備、水循環系統三部分組成。脫硫除塵設備包括脫硫除塵器和離心除霧器。除霧器的數量規格根據鍋爐煙氣量的大小與脫硫除塵器匹配設置。
脫硫劑制備部分由脫硫劑倉、螺旋計量給料機、水利攪拌制漿器依次連接而成。料倉中的生石灰粒徑要求3mm以下,通過可調節轉速的螺旋計量給料機送至水利攪拌器中與水混合攪拌,消化后生成Ca(OH)2漿液,再由循環泵打入除塵器內的均流分配槽中參與煙氣脫硫反應。
脫硫除塵器的堿液輸入管3、溢流水管7,除霧器的沖灰水管2、回水管8以及水利攪拌制漿器的進水管、溢流水管與沉降池連通構成水循環系統,通過溢流水管7控制脫硫除塵器內堿液的水位。其循環過程是脫硫除塵器的溢流水、除霧器的沖灰回水以及水利攪拌制漿器的溢流水匯集于沉降池澄清后,通過循環泵一部分送至水利攪拌器與生石灰混合,制成Ca(OH)2漿液進入除塵器參與脫硫反應,反應后的水從除塵器中溢出流回沉降池;另一部分送入離心除霧器沖洗內壁黏附的煙塵塵粒,除下來的污水再次流回沉降池。整個系統構成閉路循環,耗水量少,堿性物質利用率高,無廢水排放,符合環保要求。
權利要求
1.一種鍋爐濕法脫硫除塵系統,包括脫硫除塵、脫硫劑制備、水循環三部分,其特征在于脫硫除塵設備由脫硫除塵器和離心除霧器兩部分組成,脫硫除塵器內液面處設置有沖激導流葉片組和反射葉片組,沖激導流葉片組和反射葉片組采用柔性連接,反射葉片與液面的距離通過拉桿調節定位;在脫硫除塵器進氣室上方設置堿液均流分配槽,在脫硫除塵器底部沉降室內設置刮板除灰機;離心除霧器設置在脫硫除塵器側面,除霧器煙氣出口與集氣煙箱連接;脫硫劑制備部分由脫硫劑倉、螺旋計量給料機、水利攪拌制漿器依次連接而成;由脫硫除塵器的堿液輸入管、溢流水管,除霧器的沖灰水管、回水管以及水利攪拌制漿器的進水管、溢流水管與沉降池連通構成水循環系統。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鍋爐濕法脫硫除塵系統,其特征在于脫硫除塵工藝過程是鍋爐煙氣采用兩級除塵,脫硫采用氣旋霧化方式;脫硫除塵器內反射葉片組上方為氣旋霧化脫硫室,中部煙氣進口處為進氣室,底部為沉降室;煙氣進入脫硫除塵器的進氣室,高速通過由液面與沖激導流葉片組和反射葉片組組成的通道兩次沖激水面后,反向向上進入氣旋霧化脫硫室將均流分配槽流出的堿液霧化,煙氣中的SO2與堿性霧滴充分混合發生反應,完成一次除塵和脫硫;之后煙氣進入離心除霧器,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完成二次除塵、除霧,凈化后的煙氣經集氣煙箱進入鍋爐引風機。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鍋爐濕法脫硫除塵系統,其特征在于上述沖激導流葉片組由上、下兩弧形沖激葉片組成,兩葉片相對設置,中間形成“S”形煙氣通道,反射葉片組由可調節角度的反射葉片和下弧形葉片組成,反射葉片與沖激導流葉片組的上葉片柔性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鍋爐濕法脫硫除塵系統,其特征在于上述均流分配槽兩側設有若干堿液流出口。
全文摘要
一種鍋爐濕法脫硫除塵系統,包括脫硫除塵、脫硫劑制備、水循環三部分,其脫硫除塵設備由脫硫除塵器和離心除霧器兩部分組成,脫硫除塵器內液面處設置有沖激導流葉片組和反射葉片組,采用獨特的氣旋霧化方式,氣、液接觸時間長,混合充分,反應徹底,脫硫效率可達75~85%;鍋爐煙氣采用兩級除塵,綜合除塵效率可達99%。脫硫劑制備部分由脫硫劑倉、螺旋計量給料機、水利攪拌制漿器依次連接而成;系統的水循環為閉路循環,耗水量少,堿性物質利用率高,無廢水排放;系統采用濕法排灰,沒有二次污染。系統設備造價低,性能可靠,操作簡便,動力消耗小,運行費用低,是一種適用于電站鍋爐和工業鍋爐的新型濕法脫硫除塵系統。
文檔編號B01D53/78GK1528496SQ20031010451
公開日2004年9月15日 申請日期2003年10月20日 優先權日2003年10月20日
發明者于曉林 申請人:于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