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根據權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玻璃纖維纏繞方法、根據權利要求15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玻璃纖維纏繞裝置,和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玻璃纖維纏繞機。
背景技術:
1、玻璃纖維纏繞器是已知的。
2、從de1292779a和de10061350a1已知,用于厚度大于300特的長絲的長絲纏繞方法,其中,已知的長絲纏繞方法包括至少一個長絲轉移步驟,在該長絲轉移步驟中,已纏繞到纏繞筒管單元上且待纏繞到另一纏繞筒管單元上的長絲,從纏繞筒管單元轉移到另一纏繞筒管單元和/或反之亦然,即從另一纏繞筒管單元轉移到纏繞筒管單元,其中,纏繞筒管單元至少在長絲在纏繞筒管單元之間轉移期間,以不同的外圓周速度和/或以不同的轉速被操作。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發明的目的尤其是提供一種在長絲纏繞期間、在纏繞筒管單元之間的長絲轉移方面,具有有利性能的通用的玻璃纖維纏繞方法、通用的玻璃纖維纏繞裝置,和/或通用的玻璃纖維纏繞機。根據本發明,該目的通過權利要求1、15和16的特征來實現,而本發明的有利的實施方式和進一步的改進方案可以從從屬權利要求中得到。
2、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厚度大于300特的長絲、優選為玻璃纖維直接粗紗的玻璃纖維纏繞方法,其具有至少一個長絲轉移步驟,在該長絲轉移步驟中,已纏繞到纏繞筒管單元上且待纏繞到另一纏繞筒管單元上的長絲,從纏繞筒管單元、尤其是第一纏繞筒管單元轉移到另一纏繞筒管單元、尤其是第二纏繞筒管單元上,和/或反之亦然,即從另一纏繞筒管單元、尤其是第二纏繞筒管單元轉移到纏繞筒管單元、尤其是第一纏繞筒管單元,其中,至少在長絲在纏繞筒管單元之間轉移期間,纏繞筒管單元以尤其顯著不同的、尤其是徑向外圓周速度和/或以尤其顯著不同的轉速被操作,其中,纏繞筒管單元的外圓周速度和/或轉速的比率如此選擇,使得當長絲與纏繞筒管單元中的在長絲轉移之前沒有長絲的空閑的纏繞筒管單元接觸時,長絲構成環,該環的弧部指向空閑的纏繞筒管單元的導入點,導入長絲在該導入點處遇到空閑的纏繞筒管單元。
3、提出的是,環的構成由吹送裝置和/或由噴灑裝置支持,吹送裝置和/或噴灑裝置如此取向,使得吹送介質和/或噴灑介質的輸出方向至少基本上指向環的打開側和/或指向環。通過根據本發明的長絲纏繞方法,可以有利地實現在兩個纏繞筒管單元之間的優化的長絲轉移。有利地,可以實現與操作員干預的必要性相當大的獨立性。有利地,可以以簡單和/或高效的方式、優選以高的件數速度實現大量長絲纏繞包的制造。有利地,可以實現簡單、快速和/或獨立于操作員的長絲轉移。有利地,可以由此尤其通過導入長絲實現長絲在空閑的纏繞筒管單元上的集圈和/或夾緊,使得長絲到空閑的纏繞筒管單元上的纏繞自動開始。可以有利地實現長絲轉移的高可靠性。有利地,環的集圈和/或夾緊可以通過導入長絲來加速。
4、尤其地,長絲構成為玻璃纖維。尤其地,長絲纏繞方法是在長絲、尤其是玻璃纖維的產生之后或在生產過程中直接執行的。在這里,可能會發生的是,待纏繞長絲、尤其是玻璃纖維,在纏繞期間和/或在長絲轉移步驟的執行期間仍然濕潤。尤其地,在長絲轉移步驟中,長絲至少暫時接觸兩個纏繞筒管單元。尤其地,長絲在長絲轉移步驟中,從已經承載多個長絲繞組的纏繞筒管單元,轉移到最初沒有長絲繞組的另一纏繞筒管單元,尤其是如此轉移,使得在長絲轉移步驟之后,不再有另外的長絲繞組被添加到纏繞筒管單元,而另外的長絲繞組被添加到另一纏繞筒管單元。尤其地,該長絲纏繞方法設置用于強力大于300特的長絲,然而根據本發明的長絲纏繞方法對于強力小于300特的長絲的用途是不排除的或者也是可能的。
5、尤其地,纏繞筒管單元是可旋轉的,優選地可旋轉地被驅動,例如各空閑的單獨的驅動器驅動或由公共的驅動單元驅動。優選地,纏繞筒管單元的旋轉速度、轉數和/或外圓周速度是可調節的。尤其地,纏繞筒管單元的旋轉速度、轉數和/或外圓周速度可以彼此分開調節。例如,每個纏繞筒管單元的旋轉速度可以單獨減少或增加,優選減速或加速。纏繞筒管單元優選地構成為圓柱形。可以設想的是,每個纏繞筒管單元產生多個單獨的、例如兩個長絲纏繞包。在這種情況下,多個長絲纏繞包沿纏繞筒管單元的軸向方向,并排布置在纏繞筒管單元上。尤其地,兩個纏繞筒管單元至少基本上彼此相同地構成。可以設想的是,長絲直接纏繞到纏繞筒管單元的表面上,然而優選地,每個長絲纏繞包,將纏繞套筒施加到、例如套設到纏繞筒管單元上,然后相應的長絲纏繞到該纏繞套筒上。尤其地,長絲通過長絲導入裝置導入到纏繞筒管單元。長絲導入裝置尤其設置成,在長絲導入期間,使長絲平行于纏繞筒管的軸向方向來回移動。在這里,長絲的來回運動的偏移尤其對應于長絲纏繞包的所需的縱向延伸范圍。長絲具有大于300特、優選大于900特的厚度。優選地,長絲構成為直接粗紗,該直接粗紗尤其具有900特至10000特的厚度。在這里,“特”應尤其理解為每10000m長絲的克重。尤其地,這種長絲、尤其是直接粗紗不適于直接的“管到管長絲轉移”,如在所謂的絲餅工藝中使用的那樣。這尤其僅對于厚度小于300特的長絲起作用。尤其地,纏繞筒管單元的轉速相差至少1%,優選地相差至少2%。較大的轉速差,例如大于10%、大于20%或大于30%當然也是可以設想的。尤其地,纏繞筒管單元的外圓周速度至少比轉速相差更大的值。尤其地,“外圓周速度”、優選地“徑向外圓周速度”應理解為位于纏繞筒管單元、纏繞套筒和長絲卷包列表中相應徑向最外部元件的徑向外表面上的點的運動速度和/或角速度。尤其地,纏繞筒管單元包括纏繞筒管保持器和/或纏繞套筒保持器或優選地構成為纏繞筒管保持器和/或纏繞套筒保持器。
6、此外,提出的是,纏繞筒管單元的外圓周速度和/或轉速的比率如此選擇,使得當長絲與兩個纏繞筒管單元中的在長絲轉移之前沒有長絲的空閑的纏繞筒管單元接觸時,在兩個纏繞筒管單元之間的長絲張力相比于在空閑的纏繞筒管單元和長絲導入裝置之間的長絲張力減小。由此,可以有利地實現簡單、快速和/或獨立于操作員的長絲轉移。有利地,這進一步能夠構成環,該環可以由長絲的導入部分集圈和/或夾緊,使得到空閑的纏繞筒管單元上的纏繞自動開始。尤其地,通過減小在纏繞筒管單元之間的區域中的長絲張力,產生長絲在纏繞筒管單元之間的區域中的下垂或過長,由此,實現了長絲在空閑的纏繞筒管單元的外圓周部段上通過空閑的纏繞筒管單元帶過180°以上。尤其地,通過減小在纏繞筒管單元之間的區域中的長絲張力,長絲的不與纏繞筒管單元中的一個接觸且同時布置在纏繞筒管單元之間的區域中的部段的總長度,增加到大于在纏繞筒管單元之間、尤其是在纏繞筒管單元的長絲接觸點之間的最短距離的值,長絲在這些長絲接觸點處分別從纏繞筒管單元提起。
7、此外,提出的是,在長絲轉移期間,纏繞筒管單元中的在長絲轉移之前沒有長絲的纏繞筒管單元,以比纏繞筒管單元中的在長絲轉移之前已經纏繞有長絲的一部分的纏繞筒管單元更大的外圓周速度和/或以更大的轉速被操作、尤其是旋轉。由此,可以有利地實現簡單、快速和/或獨立于操作員的長絲轉移。有利地,可以由此實現在纏繞筒管單元之間的區域中的長絲張力的減小和/或長絲在纏繞筒管單元之間的區域中的伸長。
8、當在長絲轉移期間,纏繞筒管單元的外圓周速度和/或轉速的比率為至少1.01、優選地為至少1.02并且優選地為至少1.03時,可以有利地實現在纏繞筒管單元之間的區域中的最佳長絲張力減小和/或最佳長絲伸長。更大的比率,例如大于1.1、大于1.2或大于1.3當然也是可以設想的。原則上,在確定情況下,比率>1但<1.01也足以獲得有利的效果(環)。
9、此外,在長絲轉移期間,當纏繞筒管單元的外圓周速度和/或轉速的比率為至多5、優選地為至多4并且優選地為至多3.5時,可以有利地實現在纏繞筒管單元之間的區域中的最佳長絲張力減小和/或最佳長絲伸長。特別優選地,在長絲轉移期間,外圓周速度和/或轉速的比率為至多1.3。尤其地,為了產生轉速比率和/或外圓周速度比率,已經纏繞的纏繞筒管單元相對于空閑的纏繞筒管單元減速。
10、尤其地,環構成為敞開式環,其打開側取向成至少基本上遠離導入長絲指向。尤其地,環最初相對于空閑的纏繞筒管單元的表面垂直取向。當環變大時,環優選地傾倒,然后作為平弧部位于纏繞筒管單元上或位于放置在纏繞筒管單元上的纏繞套筒上。由此,環可以特別簡單地和/或可靠地由導入紗線集圈,尤其是因為其不會位于導入紗線的右側或左側。
11、尤其地,吹送裝置設置用于輸出氣態介質,例如吹送空氣或不同的氣態吹送介質,例如氮氣。尤其地,噴灑裝置設置用于輸出液體介質,例如水或不同的液體噴灑介質。例如,可以設想的是,噴灑裝置設置用于輸出尤其是應通過粘附來加強長絲對空閑的纏繞筒管單元的粘附的粘合材料、或用于輸出尤其是應通過冷凍來加強長絲對空閑的纏繞筒管單元的粘附的液體氮。“設置”或“設定”應尤其理解為特別編程、設計和/或配備。將物體設置成特定功能應尤其理解為,該物體在至少一個應用狀態和/或操作狀態下執行和/或實施該特定功能。尤其地,吹送裝置和/或噴灑裝置如此取向,使得吹送介質和/或噴灑介質的輸出方向至少基本上指向環的打開側和/或指向環。尤其地,吹送裝置/噴灑裝置的吹送方向/噴灑方向指向空閑的纏繞筒管單元的導入點,導入長絲在該導入點處與空閑的纏繞筒管單元相遇。尤其地,吹送裝置/噴灑裝置布置在長絲的一側,該一側與空閑的纏繞筒管單元的導入點所在的長絲的一側相對。尤其地,吹送裝置和/或噴灑裝置是這樣支持環的構成,即在纏繞筒管單元之間的區域中張力減小的長絲朝向空閑的纏繞筒管單元的表面移動。尤其地,吹送裝置和/或噴灑裝置是這樣支持環的構成,即在纏繞筒管單元之間的區域中張力減小的長絲的一部分朝向導入長絲比長絲的相鄰部分更強烈地移動,由此尤其是產生從吹送裝置和/或從噴灑裝置觀察時的長絲的凹曲率。尤其地,吹送裝置和/或噴灑裝置這樣支持環的構成,即通過吹送和/或噴灑擴大最初產生的環。尤其地,吹送裝置和/或噴灑裝置這樣支持環的構成,即通過吹送和/或噴灑加速環的構成。
12、另外,提出的是,環的構成是通過選擇以下表面的纏繞表面材料或地形纏繞表面特性來支持的,這些表面包括空閑的纏繞筒管單元的纏繞表面、放置在空閑的纏繞筒管單元上的纏繞套筒的纏繞表面,或(空閑的)纏繞筒管單元的、尤其是(空閑的)纏繞筒管單元的集圈環的側向布置在纏繞筒管單元或纏繞套筒的纏繞表面旁邊的集圈表面。由此,可以有利地實現長絲轉移的高可靠性(高“集圈率”)。有利地,環的集圈和/或夾緊可以通過導入長絲來加速。尤其地,作為纏繞表面材料,選擇對玻璃纖維具有良好粘合性能的材料,例如鋁、硬陽極化鋁、不銹鋼、涂覆不銹鋼、塑料或皮革。尤其地,作為地形纏繞表面特性,選擇具有玻璃纖維摩擦增加的表面特性,例如編織玻璃纖維帶的表面,拉絆帶的表面,砂紙的表面,瓦紋表面或極其光滑的拋光表面。尤其地,纏繞套筒構成為空心圓柱體。尤其地,纏繞套筒設置成承載長絲并提供長絲用于后續的繼續加工。尤其地,集圈表面設置成為長絲提供具有優選與已經纏繞長絲的表面相比增加摩擦和/或粘附的表面,使得接觸集圈表面的長絲至少部分地被集圈表面的旋轉運動所帶動。尤其地,集圈表面也可以具有前述的纏繞表面材料和/或地形纏繞表面特性。優選地,集圈表面布置在套設于纏繞筒管單元或另一纏繞筒管單元上的兩個相鄰的纏繞套筒之間。尤其地,集圈表面將兩個軸向并排布置在纏繞筒管單元上的纏繞套筒分開。尤其地,在這種情況下,纏繞筒管單元具有圍繞纏繞筒管單元的圓周延伸并且提供集圈表面的集圈環。
13、當環朝向導入點如此遠地延伸,使得環落到導入長絲下方并優選地由導入長絲夾緊時,可以有利地實現長絲轉移的高可靠性(高“集圈率”)。尤其地,環首先在朝向導入長絲的垂直取向上增大,然后如此傾倒,使得環作為平弧部位于纏繞筒管單元或套設于纏繞筒管單元上的纏繞套筒的纏繞區域上,從而長絲的后續繞組通過傾斜的弧部伸展并夾緊該弧部。尤其地,環由導入長絲如此夾緊,使得環也在隨后形成于纏繞筒管單元上的長絲繞組下方被夾緊并保持夾緊。尤其地,環由導入長絲如此夾緊,使得通過環被夾緊所在的纏繞筒管單元的旋轉,產生對長絲的布置在纏繞筒管單元之間的中間區域中的部分的張緊。尤其地,環由導入長絲如此夾緊,使得兩個纏繞筒管單元對長絲的布置在纏繞筒管單元之間的部分施加分別沿相反方向起作用的張緊。
14、此外,提出的是,在長絲轉移步驟之后、優選地在環在導入長絲下方夾緊之后的至少一個長絲分離步驟中,轉移的長絲,尤其是由于兩個纏繞筒管單元的不同的外圓周速度和/或由于兩個纏繞筒管單元的不同的轉速、優選地由于長絲在兩個纏繞筒管單元之間的中間區域中的不同的張緊方向,而在兩個纏繞筒管單元之間的中間區域中被撕裂。由此,可以有利地實現在完成長絲纏繞包之后的長絲的特別簡單、有效和/或少維護的分離。優選地,撕裂僅僅由于由纏繞筒管單元的旋轉而產生的對中間區域中的長絲的張緊力而進行。替代地,然而還可以設想的是,分離步驟由尤其是布置在中間區域中的撕裂邊緣或切割裝置來支持。例如,這種撕裂邊緣可以例如由尤其是s形的分離板提供,該分離板優選地布置在中間區域中。切割裝置可以設置用于在中間區域中的長絲的被動切割(切割器或刀具在長絲分離步驟中保持不移動)或主動切割(切割器或刀具在長絲分離步驟中移動)。尤其地,在中間區域中的長絲的切割和/或撕裂,僅當環已經成功地在導入長絲下方夾緊并因此尤其是在纏繞筒管單元之間的長絲轉移(長絲轉移步驟)已經實現時才進行。
15、此外,提出的是,在長絲轉移期間,長絲的導入部分或長絲的在纏繞筒管單元之間伸展的部分,由可樞轉地和/或可位移地支承的偏轉和/或按壓元件、尤其是偏轉和/或按壓輥,沿纏繞筒管單元中的在長絲轉移之前沒有長絲的空閑的纏繞筒管單元的方向偏轉。由此,可以有利地實現長絲轉移的高可靠性(高“集圈率”)。有利地,環的集圈和/或加緊可以導入長絲來加速。尤其地,空閑的纏繞筒管單元的與導入長絲接觸的圓周的比例,由偏轉和/或按壓元件增大。優選地,偏轉和/或按壓元件設置成將長絲如此偏轉,使得空閑的纏繞筒管單元的總圓周的至少180°、優選至少190°與長絲接觸。纏繞筒管單元的由偏轉和/或按壓元件產生的較小或較大的纏繞部、尤其是空閑的纏繞筒管單元的與沒有偏轉和/或按壓元件的實施例相比增大的纏繞部,當然也是可以設想的。由此,可以有利地增加長絲與空閑的纏繞筒管單元的摩擦和/或粘附,使得尤其可以促進/實現/改善長絲被空閑的纏繞筒管單元的旋轉運動的帶動和/或環的構成和/或環在引導的長絲下方的夾緊。在這里,偏轉和/或按壓元件可以構成為可旋轉式元件,例如構成為偏轉輥,或者構成為固定式(不可旋轉式)元件,例如構成為偏轉桿或偏轉墊。在構成為固定式元件的情況下,長絲掃過偏轉和/或按壓元件的表面。在構成為可旋轉式元件的情況下,偏轉和/或按壓元件至少部分地與隨后送入的導入長絲的運動而共同旋轉。尤其地,構成為偏轉和/或按壓輥的偏轉和/或按壓元件沒有自身的旋轉驅動器。尤其地,構成為偏轉和/或按壓輥的偏轉和/或按壓元件的旋轉軸線至少基本上平行于纏繞筒管單元的旋轉軸線取向。尤其地,偏轉和/或按壓元件支承在平移和/或樞轉裝置上,偏轉和/或按壓元件可以借助該平移和/或樞轉裝置至少暫時引入到纏繞筒管單元之間的中間區域中或引入到空閑的纏繞筒管單元的導入區域中,長絲在該導入區域中導入到空閑的纏繞筒管單元。尤其地,平移和/或樞轉裝置包括至少一個至少可樞轉的和/或至少可平移的承載臂,偏轉和/或按壓元件安裝在該承載臂上。
16、此外,提出的是,在長絲轉移期間,長絲的導入部分或長絲的在纏繞筒管單元之間伸展的部分,由偏轉和/或按壓元件、尤其是偏轉和/或按壓輥,按壓到空閑的纏繞筒管單元上。由此,可以有利地實現長絲轉移的高可靠性(高“集圈率”)。有利地,可以增加長絲與空閑的纏繞筒管單元的粘附或長絲與空閑的纏繞筒管單元的摩擦。由此,可以有利地實現用特別大量的由不同材料制成的纏繞套筒、尤其是還用所謂的“低摩擦纏繞套筒”執行長絲轉移步驟,該“低摩擦纏繞套筒”例如具有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的表面。有利地,以這種方式,用于兩個纏繞筒管單元中的另一個的長絲導入的導入速度,由空閑的纏繞筒管單元的外圓周速度和/或由轉速來確定。尤其地,導入紗線的速度首先由已經部分纏繞的纏繞筒管單元確定,直到空閑的纏繞筒管單元與已經部分纏繞的纏繞筒管單元上游的導入長絲充分接觸,使得空閑的纏繞筒管單元承擔確定導入速度的任務。尤其地,偏轉和/或按壓元件、尤其是偏轉和/或按壓輥如此彈性地支承,使得偏轉和/或按壓元件的縱向軸線、尤其是旋轉軸線可以沿纏繞筒管單元的徑向方向移動。由此,可以有利地減少不期望的效果,例如噪音產生或接觸損失,由纏繞筒管表面中、纏繞套筒表面中的不均勻性,例如由于接縫或邊緣,例如注塑分離度引起的。優選地,首先接觸導入長絲的纏繞套筒構成用于確定導入長絲的導入速度和/或用于產生導入長絲的導入運動的導入裝置、尤其是導入驅動器。替代地,然而也可以設想與纏繞套筒分離地構成和/或布置的長絲輸送裝置。尤其地,在執行長絲分離步驟之后,偏轉和/或按壓元件從纏繞筒管單元移除。尤其地,在執行長絲分離步驟之后,偏轉和/或按壓元件從纏繞筒管單元之間的中間區域移除。
17、此外,提出的是,兩個纏繞筒管單元各自偏心地支承在轉盤上,該轉盤在長絲轉移步驟中如此旋轉,使得纏繞筒管單元中的在長絲轉移之前沒有長絲的空閑的纏繞筒管單元與長絲的導入部分接觸。由此,可以有利地使長絲轉移步驟的特別簡單和/或高效的實現和/或執行成為可能。尤其地,纏繞筒管單元和轉盤的旋轉軸線至少基本上彼此平行地取向。尤其地,纏繞筒管單元至少基本上彼此相對地布置在轉盤上。尤其地,纏繞筒管單元布置在轉盤上,以便圍繞轉盤的中心點旋轉約180°。尤其地,包括轉盤和兩個纏繞筒管單元的構造是鏡像對稱的,尤其是相對于鏡像平面鏡像對稱的,轉盤的旋轉軸線在該鏡像平面內延伸,并且該鏡像平面將轉盤分成兩半。然而,作為具有轉盤的實施例的替代方案,例如還可以設想的是,纏繞筒管單元可移動地支承在具有任何合適形狀的槽連軌道上。
18、當兩個纏繞筒管單元在整個長絲轉移步驟期間、以及優選地還在其中長絲在纏繞筒管單元之間被分離的長絲分離步驟期間沿相同和恒定的旋轉方向旋轉時,可以有利地實現用于長絲纏繞方法的長絲纏繞裝置的特別簡單的設計方案。有利地,對纏繞筒管單元的運動進行相對簡單的驅動和相對簡單的控制就足夠了。尤其地,不需要用于纏繞筒管單元的旋轉運動的旋轉反轉的可能性。例如,不同的外圓周速度和/或轉速,只能通過將纏繞筒管單元中的一個、尤其是已經部分纏繞的纏繞筒管單元,相對于另一纏繞筒管單元減速或加速來實現。
19、本發明還涉及一種尤其用于執行玻璃纖維纏繞方法的、用于厚度大于300特的長絲、優選為玻璃纖維直接粗紗的玻璃纖維纏繞裝置,其具有纏繞筒管單元、另一纏繞筒管單元和至少一個長絲轉移單元,該長絲轉移單元設置成將待纏繞到纏繞筒管單元上或到能與纏繞筒管單元連接的纏繞套筒上的長絲,從纏繞筒管單元轉移到另一纏繞筒管單元,和/或反之亦然,即將長絲從另一纏繞筒管單元轉移到纏繞筒管單元,其中,長絲轉移單元設置成,至少在長絲在纏繞筒管單元之間轉移期間,以不同的外圓周速度和/或以不同的轉速操作纏繞筒管單元,其中,纏繞筒管單元的外圓周速度和/或轉速的比率能夠如此選擇,使得當長絲與纏繞筒管單元中的在長絲轉移之前沒有長絲的空閑的纏繞筒管單元接觸時,長絲構成環,該環的弧部指向空閑的纏繞筒管單元的導入點,導入長絲在該導入點處遇到空閑的纏繞筒管單元。提出的是,玻璃纖維纏繞裝置包括吹送裝置和/或噴灑裝置,該吹送裝置和/或該噴灑裝置設置成支持環的構成,其中,吹送裝置和/或噴灑裝置如此取向,使得吹送介質和/或噴灑介質的輸出方向至少基本上指向環的打開側和/或指向環。有利地,可以以簡單的和/或高效的方式,優選地以高的件數速度,實現大量長絲纏繞包的制造。
20、此外,提出了一種尤其實現了玻璃纖維纏繞裝置的優點的玻璃纖維纏繞機,其具有玻璃纖維纏繞裝置中的至少一個。
21、在本文中,根據本發明的玻璃纖維纏繞方法、根據本發明的玻璃纖維纏繞裝置和/或根據本發明的玻璃纖維纏繞機不應限于上文所述的應用和實施方式。尤其地,根據本發明的玻璃纖維纏繞方法、根據本發明的玻璃纖維纏繞裝置和/或根據本發明的玻璃纖維纏繞機可以具有與本文給出的數量不同的多個單獨的元件、構件和單元以及方法步驟,以實現本文所述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