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屬于船舶,具體涉及一種適用于水艙或液艙的浮式吸水裝置。
背景技術:
1、船舶淡水艙用于存儲船舶淡化設備制造或岸基以及其它船供應的淡水,淡水艙中的水通過艙中設置的吸水口以及管道抽出,用于船舶廚房用水、船員洗漱、洗衣服以及沖馬桶等生活用水,還用于船舶主機、輔機等設備的淡水循環冷卻。船舶淡水艙在使用一段時間后,由于造水設備老化、造水工藝缺陷、管道及水艙內壁銹蝕等問題產生的鐵銹以及水中的泥沙會逐漸沉積于艙底。然而現有淡水艙中的吸水口一般固定在距離艙底10公分左右的位置,管道固定在淡水艙的側壁上,在將淡水艙中的水通過吸水口抽出時,會使得沉積在艙底的鐵銹、泥沙被攪動,導致抽出的水渾濁難以正常使用,易影響船員健康以及降低船舶設備的使用壽命。同時,為了降低淡水艙中沉積的泥沙、鐵銹所帶來的影響,需要定期對淡水艙進行清洗作業,將淡水艙中的水抽排干凈,再將艙底沉積的鐵銹、泥沙清理干凈。但是利用吸水口抽排淡水艙中的水時,由于吸水口與艙底有一定的高度距離,導致艙底的水難以抽排干凈,需要臨時配置水泵、管線進行抽排,導致現有淡水艙中的吸水裝置使用極其不方便。
技術實現思路
1、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適用于水艙或液艙的浮式吸水裝置,以便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能夠避免吸入艙底的鐵銹和泥沙,并且能夠將艙底的積水抽干排凈,提高淡水艙中吸水裝置使用的方便性。
2、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適用于水艙或液艙的浮式吸水裝置,包括伸縮牽引桿設置在船舶的淡水艙中,伸縮牽引桿的一端通過第一鉸鏈與淡水艙的側壁鉸接,第一鉸鏈的鉸接軸沿水平方向布置,浮式吸水鐘包括吸水鐘和浮箱,吸水鐘通過第二鉸鏈與伸縮牽引桿另一端鉸接,第二鉸鏈的鉸接軸與第一鉸鏈的鉸接軸相互平行,吸水鐘設置有中空內腔,吸水口設置在吸水鐘的底部并與中空內腔連通,淡水艙外部的水泵通過管道與中空內腔連通,浮箱固定在吸水鐘的頂部,以使得吸水鐘漂浮在淡水艙的水面并且吸水口浸沒在水中。
3、優選的,浮箱的縱截面為v型,浮箱的寬度由靠近吸水鐘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漸增大。
4、優選的,吸水鐘的縱截面為v型,吸水鐘的寬度由靠近浮箱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漸增大。
5、優選的,吸水鐘兩側的傾斜面位于浮箱兩側傾斜面的正下方。
6、優選的,第二鉸鏈為萬向鉸鏈或球鉸鏈的任意一種。
7、優選的,還包括固定連接在淡水艙側壁的支撐底座,伸縮牽引桿的一端通過第一鉸鏈與支撐底座鉸接,支撐底座的上下側固設有向外伸出的兩個限位板,兩個限位板以第一鉸鏈的鉸接軸為中心對稱布置,以使伸縮牽引桿繞第一鉸鏈轉動的角度范圍小于180°。
8、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適用于水艙或液艙的浮式吸水裝置,通過伸縮牽引桿與浮式吸水鐘的浮箱、吸水鐘配合使用,以實現吸水鐘隨著水面升降自動調整其高度,使得吸水鐘漂浮于水面并且吸水口浸沒在水中,始終從淡水艙中水的上層開始吸取,避免吸入沉積在艙底的鐵銹和泥沙,在清洗淡水艙作業過程中,吸水鐘能夠將艙底的積水抽干排凈,便于淡水艙的清洗、開艙檢查和維保,保障日常吸水使用和淡水艙清洗作業,提高淡水艙中吸水裝置使用的方便性。
1.一種適用于水艙或液艙的浮式吸水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用于水艙或液艙的浮式吸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箱(21)的縱截面為v型,浮箱(21)的寬度由靠近吸水鐘(22)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漸增大。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適用于水艙或液艙的浮式吸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鐘(22)的縱截面為v型,吸水鐘(22)的寬度由靠近浮箱(21)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漸增大。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適用于水艙或液艙的浮式吸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鐘(22)兩側的傾斜面位于浮箱(21)兩側傾斜面的正下方。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用于水艙或液艙的浮式吸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鉸鏈(23)為萬向鉸鏈或球鉸鏈的任意一種。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用于水艙或液艙的浮式吸水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固定連接在所述淡水艙(10)側壁的支撐底座(3),伸縮牽引桿(1)的一端通過第一鉸鏈(11)與支撐底座(3)鉸接,支撐底座(3)的上下側固設有向外伸出的兩個限位板(31),所述兩個限位板(31)以第一鉸鏈(11)的鉸接軸為中心上下對稱布置,以使伸縮牽引桿(1)繞第一鉸鏈(11)轉動的角度范圍小于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