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腳手架,尤其涉及一種腳手架接口結構。
背景技術:
1、當前,腳手架作為建筑施工中的核心支撐系統,其連接結構是確保腳手架穩定性的關鍵構件。在建筑施工的實際操作中,現有腳手架連接結構在拆卸與安裝上具有諸多不便。
2、傳統連接方法如扣件連接,雖然提供了基本的連接功能,但其耐用性和長期穩定性不足。隨著使用時間的推移,容易出現扣件的磨損和松動問題,這不僅增加維護的工作量,也影響腳手架的整體安全性。而螺栓連接,盡管具有承重能力較高、連接牢固性好的特點,但其安裝過程相對復雜,需要精確控制多個步驟,同時還需要應對螺栓松動和腐蝕等潛在問題,這些都給拆卸與安裝帶來了不小的困擾。
3、焊接連接,作為另一種常見的連接方式,雖然能夠提供穩固的連接效果,但其不可逆性卻限制了腳手架的靈活性和可重復使用性。一旦焊接完成,想要對腳手架進行任何形式的調整或改造都變得異常困難,這不僅增加了施工成本,也影響了施工效率。
4、新興的盤扣式腳手架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連接效率和穩定性問題,但其高昂的成本和特定的安裝要求仍然限制了其廣泛應用。對于許多施工單位來說,采用盤扣式腳手架意味著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和時間進行培訓和準備,這無疑增加了施工的負擔。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腳手架接口結構,以解決傳統腳手架連接結構不便于拆卸與安裝的問題。
2、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3、一種腳手架接口結構,包括:第一柱體,所述第一柱體包括第一柱體本體、插口和槽體,所述插口設置在所述第一柱體本體側壁上,所述槽體設置在所述第一柱體本體內,所述插口和所述槽體相連通;第二柱體,所述第二柱體包括第二柱體本體和插塊,所述插塊安裝在所述第二柱體本體上,所述插塊與所述插口形狀相匹配,以使所述插塊能夠通過所述插口插入所述槽體內;所述槽體被配置為能夠使所述插塊在所述槽體內轉動,所述插塊轉動后能夠抵接所述槽體內壁,并卡在所述插口上。
4、根據上述技術手段,本實用新型中插塊穿過插口并深入槽體,以實現第一柱體與第二柱體之間的快速對接,不僅簡化連接步驟,還減少安裝時所需的工具和時間,提高施工效率。
5、本實用新型中插塊與插口的形狀相匹配,確保了連接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同時,由于插塊可以在槽體內旋轉,以使插塊截面與插口相錯位,形成穩定的卡合狀態,能夠增強連接的穩固性,防止因外力作用而導致的意外脫落,確保了施工過程中的安全性。
6、本實用新型中槽體被配置為允許插塊在內部旋轉,為第一柱體和第二柱體的連接提供額外的鎖定機制。當插塊完全插入槽體后,通過旋轉第二柱體,插塊能夠緊密貼合槽體的內壁,施工人員通過插塊無法進一步旋轉能夠確定插塊連接到位,進而確保連接完成。
7、進一步的,所述槽體包括槽體本體和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設置在所述槽體本體內壁上,所述插塊轉動后能夠抵接限位部上,以限制所述插塊旋轉角度。
8、根據上述技術手段,施工人員可以通過插塊抵接在限位部上這一簡單而直觀的方式,快速、準確地確認連接是否完成,從而確保腳手架的整體穩定性和安全性。
9、進一步的,所述旋轉角度為30°~45°。
10、根據上述技術手段,在適當的旋轉角度下,插塊與插口能夠充分錯位,以避免第二柱體從第一柱體上脫落,從而確保腳手架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11、進一步的,所述插口為正方形結構,所述插塊為長方體結構,所述插塊截面與所述插口相適配,以使所述插塊能夠通過所述插口插入所述槽體內。
12、根據上述技術手段,正方形和長方體的幾何形狀使得插塊能夠精確地對準并插入插口,減少了因尺寸不匹配或形狀不對應而導致的安裝誤差,提高連接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當插塊完全插入插口并旋轉到位時,其長方體結構與正方形插口的緊密配合有助于增強連接的強度和穩定性,減少連接處的松動和晃動風險,提高腳手架的整體穩固性。
13、進一步的,所述第二柱體還包括連接件,所述連接件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二柱體本體和插塊相連接。
14、根據上述技術手段,連接件設置在插塊與第二柱體本體之間,以形成插塊與插口對接時所需的微小間隙,有助于插塊更順暢在槽體內轉動。
15、進一步的,所述連接件為圓柱體結構,所述連接件直徑小于等于所述插口邊長。
16、根據上述技術手段,圓柱體結構的連接件在插入正方形結構的插口時,由于直徑小于等于插口邊長,可以確保插入過程順暢無阻。在插入后,連接件的圓柱體形態使得插塊能夠圍繞其軸線自由旋轉,以調整角度并適應槽體內的限位部。這種設計降低了旋轉過程中的阻力,使得連接更加靈活和可靠。在旋轉和固定過程中,連接件的圓柱體形態能夠防止插塊發生不必要的偏移或晃動,確保連接部件之間的緊密配合。
17、進一步的,還包括插銷,所述第一柱體還包括貫穿所述第一柱體本體和所述槽體的第一插孔,所述插塊上形成有第二插孔,所述插銷能夠插入所述第一插孔和所述第二插孔,以將所述插塊固定在所述槽體內。
18、根據上述技術手段,插銷用于將插塊牢固地固定在槽體內。當插塊通過插口插入槽體并旋轉到指定位置后,插銷被插入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中,從而防止插塊意外松動或脫落。
19、進一步的,所述插銷包括插銷本體、第一鎖定件和第二鎖定件,所述插銷本體能夠插入所述第一插孔和所述第二插孔內,所述第一鎖定件和所述第二鎖定件分別安裝在所述插銷本體兩端,以固定插銷本體。
20、根據上述技術手段,插接完成后,所述第一鎖定件和所述第二鎖定件能夠將插銷本體固定在第一柱體上,防止插銷本體在受到外力作用時發生松動或滑出。
21、進一步的,所述插銷本體為螺柱,所述第一鎖定件為螺帽,所述螺帽固定在所述螺柱一端。
22、進一步的,所述第二鎖定件為螺母,所述螺柱另一端形成有螺紋,以使所述螺母能夠與所述螺柱另一端相連接。
23、根據上述技術手段,螺柱和螺母的設計使得插銷的安裝和拆卸過程變得簡單快捷。施工人員只需將螺柱插入插孔,然后旋緊螺母即可完成安裝。當需要拆卸時,只需反向旋轉螺帽和螺母即可輕松取出插銷。
24、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有益效果:
25、1、本實用新型中插塊穿過插口并深入槽體,以實現第一柱體與第二柱體之間的快速對接,不僅簡化連接步驟,還減少安裝時所需的工具和時間,提高施工效率。
26、2、本實用新型中插塊與插口的形狀相匹配,確保了連接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同時,由于插塊可以在槽體內旋轉,以使插塊截面與插口相錯位,形成穩定的卡合狀態,能夠增強連接的穩固性,防止因外力作用而導致的意外脫落,確保了施工過程中的安全性。
27、3、本實用新型中槽體被配置為允許插塊在內部旋轉,為第一柱體和第二柱體的連接提供額外的鎖定機制。當插塊完全插入槽體后,通過旋轉第二柱體,插塊能夠緊密貼合槽體的內壁,施工人員通過插塊無法進一步旋轉能夠確定插塊連接到位,進而確保連接完成。
1.一種腳手架接口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腳手架接口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體(13)包括槽體本體(131)和限位部(132),所述限位部(132)設置在所述槽體本體(131)內壁上,所述插塊(22)轉動后能夠抵接限位部(132)上,以限制所述插塊(22)旋轉角度。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腳手架接口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角度為30°~45°。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腳手架接口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口(12)為正方形結構,所述插塊(22)為長方體結構,所述插塊(22)截面與所述插口(12)相適配,以使所述插塊(22)能夠通過所述插口(12)插入所述槽體(13)內。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腳手架接口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柱體(2)還包括連接件(23),所述連接件(23)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二柱體本體(21)和插塊(22)相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腳手架接口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件(23)為圓柱體結構,所述連接件(23)直徑小于等于所述插口(12)邊長。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腳手架接口結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插銷(3),所述第一柱體(1)還包括貫穿所述第一柱體本體(11)和所述槽體(13)的第一插孔(14),所述插塊(22)上形成有第二插孔(24),所述插銷(3)能夠插入所述第一插孔(14)和所述第二插孔(24),以將所述插塊(22)固定在所述槽體(13)內。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腳手架接口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銷(3)包括插銷本體(31)、第一鎖定件(32)和第二鎖定件(33),所述插銷本體(31)能夠插入所述第一插孔(14)和所述第二插孔(24)內,所述第一鎖定件(32)和所述第二鎖定件(33)分別安裝在所述插銷本體(31)兩端,以固定插銷本體(31)。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腳手架接口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銷本體(31)為螺柱,所述第一鎖定件(32)為螺帽,所述螺帽固定在所述螺柱一端。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腳手架接口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鎖定件(33)為螺母,所述螺柱另一端形成有螺紋,以使所述螺母能夠與所述螺柱另一端相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