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鞋子,特別是涉及一種耐磨防滑的鞋底。
背景技術:
1、鞋子能夠保護穿著者的足部,便于行走,鞋子一般包括鞋底和鞋面,而鞋底是在日常穿戴過程中起到保護腳掌的作用。在日常行走和跑步的使用中,鞋底的鞋前掌部與鞋跟部是最容易與地面摩擦的部位,因此鞋底的鞋前掌部與鞋跟部的耐磨效果需要比足弓部更高。
2、由于鞋底大都采用一體式的設計,為了避免鞋底打滑,一般采用防滑的材質,但該材質的耐磨性較差,長期使用下,鞋底的鞋前掌部與鞋跟部發生的磨損會遠大于足弓部,因此容易損壞,需進一步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1、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耐磨防滑的鞋底。
2、耐磨防滑的鞋底,具有長度方向和寬度方向,所述鞋底沿長度方向具有前腳掌區、腳心區和后腳跟區,沿寬度方向具有相對的內側和外側,所述前腳掌區具有相對位于內側的第一墊片和相對位于外側的第二墊片,所述后腳跟區具有相對位于外側的第一墊片和相對位于內側的第二墊片。
3、以下還提供了若干可選方式,但并不作為對上述總體方案的額外限定,僅僅是進一步的增補或優選,在沒有技術或邏輯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選方式可單獨針對上述總體方案進行組合,還可以是多個可選方式之間進行組合。
4、可選的,所述第一墊片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二墊片的硬度。
5、可選的,所述第一墊片設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墊片設置有第二凸起。
6、可選的,所述第一凸起沿著第一方向排列延伸,所述第二凸起沿著第二方向排列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二方向。
7、可選的,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之間的夾角為80°~100°。
8、可選的,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對于所述長度方向的兩側偏斜。
9、可選的,所述第一方向與所述長度方向之間的夾角為40°~70°。
10、可選的,所述后腳跟區的中間位置設置有減震件,所述第一墊片和所述第二墊片互相圍繞形成所述減震部。
11、可選的,所述腳心區設置有防扭片。
12、可選的,所述前腳掌區的相鄰墊片之間形成排水槽。
13、本申請的鞋底在前腳掌區設置有相對位于內側的第一墊片和相對位于外側的第二墊片,后腳跟區具有相對位于外側的第一墊片和相對位于內側的第二墊片,相比于現有技術,兼顧了耐磨和防滑的需求,使得鞋底具有更長的使用壽命。
1.耐磨防滑的鞋底,具有長度方向和寬度方向,所述鞋底沿長度方向具有前腳掌區、腳心區和后腳跟區,沿寬度方向具有相對的內側和外側,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腳掌區具有相對位于內側的第一墊片和相對位于外側的第二墊片,所述后腳跟區具有相對位于外側的第一墊片和相對位于內側的第二墊片。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墊片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二墊片的硬度。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墊片設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墊片設置有第二凸起。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沿著第一方向排列延伸,所述第二凸起沿著第二方向排列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二方向。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之間的夾角為80°~100°。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對于所述長度方向的兩側偏斜。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與所述長度方向之間的夾角為40°~70°。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腳跟區的中間位置設置有減震部,所述第一墊片和所述第二墊片互相圍繞形成所述減震部。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腳心區設置有防扭片。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腳掌區的相鄰墊片之間形成排水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