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抗菌鞋墊,具體是一種抗菌鞋墊的制作工藝。
背景技術:
1、人的腳底分布有大量的汗腺,容易出汗,足部若長期處于鞋內潮濕悶熱的環(huán)境中,容易滋生細菌,進而引發(fā)腳臭和腳氣等問題,因此,可以在鞋子里鋪設一層鞋墊來除菌、防臭、吸汗。
2、現(xiàn)有的鞋墊種類多種多樣,也有的一些鞋墊具有抗菌除臭的功能,比如中國專利公告號為:cn102920103a的發(fā)明專利,其就提供了一種抗菌除臭的鞋墊,其包括:面布層、乳膠層以及設置在面布層和乳膠層之間的吸水層,吸水層和乳膠層之間還設置有抗菌層。
3、上述鞋墊中,其雖然也具有抗菌、除臭的功效,然而在實際應用中我們發(fā)現(xiàn),其仍然存在有一定的不足,上述鞋墊層數(shù)較多,制作工藝復雜,同時除臭抗菌效果也不夠理想。
4、公開于該背景技術部分的信息僅僅旨在增加對本發(fā)明的總體背景的理解,而不應當被視為承認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該信息構成已為本領域一般技術人員所公知的現(xiàn)有技術。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克服以上的技術缺陷,提供一種抗菌鞋墊的制作工藝,對腳氣擴菌吸汗消除氣味的效果更加持久,鞋墊在持續(xù)穿著7天的情況下,異味可以降低80%,遠遠超越同類產品。
2、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抗菌鞋墊的制作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3、步驟一、選取含碳原料,高溫烘干,在缺氧條件下碳化,再進行活化處理;
4、步驟二、選取沸石經過破碎成沸石粉,與步驟一中活化處理的含碳原料混合,調節(jié)ph;
5、步驟三、提取生物酶,高效除臭酶的微生物通過發(fā)酵培養(yǎng),進行分離提取與聚合;
6、步驟四、將步驟一、二、三中的原料與環(huán)保性樹脂攪拌混合,制備成漿料,移植至鞋墊表層。
7、作為優(yōu)選的,步驟一中,所述含碳原料包括植物類原料、煤類原料、高分子聚合物原料和生物質類原料,所述植物類原料高溫烘干的溫度為300-900℃,所述煤類原料高溫烘干的溫度為900-1000℃,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原料高溫烘干的溫度為200-300℃,所述生物質類原料高溫烘干的溫度為500-800℃。
8、作為優(yōu)選的,步驟二中,所述ph為5-10。
9、作為優(yōu)選的,步驟三中,所述發(fā)酵過程ph為6.5-7.5。
10、作為優(yōu)選的,步驟四中,所述鞋墊為多層復合結構,上層所述鞋墊為竹炭纖維,用于吸附異味,中層所述鞋墊為納米銀離子,用于擴菌抑制細菌滋生,下層所述鞋墊為透氣聚合物,用于支撐并保障空氣流通。
11、作為優(yōu)選的,所述活性炭、沸石、生物酶、微生物菌劑配比含量為活性炭20-35%、沸石30-40%、生物酶15-25%、微生物菌劑10-20%,其余為水溶劑,共計100%。
12、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的技術相比的優(yōu)點在于:
13、(1)與當下市場鞋墊防臭效果對比,本申請對腳氣擴菌吸汗消除氣味的效果更加持久,鞋墊在持續(xù)穿著7天的情況下,異味可以降低80%,遠遠超越同類產品,抗菌效果氣味分子捕捉細菌分解除臭可達99.9%,對人體恒溫物理反應有自發(fā)熱效果,鞋墊的表層上移植除臭劑聚合物直接與皮膚接觸更有效發(fā)揮功效。
1.一種抗菌鞋墊的制作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抗菌鞋墊的制作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一中,所述含碳原料包括植物類原料、煤類原料、高分子聚合物原料和生物質類原料,所述植物類原料高溫烘干的溫度為300-900℃,所述煤類原料高溫烘干的溫度為900-1000℃,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原料高溫烘干的溫度為200-300℃,所述生物質類原料高溫烘干的溫度為500-80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抗菌鞋墊的制作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二中,所述ph為5-10。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抗菌鞋墊的制作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三中,所述發(fā)酵過程ph為6.5-7.5。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抗菌鞋墊的制作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四中,所述鞋墊為多層復合結構,上層所述鞋墊為竹炭纖維,用于吸附異味,中層所述鞋墊為納米銀離子,用于抗菌抑制細菌滋生,下層所述鞋墊為透氣聚合物,用于支撐并保障空氣流通。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抗菌鞋墊的制作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沸石、生物酶、微生物菌劑配比含量為活性炭20-35%、沸石30-40%、生物酶15-25%、微生物菌劑10-20%,其余為水溶劑,共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