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向煙花紙筒內置入封底用紙巴巴的設備。
背景技術: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10631-2004《煙花爆竹安全與質量》和GB19593-2004《煙花爆竹組合煙花》等規范性文件的定義,組合煙花是由多個單筒組合而成的煙花產品。一個單筒就是一個煙花紙筒。
現在有一種新型煙花紙筒,將紙巴巴(即圓形紙板,業內通稱紙巴巴)填裝在單筒的底部端口處,以封閉單筒的底端口。需要完成紙巴巴的填裝。
傳統工藝中,紙巴巴裝置在組合煙花的單筒內是用于分層隔離。傳統制作工藝是先將黃紙板沖制成與單筒內腔相應形狀的圓形紙板,通過工人逐個放置并用木棒壓入單筒內,再用手電筒逐個檢查是否平整,如果不平整必須用鉤針取出重新壓入。
但是人工裝填工藝勞動負荷大,生產效率極低;而且容易出現人為因素導致的填裝質量參差不齊。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高質高效完成向煙花紙筒內置入封底用紙巴巴的設備。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煙花紙筒的封底紙巴巴填裝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裝在外套筒內腔的內套筒,內套筒連接第一驅動機構往復直線運動;外套筒的側壁上設有過紙縫隙,紙張經過所述過紙縫隙沿外套筒的徑向穿過外套筒;內套筒朝向外套筒的端口為圓刃刀口;外套筒一端為煙花紙筒插入端,另一端為內套筒插入端;該機構還包括沖桿,沖桿連接第二驅動機構往復直線運動,沖桿的一端插入在內套筒內。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紙卷上的紙張經過所述過紙縫隙沿外套筒的徑向穿過外套筒;煙花紙筒由煙花紙筒插入端插入外套筒內腔,第一驅動機構帶動內套筒沿外套筒內腔向煙花紙筒插入端運動,內套筒圓刃刀口與外套筒內壁配合,從紙張上沖壓切割下紙巴巴;然后第二驅動機構帶動沖桿動作一定行程,將紙巴巴推入煙花紙筒的適當位置。
優選地,所述外套筒的對應兩側分別設置紙卷和紙張牽引組件,在紙張牽引組件的作用下,紙卷上的紙張經過所述過紙縫隙沿外套筒的徑向穿過外套筒。
優選地,該機構還包括紙筒進料組件,包括煙花紙筒逐個下料的下料斗,下料斗下方承接煙花紙筒承載件,煙花紙筒承載件的一側為所述外套筒,煙花紙筒承載件的另一側對應設置煙花紙筒推動件,煙花紙筒推動件沿煙花紙筒軸向將煙花紙筒推入所述外套筒的煙花紙筒插入端。
優選地,煙花紙筒插入端的端口是由外向內逐漸縮小的導引端口。以確保煙花紙筒順利插入并對中定位。
優選地,所述煙花紙筒承載件設有翻轉驅動機構。把完成加工的煙花紙筒拋出,復位后承接下一個煙花紙筒。
優選地,所述過紙縫隙的寬度大于外套筒的內徑。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夠逐個自動完成煙花紙筒封底用紙巴巴的填裝工作;填裝封底質量可靠;生產效率高;機構精簡小巧,工作可靠。
下面將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填裝機構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外套筒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所示A-A面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4為內套筒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附圖,反映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具體結構,所述煙花紙筒的封底紙巴巴填裝機構,包括套裝在外套筒9內腔的內套筒4,內套筒4的座體402通過推力桿5連接第一驅動汽缸8,內套筒4還設有復位簧,從而實現往復直線運動。內套筒4朝向外套筒9的端口為圓刃刀口401。
外套筒9一端為煙花紙筒插入端902,另一端為內套筒插入端903;煙花紙筒插入端902的端口是由外向內逐漸縮小的錐形導引端口。外套筒9的側壁上設有過紙縫隙901,過紙縫隙901的寬度L大于外套筒9的內徑R。
所述外套筒9的對應兩側分別設置紙卷3和紙張牽引組件,本例中夾持牽引輥組11及其驅動電機10構成紙張牽引組件。也可以采用復卷紙張殘骸的復卷機構作為紙張牽引組件。在其作用下,紙卷3上的紙張經過所述過紙縫隙901沿外套筒9的徑向穿過外套筒9。
該機構還包括沖桿7,沖桿7連接第二驅動汽缸6往復直線運動,沖桿7的一端插入在內套筒4內。
該機構還包括紙筒進料組件,包括煙花紙筒2逐個下料的下料斗1,下料斗1下方承接煙花紙筒承載件14,所述煙花紙筒承載件14設有翻轉驅動機構,包括轉柄13和推動轉柄13的翻轉汽缸12。煙花紙筒承載件14的一側為所述外套筒9,煙花紙筒承載件14的另一側對應設置煙花紙筒推動汽缸15。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紙卷3上的紙張經過所述過紙縫隙901沿外套筒9的徑向穿過外套筒9;煙花紙筒推動汽缸15沿煙花紙筒2的軸向將煙花紙筒承載件14上的煙花紙筒2推入所述外套筒9的煙花紙筒插入端902。錐形導引端口確保煙花紙筒2順利插入并對中定位。
第一驅動汽缸8帶動內套筒4沿外套筒9內腔向煙花紙筒插入端902運動,內套筒4的圓刃刀口401與外套筒9的內腔壁配合,從紙張上沖壓切割下紙巴巴;然后第二驅動汽缸6帶動沖桿5動作一定行程,沖桿5帶動紙巴巴穿過外套筒9的內腔,將紙巴巴推入煙花紙筒2的適當位置,沖桿5與煙花紙筒推動汽缸15的工作頭配合壓緊紙巴巴。同時帶動煙花紙筒2退出外套筒9內腔,回到煙花紙筒承載件14上。翻轉汽缸12帶動煙花紙筒承載件14翻轉,把完成加工的煙花紙筒2拋出,翻轉時煙花紙筒承載件14堵住下料斗1的下料口,阻止下料斗1內的煙花紙筒2下落,并在復位后承接下落的煙花紙筒2。依次循環工作。
上述的實現方式僅是為了清楚的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做出任何限制。本實用新型在本技術領域具有公知的多種替代或者變形,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實質意義的前提下,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