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整徑設備冷卻潤滑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冷卻和潤滑技術領域,是一種整徑設備冷卻潤滑裝置。
背景技術:
整徑模具要接觸800~1000℃的鍛件,壓力機滑塊運行次數為10~40次/分鐘不同設備速度不同,所以必須有冷卻潤滑裝置才能保證模具的使用性能。目前使用的冷卻潤滑系統,大都存在冷卻潤滑位置有限,達不到冷卻潤滑的目的,尤其是滿足不了模具在高溫狀態下冷卻潤滑的要求。
發明內容
為了滿足整徑平幅工藝技術要求,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整徑設備冷卻潤滑裝置。能隨壓力機滑塊一起運動。要能控制液體流量,并實行間歇冷卻。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1、一種整徑設備冷卻潤滑裝置,由冷卻裝置環體4、進水口1、連接電磁閥2和水泵3組成,進水口1的一端與冷卻裝置環體4相連接,另一端與連接電磁閥2、水泵3依次相連接,冷卻裝置環體4上設有垂直出水口5和斜出水口6,冷卻裝置環體4固定于上模座上。直出水口5和斜出水口6在冷卻裝置環體4上相鄰設置。斜出水口6與冷卻裝置環體4的水平夾角為35-45度,垂直出水口5和斜出水口6直徑為1.5-2.5毫米。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隨壓力機滑塊一起運動。能控制液體流量,實現間歇冷卻,對模具冷卻效果好,工作狀態下,模具能夠保持室溫。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A-A剖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B-B剖視圖。
圖中1、進水口,2、連接電磁閥,3、水泵,4、冷卻裝置環體,5、垂直出水口,6、斜出水口,7、水流,8、水流。
具體實施方式
進水口1的一端與冷卻裝置環體4相連接,另一端與連接電磁閥2、水泵3依次相連接,冷卻裝置環體4上的斜出水口6與冷卻裝置環體4的水平夾角為45度,垂直出水口5和斜出水口6的直徑為2毫米,冷卻裝置環體4固定于上模座上,隨壓力機滑塊一起運動,不占用模具空間,不影響送料。電磁閥2控制水流,在滑塊下行時不出水,其它時間出水,水流7和水流8從垂直出水口5和斜出水口6中流出,冷卻并潤滑模具。
權利要求1.一種整徑設備冷卻潤滑裝置,其特征在于,由冷卻裝置環體(4)、進水口(1)、連接電磁閥(2)和水泵(3)組成,進水口(1)的一端與冷卻裝置環體(4)相連接,另一端與連接電磁閥(2)、水泵(3)依次相連接,冷卻裝置環體(4)上設有垂直出水口(5)和斜出水口(6),冷卻裝置環體(4)固定于上模座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整徑設備冷卻潤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垂直出水口(5)和斜出水口(6)在冷卻裝置環體(4)上相鄰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整徑設備冷卻潤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出水口(6)與冷卻裝置環體(4)的水平夾角為35-45度。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整徑設備冷卻潤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垂直出水口(5)和斜出水口(6)直徑為1.5-2.5毫米。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冷卻和潤滑技術領域,是一種整徑設備冷卻潤滑裝置由冷卻裝置環體、進水口、連接電磁閥和水泵組成,進水口的一端與冷卻裝置環體相連接,另一端與連接電磁閥、水泵依次相連接,冷卻裝置環體上設有垂直出水口和斜出水口,冷卻裝置環體固定于上模座上。直出水口和斜出水口在冷卻裝置環體上相鄰設置。斜出水口與冷卻裝置環體的水平夾角為35-45度,垂直出水口和斜出水口直徑為1.5-2.5毫米。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隨壓力機滑塊一起運動。能控制液體流量,實現間歇冷卻,對模具冷卻效果好,工作狀態下,模具能夠保持室溫。
文檔編號B30B15/34GK2850752SQ200520092539
公開日2006年12月27日 申請日期2005年9月16日 優先權日2005年9月16日
發明者蔡美怡, 高鍵, 李洪祥 申請人:瓦房店軸承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