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開涉及通信,特別涉及一種通信方法及裝置、網絡設備及終端設備。
背景技術:
1、頻分雙工(frequency?division?duplexing,fdd)和時分雙工(time?divisionduplexing,tdd)是從2g到5g的兩種主流半雙工方式。
2、如圖1所示,fdd采用兩個對稱的頻譜進行發送和接收,中間通過保護頻段來隔離,其上行和下行傳輸可以同時進行。目前3gpp定義的ntn頻段均為fdd頻段。
3、如圖2所示,tdd可在同一個頻譜上通過不同的時隙進行發送和接收,其上行和下行傳輸無法同時進行,上下行之間需要轉換間隔。此外,對于tdd模式,需要設置保護時間以防止終端同時發射和接收,該保護時間直接取決于終端和基站gnb之間的傳播延遲。對于衛星通信場景,終端和gnb?之間的傳播延遲可以達到幾毫秒~幾百毫秒,這導致tdd模式的頻譜效率較低。例如,假設衛星軌高600km,終端設備ue#1位于星下點(距離600km,單向信號傳播時延2ms),終端設備ue#2位于覆蓋邊緣點(距離900km,單向信號傳播時延3ms)。如圖3所示,每個單元格表示1個時隙,持續時長1ms,10個單元格組成1個10ms的系統幀,淺灰色單元格表示下行時隙,深灰色單元格表示上行時隙,白色單元格表示保護時間。由圖3可以看出,保護時間為2*3ms=6ms,頻譜效率僅40%。
4、同時同頻全雙工ibfd(in-band?full?duplex)是指在同一個頻譜上同時進行發送和接收,如圖4所示,兼具fdd和tdd的優勢,理論上頻譜效率可以翻倍,但是會引入額外的自干擾,即基站自身發送信號對自身接收信號的干擾。以同時同頻全雙工基站為例,由于基站的自干擾遠強于接收到的終端上行信號,所以基站需要具備極強的自干擾消除能力。在衛星通信場景中,由于衛星的功率和處理能力受限,并且星地距離較遠,衛星側收到的上行信號強度更低,基站側的自干擾消除算法會更加復雜。
5、子帶全雙工sbfd(sub-band?non-overlapping?full?duplex)是基站在同一個頻譜內的不同子帶上分別同時進行發送和接收,結合了tdd和fdd的優勢,無需對稱頻譜資源,同時可以降低傳輸等待時延和提升上行覆蓋性能。相比同時同頻全雙工,子帶全雙工無法實現頻譜效率的倍增,但是上下行子帶的頻率隔離降低了自干擾消除的難度,子帶全雙工是邁向同時同頻全雙工的關鍵一步。對于地面網絡,sbfd配置可能受運營商共存情況影響。如果sbfd運營商的頻譜兩側都有tdd異運營商共存,可以把上行子帶配置在頻譜中間,以緩解異運營商間鄰頻干擾,如圖5所示。如果sbfd運營商頻譜的一側有異運營商共存,那么可以把上行配置在遠離異運營商頻譜的一側,如圖6所示。
6、由于星地傳播時延可以達到幾毫秒~幾百毫秒,終端設備即ue側ta(定時提前)較大,地面網絡的sbfd幀結構配置不適用于衛星通信場景。例如,假設衛星軌高600km,ue位于覆蓋邊緣點,距離為900km,單向信號傳播時延為3ms。如圖7所示,每個單元格表示1個時頻單元,每個時頻單元在時域上占據1個時隙即1ms,在頻域上占據1個子帶,淺灰色單元格表示用于下行傳輸的時頻單元,深灰色單元格表示用于上行傳輸的時頻單元,時頻單元內的數字表示該時頻單元的索引,其中第一個數字表示時隙索引,第二個數字表示子帶索引。由圖7可以看出,ue在時頻單元(8,2)和(2,2)上存在同時同頻收發自干擾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公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終端設備存在同時同頻收發自干擾的缺陷,提供一種通信方法及裝置、網絡設備及終端設備。
2、本公開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3、本公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通信方法,應用于網絡設備,所述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4、根據第一幀結構與終端設備進行通信;
5、其中,所述第一幀結構依次包括至少一個第一時間單元、至少一個第二時間單元以及至少一個第三時間單元,所述第一時間單元被配置為下行資源,所述第三時間單元被配置為上行資源,所述第二時間單元包括至少兩個時頻單元,每個第二時間單元包括相同數量的時頻單元,所述時頻單元在時域上占據一個時間單元且在頻域上占據一個頻率單元;
6、在所有第二時間單元包括的時頻單元中,第一時頻單元被配置為下行資源,第二時頻單元被配置為上行資源。
7、可選地,在所有第二時間單元包括的時頻單元中,第三時頻單元被配置為非數據傳輸的時頻資源,所述第三時頻單元與所述網絡設備覆蓋范圍內的信號傳播時延相關。
8、可選地,所述根據第一幀結構與終端設備進行通信的步驟之前還包括:
9、根據所述網絡設備覆蓋范圍內的信號傳播時延、所述第一時頻單元以及所述第二時頻單元確定所述終端設備的收發狀態;
10、響應于所述終端設備存在同時同頻收發的情況,將對應的第一時頻單元和/或第二時頻單元更新為第三時頻單元。
11、可選地,所述根據第一幀結構與終端設備進行通信的步驟具體包括:
12、根據第一幀結構中除目標時頻單元之外的時頻單元與所述終端設備進行通信;其中,所述目標時頻單元與所述網絡設備覆蓋范圍內的信號傳播時延相關。
13、可選地,所述根據第一幀結構與終端設備進行通信的步驟之前還包括:
14、根據所述網絡設備覆蓋范圍內的信號傳播時延、所述第一時頻單元以及所述第二時頻單元確定所述終端設備的收發狀態;
15、響應于所述終端設備存在同時同頻收發的情況,將對應的第一時頻單元和/或第二時頻單元確定為目標時頻單元。
16、可選地,所有第二時間單元的時間長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網絡設備覆蓋范圍內信號傳播時延的最大值的2倍。
17、本公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種通信方法,應用于終端設備,所述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8、根據第一幀結構與網絡設備進行通信;
19、其中,所述第一幀結構依次包括至少一個第一時間單元、至少一個第二時間單元以及至少一個第三時間單元,所述第一時間單元被配置為下行資源,所述第三時間單元被配置為上行資源,每個第二時間單元包括相同數量的時頻單元,所述時頻單元在時域上占據一個時間單元且在頻域上占據一個頻率單元;
20、在所有第二時間單元包括的時頻單元中,第一時頻單元被配置為下行資源,第二時頻單元被配置為上行資源。
21、可選地,在所有第二時間單元包括的時頻單元中,第三時頻單元被配置為非數據傳輸的時頻資源,所述第三時頻單元與所述網絡設備覆蓋范圍內的信號傳播時延相關。
22、本公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種通信方法,應用于網絡設備,所述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23、根據第二幀結構與終端設備進行通信;
24、其中,所述第二幀結構包括至少一個時間單元,所述時間單元包括至少兩個時頻單元,所述時頻單元在時域上占據一個時間單元且在頻域上占據一個頻率單元;每個時間單元包括相同數量的第一時頻單元和第二時頻單元,所述第一時頻單元被配置為下行資源,所述第二時頻單元被配置為上行資源。
25、本公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種通信方法,應用于終端設備,所述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26、根據第二幀結構與網絡設備進行通信;
27、其中,所述第二幀結構包括至少一個時間單元,所述時間單元包括至少兩個時頻單元,所述時頻單元在時域上占據一個時間單元且在頻域上占據一個頻率單元;每個時間單元包括相同數量的第一時頻單元和第二時頻單元,所述第一時頻單元被配置為下行資源,所述第二時頻單元被配置為上行資源。
28、本公開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種通信裝置,其特征在于,應用于網絡設備,所述通信裝置包括:
29、第一通信模塊,用于根據第一幀結構與終端設備進行通信;
30、其中,所述第一幀結構依次包括至少一個第一時間單元、至少一個第二時間單元以及至少一個第三時間單元,所述第一時間單元被配置為下行資源,所述第三時間單元被配置為上行資源,每個第二時間單元包括相同數量的時頻單元,所述時頻單元在時域上占據一個時間單元且在頻域上占據一個頻率單元;
31、在所有第二時間單元包括的時頻單元中,第一時頻單元被配置為下行資源,第二時頻單元被配置為上行資源。
32、本公開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種通信裝置,應用于終端設備,所述通信裝置包括:
33、第二通信模塊,用于根據第一幀結構與網絡設備進行通信;
34、其中,所述第一幀結構依次包括至少一個第一時間單元、至少一個第二時間單元以及至少一個第三時間單元,所述第一時間單元被配置為下行資源,所述第三時間單元被配置為上行資源,每個第二時間單元包括相同數量的時頻單元,所述時頻單元在時域上占據一個時間單元且在頻域上占據一個頻率單元;
35、在所有第二時間單元包括的時頻單元中,第一時頻單元被配置為下行資源,第二時頻單元被配置為上行資源。
36、本公開的第七方面提供一種通信裝置,應用于網絡設備,所述通信裝置包括:
37、第三通信模塊,用于根據第二幀結構與終端設備進行通信;
38、其中,所述第二幀結構包括至少一個時間單元,所述時間單元包括至少兩個時頻單元,所述時頻單元在時域上占據一個時間單元且在頻域上占據一個頻率單元;每個時間單元包括相同數量的第一時頻單元和第二時頻單元,所述第一時頻單元被配置為下行資源,所述第二時頻單元被配置為上行資源。
39、本公開的第八方面提供一種通信裝置,應用于終端設備,所述通信裝置包括:
40、第四通信模塊,用于根據第二幀結構與網絡設備進行通信;
41、其中,所述第二幀結構包括至少一個時間單元,所述時間單元包括至少兩個時頻單元,所述時頻單元在時域上占據一個時間單元且在頻域上占據一個頻率單元;每個時間單元包括相同數量的第一時頻單元和第二時頻單元,所述第一時頻單元被配置為下行資源,所述第二時頻單元被配置為上行資源。
42、本公開的第九方面提供一種網絡設備,包括存儲器、處理器及存儲在存儲器上的計算機程序,所述處理器執行所述計算機程序以實現第一方面、第三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驟。
43、本公開的第十方面提供一種終端設備,包括存儲器、處理器及存儲在存儲器上的計算機程序,所述處理器執行所述計算機程序以實現第二方面、第四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驟。
44、本公開的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其上存儲有計算機程序,該計算機程序被處理器執行時實現上述方法的步驟。
45、本公開的第十二方面提供一種計算機程序產品,包括計算機程序,該計算機程序被處理器執行時實現上述方法的步驟。
46、本公開的第十三方面提供一種芯片系統,包括:處理器,用于從存儲器中調用并運行計算機程序,使得安裝有所述芯片系統的通信裝置執行第一方面、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或者使得安裝有所述芯片系統的通信裝置執行第二方面、第四方面所述的方法。
47、在符合本領域常識的基礎上,上述各可選條件可任意組合,即得本公開各較佳實施例。
48、本公開的積極進步效果在于:網絡設備根據第一幀結構可以與不同類型的終端設備進行通信,也即可以兼容不同類型的終端設備,不僅可以提升網絡通信的靈活性,還可以提高頻譜效率和頻率利用率,提升了用戶體驗。
49、本公開部分實施例中,通過在第一幀結構中設置保護時頻單元還可以避免終端設備同時同頻收發。
50、本公開部分實施例中,網絡設備通過不在目標時頻單元上調度終端設備可以達到避免終端設備同時同頻收發的效果,無需在第一幀結構中設置保護時頻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