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感應型(拉)壓力支座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橋梁等建筑用的支座,特別是一種自感應型(拉)壓力支座。
背景技術:
大型橋梁、樓宇、桅塔等的在線監測是建立結構安全預警系統的必備條件,支座是 這些結構常用的構件,位于結構的關鍵部位,是結構的關鍵部件。其受力狀態的在線測量是 監測系統成敗的關鍵。目前的監測系統均建立在對其進行間接測量基礎之上,數據的可信 度低,抗干擾能力差,造價高昂,很難推廣,大量的重要結構得不到應有的安全預警系統。在 建筑行業,尤其是橋梁等的建筑上,現市面上銷售及使用的支座,主要有橡膠支座、(弧形) 鋼板支座、鋼筋混凝土支座三大類。目前這些支座均不具備測量其所承受的(拉)壓力的 大小的功能,屬于普通型支座。就結構安全而言,了解支座的受力大小十分必要,但測量其 實際的受力狀態卻又十分困難,這就需要有一種新型的可測量出所承受的(拉)壓力的大 小的支座。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方便測量計算出所承受的 (拉)壓力的大小的自感應型(拉)壓力支座。本發明解決其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自感應型(拉)壓力支座,包括至少兩層 上下間隔設置的導體材料層,導體材料層之間設置有絕緣材料層。上述技術方案還可有以下的改進方案所述導體材料層設置有三層或三層以上, 導體材料層自上而下的奇數層均通過導線相連組成一個電極,偶數層均通過導線相連組成 另一個電極;所述導體材料層與絕緣材料層上均設置有至少一個通孔;所述導體材料層每 層是完整的一塊或者是由多塊組合而成;所述導體材料層為鋼板層,絕緣材料層為橡膠層。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導體材料層與絕緣材料層相間隔,這樣就形成一個電容,當支座受力時,導體材料層與絕緣材料層會發生伸縮變形,從而使導體材料層之間的距 離發生改變,也就改變了電容的大小,可利用普通萬用表(電壓、電流、電阻、電容等)測得 其電容值,與其原始未受力狀態下的電容值相比較,計算出支座實際受力的大小,所以本發 明能方便測量計算出支座所承受的(拉)壓力的大小。本發明僅需在現有支座制作的基礎 上,將兩層(必要時可多層)金屬板層所形成的電容的兩極引出,即可用普通萬用表進行測 量,制作工藝簡單,使用方便,本發明的使用符合自然、節能、減排的目的。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圖1是本發明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的結構分解示意圖;圖3是本發明的設有通孔的結構分解示意圖4是本發明的金屬板層設有四層的結構分解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參照圖1至圖4,本發明自感應型(拉)壓力支座,包括至少兩層上下間隔設置的 金屬板層1、11,導體材料層之間設置有絕緣材料層2。上述技術方案還可有以下的改進方案所述導體材料層設置有三層或三層以上, 導體材料層自上而下的奇數層均通過導線相連組成一個電極3,偶數層均通過導線相連組 成另一個電極4 ;所述導體材料層與絕緣材料層上均設置有至少一個通孔5 ;所述導體材料 層每層是完整的一塊或者是由多塊組合而成;所述導體材料層為鋼板層,絕緣材料層為橡 膠板層。此外,本發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只要其以基本相同的手段達到本發明的技術效果,都應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自感應型(拉)壓力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兩層上下間隔設置的導體材料層(1、11),導體材料層之間設置有絕緣材料層(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感應型(拉)壓力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體材料層設 置有三層或三層以上,導體材料層自上而下的奇數層均通過導線相連組成一個電極(3),偶 數層均通過導線相連組成另一個電極(4)。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感應型(拉)壓力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體材料層與 絕緣材料層上均設置有至少一個通孔(5)。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感應型(拉)壓力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體材料層每 層是完整的一塊或者是由多塊組合而成。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感應型(拉)壓力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體材料層為 鋼板層,絕緣材料層為橡膠板層。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自感應型(拉)壓力支座,包括至少兩層上下間隔設置的導體材料層,導體材料層之間設置有絕緣材料層。所述導體材料層設置有三層或三層以上,導體材料層自上而下的奇數層均通過導線相連組成一個電極,偶數層均通過導線相連組成另一個電極;所述導體材料層與絕緣材料層上均設置有至少一個通孔;所述導體材料層每層是完整的一塊或者是由多塊組合而成;所述導體材料層為鋼板層,絕緣材料層為橡膠板層。本發明能方便測量計算出支座所承受的(拉)壓力的大小,制作工藝簡單,使用方便。
文檔編號G01L1/14GK101832833SQ201010142468
公開日2010年9月15日 申請日期2010年4月2日 優先權日2010年4月2日
發明者劉喜元 申請人:劉喜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