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軸流泵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一體化軸流泵站。
背景技術:
軸流泵是靠旋輪葉輪的葉片對液體產生的作用力使液體沿軸線方向輸送的泵,常見的軸流泵的葉輪包括如下的幾個部件:葉輪轂、安裝在葉輪轂上的2 ~ 7 個葉片,安裝在葉輪轂端部的動葉頭,葉輪轂、葉片和動葉頭共同組成葉輪,葉輪在圓管形泵殼內旋轉,葉輪上部的泵殼上裝有固定導葉,用以消除液體的旋轉運動,使之變為軸向運動,并把旋轉運動的動能轉變為壓力能,現有技術為專利公告號為CN104214105A的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包括進水喇叭體、導葉體、級聯泵體、出彎管、葉輪和轉軸,進水喇叭體、導葉體的殼體、級聯泵體和出水彎管相互連接形成軸流泵的外殼體,轉軸貫穿出水彎管、級聯泵體和導葉體的內筒體并連接到葉輪,葉輪固定在轉軸上,葉輪位于導葉體的內筒體下方,葉輪的一部分位于導葉體的殼體內,葉輪延伸到進水喇叭體內,具有本發明的軸流泵流量大,能耗低,具有廣泛的適用性的優點。但是,現有的一體化軸流泵站存在著穩流效果差,容易出現水倒流現象,工作效率低和維護成本高的問題。
因此,發明一種一體化軸流泵站顯得非常必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穩流效果差,容易出現水倒流現象,工作效率低和維護成本高的問題而提供一種一體化軸流泵站。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一體化軸流泵站包括排水管網,泵站進水管,進水穩流裝置,穩流板,軸流泵泵筒,出水柔性接頭,出水拍門,所述的泵站進水管與排水管網相連,所述的進水穩流裝置設置在軸流泵泵筒的下部,所述的穩流板設置在進水穩流裝置的內側。
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采用如下技術措施。
所述的進水穩流裝置內有兩端對稱設置的穩流板,有利于穩定進水狀態。
所述的穩流板具體采用和水平面成60度至75度的角度,進一步有利于使得水流得到有效的緩沖,提高工作效率和穩定工作狀態。
所述的出水拍門設置在出水柔性接頭的最右端,有利于防止水倒流。
所述的出水柔性接頭具體采用橡膠柔性接頭,有利于防止不均勻沉降造成漏水,工作效率低和維護成本。
所述的軸流泵泵筒的下部設置有軸流泵。
所述的軸流泵的最下部安裝有底座。
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通過進水穩流裝置的設置,有利于穩定進水狀態;通過出水拍門的設置,有利于防止水倒流;通過出水柔性接頭的設置,有利于防止不均勻沉降造成漏水,工作效率低和維護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
1-排水管網,2-泵站進水管,3-進水穩流裝置,4-穩流板,5-軸流泵泵筒,6-出水柔性接頭,7-出水拍門,8-軸流泵,9-底座。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
如附圖1所示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一體化軸流泵站包括排水管網1,泵站進水管2,進水穩流裝置3,穩流板4,軸流泵泵筒5,出水柔性接頭6,出水拍門7,所述的泵站進水管2與排水管網1相連,所述的進水穩流裝置3設置在軸流泵泵筒5的下部,所述的穩流板4設置在進水穩流裝置3的內側。
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采用如下技術措施。
所述的進水穩流裝置3內有兩端對稱設置的穩流板4,有利于穩定進水狀態。
所述的出水拍門7設置在出水柔性接頭6的最右端,有利于防止水倒流。
所述的出水柔性接頭6具體采用橡膠柔性接頭,有利于防止不均勻沉降造成漏水,工作效率低和維護成本。
所述的軸流泵泵筒5的下部設置有軸流泵8。
所述的軸流泵8的最下部安裝有底座9。
工作原理
本實用新型在使用過程中,通過進水穩流裝置的設置,有利于穩定進水狀態;通過出水拍門的設置,有利于防止水倒流;通過出水柔性接頭的設置,有利于防止不均勻沉降造成漏水,工作效率低和維護成本。
利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技術方案,或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啟發下,設計出類似的技術方案,而達到上述技術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