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串聯風扇的避振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串聯風扇的避振結構,特別是指一種運用于多風扇串聯結合之后,可解決因為兩個以上扇輪轉子運轉產生共振效應的串聯風扇的避振結構。
背景技術:
兩個以上風扇串聯所產生的靜壓,在零風量的條件下可達到兩倍,且多加一個串聯風扇,在較高靜壓系統可增加風量,因此串聯風扇對于高阻抗的系統,可達到最佳散熱效果。
風扇運轉一定會產生振動,只是強、弱不同罷了,一般來說,靜壓越高、風扇越大的風扇,所引起的振動也越嚴重,且振動不只會產生噪音,還會降低系統穩定性,導致系統內部的電子組件接點提早疲乏及老化,縮短系統壽命。
如圖1所示,串聯風扇至少包含有二風扇框10,二風扇框10之間各自設有呈互相對應的扣部11與扣槽12,使二風扇框10可串聯卡掣結合。
風扇框10內部呈中空的容置空間,可供置入一扇輪轉子(圖中未示),且容置空間的一側端面設有基座13,基座13通過肋條14與風扇框10連結成一體。其中,基座13可供裝配一驅動裝置(圖中未示,扇輪轉子與驅動裝置的運作關系為習知技術,且與本案無直接關系,文中將不再贅述),以驅使扇輪轉子旋轉運作,各肋條14之間的孔則是供氣流流通的通道。
前述習用的串聯風扇,二風扇框10之間呈直接接觸串聯結合,故存在有以下缺點1、二風扇框10串聯之后共振情況嚴重馬達扭力運轉的設計原理本身必然會產生振動,特別是串聯風扇,二風扇框10內部的扇輪轉子同時旋轉運作時,在二扇輪轉子的振動基頻交互影響之下,會造成二風扇框10產生嚴重的共振效應,而此共振效應又會直接傳導并影響到系統,導致系統無法發揮其最佳效能。
2、共振效應造成系統的壽命縮短共振效應不僅會影響整個系統的功效,當系統長期處于振動的環境下,也會加速其內部電子組件接點的提早疲乏及老化,縮短系統壽命。
3、振動噪音嚴重共振效應同時也伴隨產生巨大噪音,對系統整體的噪音值評估影響很大。
因此,若要徹底解決上述串聯風扇框體的共振問題,維持系統的最佳功效及壽命,必須采取更積極的緩沖及避振措施,降低串聯風扇框體的振動基頻,避免扇輪轉子運轉的振動量交互影響、傳遞,因此,積極開發一種串聯風扇的避振結構乃刻不容緩。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串聯風扇的避振結構,其可解決兩個以上扇輪轉子運轉產生的共振效應。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串聯風扇的避振結構,串聯風扇包含至少有二風扇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風扇框串聯結合的面與面之間設有避振組件,且所述避振組件必須由兼具有吸振及緩沖振動的彈性材料制成。
上述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中,所述避振組件的材質可采用橡膠、泡綿、海綿或優力膠中的一種。
以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中,所述避振組件的形狀呈對應風扇框的結合面的形狀。
以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中,所述風扇框內部設置有供置入扇輪轉子的容置空間,所述容置空間一側端設有基座,所述基座通過肋條與所述風扇框連結成一體,且所述基座上裝配有一驅動裝置,以驅使所述扇輪轉子旋轉。
以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中,所述避振組件的形狀系對應所述基座的形狀并小于所述基座,且所述基座外側端面設有淺凹槽,供所述避振組件置入。
以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中,所述風扇框之間各自設有呈互相對應的扣部與扣槽,供串聯結合。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風扇框內部的扇輪轉子運轉時,本實用新型利用避振組件的吸振特性,可降低二扇輪轉子的振動基頻,并緩沖、吸收其振動量,避免二扇輪轉子的振動基頻交互影響,避免造成嚴重的共振效應與振動噪音,維持系統的最佳功效及壽命。
圖1是習用結構的分解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第一種實施型態的分解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第二種實施型態的分解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串聯風扇的避振結構,其中串聯風扇由至少二個以上的風扇串聯而成,并在各相鄰的風扇框結合處設置有避振組件,利用避振組件本身的緩沖及吸收振動特性,隔絕、降低串聯風扇的振動基頻。
下面即列舉二種本實用新型實際運用于雙風扇串聯的實施例并配合附圖進行說明。
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所實施的串聯風扇包含至少有二風扇框10,二風扇框10之間各自設有呈互相對應的扣部11與扣槽12,使二風扇框10可串聯卡掣結合。
風扇框10內部呈中空的容置空間,其中設置有一扇輪轉子(圖中未示),且容置空間的一側端面設有基座13,基座13通過肋條14與風扇框10連結成一體,其中,基座13可供裝配一驅動裝置(圖中未示),以驅使扇輪轉子旋轉運作,各肋條14之間的孔則是供氣流流通的通道。
本實用新型在二風扇框10串聯結合的面與面之間設有避振組件20,避振組件20的形狀對應基座13的形狀且不得大于基座13,并在二風扇框10互相對應的基座13外側端面設有淺凹槽21,使避振組件20可容置于二淺凹槽21之間,并被二基座13夾掣固定。
避振組件20必須選用兼具有吸振及緩沖振動的彈性材料制成,例如橡膠、泡綿、海綿、優力膠……,因此當二風扇框10內部的扇輪轉子同時運轉時,二扇輪轉子旋轉所產生的振動量便可通過避振組件20的吸收隔絕、緩沖,使二扇輪轉子的振動基頻不會交互影響,避免產生共振效應與噪音。
經試驗測試,習用結構的串聯風扇,以轉速輸入15000rpm、轉速輸出14000rpm為基準,所測得的振動測試數值為振動速度值為Acc_0.5G0.00947m/s振動加速度值為Acc_0.5G17.2m/(s2)本實用新型以與習用結構相同的串聯風扇,同樣以轉速輸入15000rpm、轉速輸出14000rpm為基準,所測得的振動測試數值為振動速度值為Acc_0.5G0.00349m/s振動加速度值為Acc_0.5G8.89m/(s2)由以上測試結果可知,本實用新型的避振組件20讓串聯風扇整體的振動速度下降了63%,振動加速度下降了48%,故本實用新型確實可以有效隔絕、緩沖二扇輪轉子的振動基頻,使二扇輪轉子的振動基頻不會交互影響,避免產生共振效應與噪音。
另外,如圖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實施型態,避振組件22同樣設置于二風扇框10串聯結合的面與面之間,且避振組件22的形狀呈對應二風扇框10的結合面的形狀,當二風扇框10串聯結合時,可同時將避振組件22夾掣固定,以吸收隔絕、緩沖二扇輪轉子的振動基頻,避免交互影響造成嚴重共振效應。
將本實用新型串聯風扇的避振結構與前述習用結構相比較,可得知本實用新型的特點至少包括有1、減緩振動、無共振效應本實用新型采取積極的緩沖及避振措施,在各相鄰的風扇框結合處設置避振組件,利用避振組件本身的緩沖及吸收振動特性,隔絕、降低串聯風扇的振動基頻,避免風扇因振動基頻的交互作用而產生嚴重共振。
2、維持系統的最佳功效及壽命避振組件可緩沖、吸收串聯風扇的振動基頻,避免造成共振效應,因此當系統不再受到扇輪轉子運轉的振動量影響,即可發揮系統的最佳效能,并維持正常使用壽命。
3、無共振噪音避振組件不僅可以隔絕、緩沖振動,防止系統產生共振效應,進而避免產生共振噪音。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型態,凡應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權利要求書或附圖所作的等效結構變化,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串聯風扇的避振結構,串聯風扇至少包含有二風扇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風扇框串聯結合的面與面之間設有避振組件,且所述避振組件必須由兼具有吸振及緩沖振動的彈性材料制成。
2.如權利要求1所述串聯風扇的避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避振組件的材質可采用橡膠、泡綿、海綿或優力膠中的一種。
3.如權利要求1所述串聯風扇的避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避振組件的形狀呈對應風扇框的結合面的形狀。
4.如權利要求1所述串聯風扇的避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風扇框內部設置有供置入扇輪轉子的容置空間,所述容置空間一側端設有基座,所述基座通過肋條與所述風扇框連結成一體,且所述基座上裝配有一驅動裝置,以驅使所述扇輪轉子旋轉。
5.如權利要求4所述串聯風扇的避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避振組件的形狀系對應所述基座的形狀并小于所述基座,且所述基座外側端面設有淺凹槽,供所述避振組件置入。
6.如權利要求1所述串聯風扇的避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風扇框之間各自設有呈互相對應的扣部與扣槽,供串聯結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串聯風扇的避振結構。該串聯風扇至少包含有二風扇框,在風扇框串聯結合的面與面之間設有避振組件,且避振組件必須由兼具有吸振及緩沖振動的彈性材料制成。當風扇框內部的扇輪轉子運轉時,二扇輪轉子的振動基頻可由本實用新型的避振組件緩沖、吸收振動,避免交互影響造成嚴重的共振效應與振動噪音,維持系統的最佳功效及壽命。
文檔編號F04D25/16GK2934684SQ200620123090
公開日2007年8月15日 申請日期2006年8月1日 優先權日2006年8月1日
發明者洪銀樹, 吳明謙 申請人:建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