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脫排油煙罩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脫排油煙罩,屬于廚房用具【技術領域】。包括邊框、集流槽以及交錯設置的上板和下板,集流槽安裝于邊框的端部,上板和下板結構對稱,兩者均是由左壁、中壁和右壁形成的C字型,分別稱為上左壁、上中壁、上右壁和下左壁、下中壁和下右壁,上板與下板相互咬合,并傾斜安裝于邊框中,上板遠離集流槽一端的高度高于其靠近集流槽的一端,下板遠離集流槽一端的高度高于其靠近集流槽的一端,上板靠近集流槽的一端設開口,下板靠近集流槽的一端設集流口,下板通過集流口與集流槽連通。采用本實用新型,具有集油效率高、清洗周期長等優(yōu)點。
【專利說明】一種新型脫排油煙罩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脫排油煙罩,屬于廚房用具【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 脫排油煙機是一種凈化廚房環(huán)境的廚房電器,其工作元件主要由集煙罩構成,主 要安裝在廚房爐灶上方,通過在集煙罩中形成負壓,將爐灶燃燒的廢物和油煙迅速抽走,排 出室外,減少污染,凈化空氣。然而常規(guī)的脫排油煙機多為平板式結構,油煙在未完成脫排 之前就會形成油滴,沿集煙罩滴落回爐灶或操作臺上,不僅污染了操作環(huán)境,當油滴滴落在 火焰上時,甚至會引發(fā)火災等不安全事故,且匯聚在集煙罩上的油滴在爐灶高溫煙氣的烘 烤下,極易形成油污結垢,無法達到脫排效果,清洗頻率較高。目前也有少量集煙罩采取了 整流板結構,這種整流板式集煙罩雖然降低了油滴脫落的頻率,然而,由于其仍然沒有改變 整體為平板的結構,因而,仍然無法避免油滴脫落到爐灶或操作臺上的現(xiàn)象。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3] 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油滴易匯聚、脫排效率低、清洗頻率高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提 供一種新型脫排油煙罩。
[0004]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5] -種新型脫排油煙罩,包括罩體、罩蓋和收集板,所述的收集板由包括邊框、集流 槽以及交錯設置的上板和下板構成,集流槽安裝于邊框的端部,上板和下板結構對稱,兩者 均是由左壁、中壁和右壁形成的C字型,上板與下板相互咬合,并傾斜安裝于邊框中,上板 遠離集流槽一端的高度高于其靠近集流槽的一端(即:上板上,遠離集流槽的一端與其下方 爐灶的距離大于靠近集流槽一端與爐灶的距離),下板遠離集流槽一端的高度高于其靠近 集流槽的一端(即:下板上,遠離集流槽的一端與其下方爐灶的距離大于靠近集流槽一端與 爐灶的距離),上板靠近集流槽的一端設開口,下板靠近集流槽的一端設集流口,下板通過 集流口與集流槽連通。
[0006] 進一步的,作為優(yōu)選:
[0007] 所述上板的左壁(以下簡稱上左壁)和上板的右壁(以下簡稱上右壁)與上板的中 壁(以下簡稱上中壁)的夾角Θ i均為90°,上左壁與上右壁垂直設置于上中壁兩側;下板 的左壁(以下簡稱下左壁)和下板的右壁(以下簡稱下右壁)與下板的中壁(以下簡稱下中壁) 的夾角θ 2均為90°,下板的左壁與右壁垂直中壁設置于中壁兩側。
[0008] 所述的上左壁和上右壁與上中壁的夾角均非90°,上左壁與上右壁傾斜設置 于上中壁兩側;下左壁和下右壁與下中壁的夾角θ2均非90°,下左壁與下右壁傾斜設置 于下中壁兩側。更優(yōu)選的,夾角0^ θ2均為120°。
[0009] 所述的上左壁和上右壁與上中壁的夾角Θ i均為90°,上左壁與上右壁垂直設置 于上中壁兩側;下左壁和下右壁與下中壁的夾角θ2均非90°,下左壁與下右壁傾斜設置 于下中壁兩側。
[0010] 所述的上左壁和上右壁與上中壁的夾角均非90°,上左壁與上右壁傾斜設置 于上中壁兩側;下左壁和下右壁與下中壁的夾角θ2均為90°,下左壁與下右壁垂直設置 于下中壁兩側。
[0011] 將本實用新型排煙罩應用于廚房中,油煙向上遇到上板后,油煙在上板上形成油 滴,由于上板為傾斜設置,在油滴自身重力作用下,油滴沿上板滑行至其靠近集油槽的一 端,并由開口進入下板中;同時,油煙向上遇到下板時,油煙在下板上形成油滴,由于下板為 傾斜設置,在油滴自身重力作用下,油滴沿下板滑行至其靠近集油槽的一端,并與上板開口 匯入下板的油滴一起由集流口進入集油槽。
[0012] 由于上板與下板采用咬合方式配合安裝,與常規(guī)的平板結構相比,油煙以曲線方 式進行傳輸,不僅擴大了油煙與排煙罩的接觸面積,也延長了油煙在脫排油煙罩上的行走 路徑長度,有利于油煙在排煙罩上的匯集;上板與下板的傾斜設置配合開口、集流口與集油 槽的結合,縮小了油滴的下落到爐灶上的概率,使油污集中導流入集油槽中,不僅提高了爐 灶的清潔度和操作的安全性,也使排煙罩上的結垢現(xiàn)象降低,延長了排煙罩的清洗周期,同 時,匯聚到集流槽中的油煙也方便了油滴的回收利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4] 圖2為圖1中收集板的結構示意圖;
[0015] 圖3為圖2中Α-Α方向第一種截面圖;
[0016] 圖4為圖2中Α-Α方向第二種截面圖;
[0017] 圖5為圖2中Α-Α方向第三種截面圖;
[0018] 圖6為圖2中Α-Α方向第四種截面圖。
[0019] 圖中標號:Α.罩體;Β.罩蓋;C.收集板;1.上板;la.上左壁;lb.上中壁;lc.上 右壁;2.下板;2a.下左壁;2b.下中壁;2c.下右壁;3.開口;4.集流口;5.集流槽;6.邊 框。
【具體實施方式】
[0020] 實施例1
[0021] 本實施例一種新型脫排油煙罩,結合圖1、圖2和圖3,包括罩體A、罩蓋B和收集板 C,罩蓋B位于罩體A頂部,收集板C安裝于罩蓋B下方和爐灶上方,收集板C由包括邊框6、 集流槽5以及交錯設置的上板1和下板2構成,集流槽5安裝于邊框1的內(nèi)端部,上板1和 下板1均為C字型結構,其中,上板1由上左壁la、上中壁lb和上右壁lc構成,下板2由下 左壁2a、下中壁2b和下右壁2c構成,上板1與下板2咬合:上板的上右壁lc與下左壁2a 咬合,后一上板的上左壁la與下右壁2c咬合,上板1和下板2均傾斜安裝于邊框6中,且 上板1遠離集流槽5 -端的高度高于其靠近集流槽5的一端,下板2遠離集流槽5 -端的 高度高于其靠近集流槽5的一端,上板1靠近集流槽5的一端設開口 3,下板2靠近集流槽 5的一端設集流口 4,下板2通過集流口 4與集流槽5連通。結合圖2,本實施例中,上左壁 la與上右壁lc傾斜設置于上中壁兩側,上左壁la和上右壁lc與上中壁lb的夾角Θ i均 為120° ;下左壁2a與下右壁2c傾斜設置于下中壁2b兩側,下左壁2a和下右壁2c與下 中壁2b的夾角θ2均為120°。
[0022] 使用過程中,圖2中箭頭所指方向為油煙的行進路徑,油煙向上遇到上板1后,在 上板1上形成油滴,由于上板1為傾斜設置,在油滴自身重力作用下,油滴沿上板1滑行入 開口 3,并由開口 3進入下板2中;同時,油煙向上遇到下板2時,油煙在下板2上形成油滴, 由于下板2為傾斜設置,在油滴自身重力作用下,油滴沿下板2滑行至集流口 4中,并與開 口 3匯入下板2的油滴一起由集流口 4進入集油槽5。
[0023] 由于上板1與下板2采用咬合方式配合安裝,上左壁la與下右壁2c平行,上右壁 lb與下左壁2a平行,上中壁lb與下中壁2b平行,與常規(guī)的平板結構相比,不僅擴大了油煙 與排煙罩的接觸面積,也延長了油煙在脫排油煙罩上的行走路徑長度,有利于油煙在排煙 罩上的匯集;上板1與下板2的傾斜設置配合開口 3、集流口 4與集油槽5的結合,縮小了 油滴的下落到爐灶上的概率,使油污集中導流入集油槽5中,不僅提高了爐灶的清潔度和 操作的安全性,也使排煙罩上的結垢現(xiàn)象降低,延長了排煙罩的清洗周期,同時,匯聚到集 流槽中的油煙也方便了油滴的回收利用。
[0024] 實施例2
[0025]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設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區(qū)別在于:結合圖4,上左壁la與 上右壁lc垂直設置于上中壁lb兩側,上左壁la和上右壁lc與上中壁lb的夾角Θ i均為 90° ;下左壁2a與下右壁2c垂直設置于下中壁2b兩側,下左壁2a和下右壁2c與下中壁 2b的夾角θ2均為90°。上左壁la與下右壁2c平行,上右壁lb與下左壁2a平行,上中 壁lb與下中壁2b平行,與常規(guī)的平板結構相比,擴大了油煙與排煙罩的接觸面積,有利于 油煙在上板1和下板2上的匯聚。
[0026] 實施例3
[0027]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設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區(qū)別在于:結合圖5,上左壁la與 上右壁lc傾斜設置于上中壁lb兩側,上左壁la和上右壁lc與上中壁lb的夾角Θ i均為 120° ;下左壁2a與下右壁2c垂直設置于下中壁2b兩側,下左壁2a和下右壁2c與下中壁 2b的夾角θ2均為90°。
[0028] 實施例4
[0029]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設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區(qū)別在于:結合圖6,上左壁la與 上右壁lc垂直設置于上中壁lb兩側,上左壁la和上右壁lc與上中壁lb的夾角Θ i均為 90° ;下左壁2a與下右壁2c傾斜設置于下中壁2b兩側,下左壁2a和下右壁2c與下中壁 2b的夾角Θ 2均為120°。
【權利要求】
1. 一種新型脫排油煙罩,其特征在于:包括罩體、罩蓋和收集板,所述的收集板由包括 邊框、集流槽以及交錯設置的上板和下板構成,集流槽安裝于邊框的端部,上板和下板結構 對稱,兩者均是由左壁、中壁和右壁形成的C字型,分別稱為上左壁、上中壁、上右壁和下左 壁、下中壁和下右壁,上板與下板相互咬合,并傾斜安裝于邊框中,上板遠離集流槽一端的 高度高于其靠近集流槽的一端,下板遠離集流槽一端的高度高于其靠近集流槽的一端,上 板靠近集流槽的一端設開口,下板靠近集流槽的一端設集流口,下板通過集流口與集流槽 連通。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脫排油煙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左壁和上右壁與 上中壁的夾角θι均為 90°,上左壁與上右壁垂直設置于上中壁兩側;下左壁和下右壁與 下中壁的夾角θ2均為90°,下左壁與下右壁垂直設置于下中壁兩側。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脫排油煙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左壁和上右壁與 上中壁的夾角θι均為 90°,上左壁與上右壁垂直設置于上中壁兩側;下左壁和下右壁與 下中壁的夾角θ2均非90°,下左壁與下右壁傾斜設置于下中壁兩側。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脫排油煙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左壁和上右壁與 上中壁的夾角θι均非 90°,上左壁與上右壁傾斜設置于上中壁兩側;下左壁和下右壁與 下中壁的夾角θ2均非90°,下左壁與下右壁傾斜設置于下中壁兩側。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脫排油煙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左壁和上右壁與 上中壁的夾角θι均非 90°,上左壁與上右壁傾斜設置于上中壁兩側;下左壁和下右壁與 下中壁的夾角θ2均為90°,下左壁與下右壁垂直設置于下中壁兩側。
6.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新型脫排油煙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02為120°。
7.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新型脫排油煙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θρθ2均為120°。
8.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新型脫排油煙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120°。
【文檔編號】F24C15/20GK203907711SQ201420262060
【公開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5月21日
【發(fā)明者】張東久 申請人:紹興天隆廚房設備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