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無人機機臂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無人機機臂,機臂上、下兩側均設置有散熱孔,其中機臂上側的散熱孔靠近電機開設,且位于螺旋槳的正下方,機臂下側的散熱孔靠近無人機機身開設,機臂上、下兩側的散熱孔相通。無人機在飛行過程中,電子調速器工作電流大,釋放的熱量多,而無人機機臂的腔體空間有限,易出現過熱現象影響無人機的正常飛行。通過在機臂上、下兩側均設置有散熱孔,機臂上側的散熱孔靠近電機、位于螺旋槳的正下方,則當螺旋槳高速旋轉時,空氣會被螺旋槳通過上側散熱孔吹入到機臂內部,并從位于機臂下側的散熱孔中排出,形成一個空氣的流動通道,及時與外界的大氣進行熱交換,實現了機臂內部空氣的快速流動,使電子調速器獲得良好的散熱效果。
【專利說明】
一種無人機機臂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屬于無人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無人機機臂。
【背景技術】
[0002]電調全稱電子調速器,根據控制信號調節電動機的轉速,是無人機上不可缺少的設備,一般設置在無人機的機臂中。電調在無人機上的應用主要起兩個作用:一是將電池降壓到5V,適合接收機和其他舵機的工作電壓;二是從接收機獲得油門信號,控制電機的轉速,從而改變飛機的速度。而無人機上電調工作電流大,在長時間工作的情況下極易因為過熱而燒毀電路。現有技術中無人機機臂上沒有散熱孔,電調工作產生的熱量不能及時排除,影響無人機的正常飛行。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無人機機臂,解決現有技術中無人機機臂中電子調速器散熱效果差的技術問題。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5]一種無人機機臂,機臂的末端設置有電機,電機的輸出軸上設置有螺旋槳,機臂的腔體中設置有電子調速器,電機和電子調速器之間電連接,機臂上、下兩側均設置有散熱孔,其中機臂上側的散熱孔靠近電機開設,且位于螺旋槳的正下方,機臂下側的散熱孔靠近無人機機身開設,且機臂上、下兩側的散熱孔相通。
[0006]無人機在飛行過程中,電子調速器工作電流大,釋放的熱量多,而無人機機臂的腔體空間有限,因此易出現過熱現象影響無人機的正常飛行。通過在機臂上、下兩側均設置有散熱孔,且機臂上側的散熱孔靠近電機、位于螺旋槳的正下方,則當螺旋槳高速旋轉時,空氣會被螺旋槳通過上側散熱孔吹入到機臂內部,并從位于機臂下側的散熱孔中排出,形成一個空氣的流動通道,及時與外界的大氣進行熱交換,實現了機臂內部空氣的快速流動,使電子調速器獲得良好的散熱效果。螺旋槳作為進入散熱孔中空氣的加速動力裝置,合理的利用了無人機本身固有的特性,無需額外功率消耗,節省成本和能量。機臂上、下兩側的散熱孔非對稱設置,增加了機臂內部散熱通道的長度,使整個機臂腔體中的熱量都能通過空氣的流動而排出,提高散熱效果。
[0007]進一步改進,所述機臂上、下兩側的散熱孔均為條形散熱孔。
[0008]進一步改進,所述機臂上側開設有三個平行設置的條形散熱孔,機臂下側開設有四個平行設置的條形散熱孔,通過增加散熱孔的數量提高散熱效果。
[0009]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0]1、通過將機臂上側的散熱孔靠近電機開設,且位于螺旋槳的正下方,則當螺旋槳高速旋轉時,空氣會被螺旋槳通過上側散熱孔吹入到機臂內部,并從位于機臂下側的散熱孔中排出,形成一個空氣的流動通道,及時與外界的大氣進行熱交換,實現了機臂內部空氣的快速流動,使電子調速器獲得良好的散熱效果。螺旋槳作為進入散熱孔中空氣的加速動力裝置,合理的利用了無人機本身固有的特性,無需額外功率消耗,節省成本和能量。
[0011]2、通過將機臂上、下兩側的散熱孔非對稱設置,增加了機臂內部散熱通道的長度,使整個機臂腔體中的熱量都能通過空氣的流動而排出,提高散熱效果。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實新型所述一種無人機機臂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2為圖1的后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為了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結合實施例進一步闡釋本實用新型的內容,但本實用新型的內容不僅僅局限于下面的實施例。
[0015]如圖1-2所示,一種無人機機臂,機臂I的末端設置有電機2,電機的輸出軸上設置有螺旋槳,機臂的腔體中設置有電子調速器,電機和電子調速器之間電連接,機臂上、下兩側均設置有散熱孔3,其中機臂上側的散熱孔3靠近電機開設,且位于螺旋槳的正下方,機臂下側的散熱孔3靠近無人機機身開設,且機臂上、下兩側的散熱孔3相通。在本實用新型中,以無人機設置有螺旋槳的一側為上側,相反的一側為下側。
[0016]無人機在飛行過程中,電子調速器工作電流大,釋放的熱量多,而無人機機臂I的腔體空間有限,因此易出現過熱現象影響無人機的正常飛行。通過在機臂I上、下兩側均設置有散熱孔3,且機臂上側的散熱孔3靠近電機、位于螺旋槳的正下方,則當螺旋槳高速旋轉時,空氣會被螺旋槳通過上側散熱孔吹入到機臂I內部,并從位于機臂下側的散熱孔3中排出,形成一個空氣的流動通道,及時與外界的大氣進行熱交換,實現了機臂內部空氣的快速流動,使電子調速器獲得良好的散熱效果。螺旋槳作為進入散熱孔中空氣的加速動力裝置,合理的利用了無人機本身固有的特性,無需額外功率消耗,節省成本和能量。機臂上、下兩側的散熱孔3非對稱設置,增加了機臂I內部散熱通道的長度,使整個機臂腔體中的熱量都能通過空氣的流動而排出,提高散熱效果。
[0017]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機臂上、下兩側的散熱孔3均為條形散熱孔。在其他實施例中,機臂上、下兩側的散熱孔3可為原形、方形等或者不規則形狀,機臂上、下兩側散熱孔的形狀可以相同或者不同。
[0018]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機臂上側開設有三個平行設置的條形散熱孔3,機臂下側開設有四個平行設置的條形散熱孔3,通過增加散熱孔的數量提高散熱效果。在其他實施例中,機臂上、下側可開設一個、兩個或四個等散熱孔,機臂上、下兩側散熱孔的數量可相同或不同。
[0019]本實用新型中未做特別說明的均為現有技術或者通過現有技術即可實現,而且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具體實施案例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案例而已,并非用來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即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的內容所作的等效變化與修飾,都應作為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范疇。
【主權項】
1.一種無人機機臂,機臂的末端設置有電機,電機的輸出軸上設置有螺旋槳,機臂的腔體中設置有電子調速器,電機和電子調速器之間電連接,其特征在于,機臂上、下兩側均設置有散熱孔,其中機臂上側的散熱孔靠近電機開設,且位于螺旋槳的正下方,機臂下側的散熱孔靠近無人機機身開設,且機臂上、下兩側的散熱孔相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人機機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機臂上、下兩側的散熱孔均為條形散熱孔。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無人機機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機臂上側開設有三個平行設置的條形散熱孔,機臂下側開設有四個平行設置的條形散熱孔。
【文檔編號】B64C3/36GK205707295SQ201620555912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8日
【發明人】杜健, 段文博, 高月山, 郭力, 張偉
【申請人】南京奇蛙智能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