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車車架前部的支撐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摩托車車架,具體涉及一種摩托車車架前部的支撐結構。
【背景技術】
[0002]摩托車,由汽油機驅動,靠手把操縱前輪轉向的兩輪或三輪車,輕便靈活,行駛迅速,廣泛用于巡邏、客貨運輸等,也用作體育運動器械。從大的方向上來說,摩托車分為街車,公路賽摩托車,越野摩托車,巡航車,旅行車等。目前摩托車車架前部的立管與斜撐管的固定方式是:將斜撐管焊接于立管上,在使用時斜撐管與立管的焊接處在受力時局部會發生偏轉,導致車架不穩甚至斷裂,易留下安全隱患。
[0003]針對這一問題,公開號為CN103895776A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提供了一種摩托車車架前部焊接加強結構,包括立管、斜撐管,所述斜撐管與立管相焊接;立管與斜撐管連接處的外側連接有加強板;加強板由“U”形板組成,“U”形板上端兩邊分別向上延伸形成支撐架;“U”形板的左右兩邊與斜撐管相焊接,支撐架與立管相焊接,通過加強板的結構既提高了零件的強度,又保證了車架前部的強度,使得局部不會在受力時發生相對偏轉,使得立管和斜撐管之間的焊接更加牢靠;“U”形板的前板上設有安裝孔,安裝孔可以安裝喇叭,“U”形板下部的空間也使得冷卻風通過順暢。由上述可知,“U”形板滿焊在斜撐管后,保留有一定的殘余應力,殘余應力對斜撐管會造成一定的損害,使得斜撐管產生變形,大大的降低了 “U”形板與斜撐管的連接強度。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種結構牢靠、不易脫落的摩托車車架前部的支撐結構。
[0005]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基礎方案如下:摩托車車架前部的支撐結構,包括立管和斜撐管,所述立管與斜撐管相焊接,所述斜撐管的外側壁上連接有U型的支撐板,所述支撐板包括左臂和右臂,所述支撐板的左臂和右臂分別向外延伸形成支撐架;所述支撐板的左臂和右臂分別與斜撐管的外側壁焊接,所述支撐架與立管相焊接;所述支撐板的左臂未焊接部分設有第一凹槽,所述支撐板的右臂未焊接部分設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與第二凹槽相同且水平相對設置,所述第一凹槽與第二凹槽內連接有可拆卸的環形件。
[0006]基礎方案的原理及優點:操作時,首先將立管與斜撐管相焊接;然后將左臂的一部分和右臂的一部分分別焊接在斜撐管的外側壁上,支撐板上的支撐架與立管相焊接;最后將環形件穿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固定在斜撐管上,以此實現對立管與斜撐管連接的支撐。本方案通過將支撐板的左臂的一部分與右臂的一部分分別焊接在斜撐管上,支撐板上的支撐架與立管相焊接,以此形成支撐結構,有效的提高立管與斜撐管連接的穩定性,再將環形件穿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固定在斜撐管上,由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設置,焊接后的殘余應力作用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上,分解作用于斜撐管上的作用力,使得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開口處分別閉合了一點,加強環形件與斜撐管連接的牢靠性,使得支撐板與斜撐管的連接更穩定、牢靠。
[0007]優選方案一:作為基礎方案的優選方案,所述第一凹槽與環形件、第二凹槽與環形件之間分別設有橡膠的防滑墊片,通過上述設置,防滑墊片具有一定的彈性,環形件與防滑墊片接觸時,防滑墊片對環形件有一擠壓力,使得環形件分別與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連接更牢靠。
[0008]優選方案二:作為優選方案一的優選方案,所述防滑墊片設置為與第一凹槽相匹配的凹形狀,通過上述設置,凹形狀的防滑墊片與環形件接觸更充分,使得防滑墊片對環形件的限位效果更好,并且防滑墊片避免了環形件分別與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摩擦,有效的提高了支撐板與環形件的使用壽命,降低了生產成本。
[0009]優選方案三:作為基礎方案的又一優選方案,所述環形件為金屬的扣環,通過上述設置,扣環的結構簡單牢靠,方便拆卸和更換。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摩托車車架前部的支撐結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1 ]圖2為支撐板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13]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立管1、斜撐管2、支撐板3、左臂4、右臂5、支撐架6、扣環7、防滑墊片8。
[0014]實施例基本如附圖1所示:摩托車車架前部的支撐結構,包括立管I和斜撐管2,立管I與斜撐管2相焊接,斜撐管2的外側壁上連接有U型的支撐板3,支撐板3包括左臂4和右臂5,支撐板3的左臂4和右臂5分別向外延伸形成支撐架6 ;支撐板3的左臂4中間部分與斜撐管2的外側壁焊接,支撐板3的右臂5中間部分與斜撐管2的外側壁焊接,支撐架6的懸空部分與立管I的外側壁相焊接;支撐板3的左臂4未焊接部分設有第一凹槽,支撐板3的右臂5未焊接部分設有第二凹槽,第一凹槽與第二凹槽相同且水平相對設置,第一凹槽與第二凹槽內連接有可拆卸的環形件。
[0015]此外,在第一凹槽與環形件、第二凹槽與環形件之間分別設有橡膠的防滑墊片8,且防滑墊片8設置為與第一凹槽相匹配的凹形狀,由于防滑墊片8具有一定的彈性,環形件與防滑墊片8接觸時,防滑墊片8對環形件有一擠壓力,使得環形件分別與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接觸更充分,連接更牢靠,且防滑墊片8避免了環形件分別與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摩擦,有效的提高了支撐板3與環形件的使用壽命,降低了生產成本;環形件選用金屬的扣環7,扣環7的結構簡單牢靠,便于拆卸和更換。
[0016]本實施例中,操作時,首先將立管I與斜撐管2相焊接;然后將支撐板3的左臂4中間部分與斜撐管2的外側壁焊接,支撐板3的右臂5中間部分與斜撐管2的外側壁焊接,支撐板3上的支撐架6與立管I相焊接;最后將扣環7穿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固定在斜撐管2上,以此實現對立管I與斜撐管2連接的支撐。本方案通過將支撐板3的左臂4中間部分與斜撐管2的外側壁焊接,支撐板3的右臂5中間部分與斜撐管2的外側壁焊接,支撐板3上的支撐架6與立管I相焊接,以此形成支撐結構,有效的提高立管I與斜撐管2連接的穩定性,再將扣環7穿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固定在斜撐管2上,由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設置,焊接后的殘余應力作用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上,分解作用于斜撐管2上的作用力,使得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開口處分別閉合了一點,加強扣環7與斜撐管2連接的牢靠性,使得支撐板3與斜撐管2的連接更穩定、牢靠。
[0017]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和/或特性等常識在此未作過多描述。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實用新型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本申請要求的保護范圍應當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中的【具體實施方式】等記載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
【主權項】
1.摩托車車架前部的支撐結構,包括立管和斜撐管,所述立管與斜撐管相焊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撐管的外側壁上連接有U型的支撐板,所述支撐板包括左臂和右臂,所述支撐板的左臂和右臂分別向外延伸形成支撐架;所述支撐板的左臂和右臂分別與斜撐管的外側壁焊接,所述支撐架與立管相焊接;所述支撐板的左臂未焊接部分設有第一凹槽,所述支撐板的右臂未焊接部分設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與第二凹槽相同且水平相對設置,所述第一凹槽與第二凹槽內連接有可拆卸的環形件。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車車架前部的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與環形件、第二凹槽與環形件之間分別設有橡膠的防滑墊片。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車車架前部的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墊片設置為與第一凹槽相匹配的凹形狀。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車車架前部的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環形件為金屬的扣環。
【專利摘要】一種摩托車車架前部的支撐結構,包括立管和斜撐管,立管與斜撐管相焊接,斜撐管的外側壁上連接有U型的支撐板,支撐板包括左臂和右臂,支撐板的左臂和右臂分別向外延伸形成支撐架;支撐板的左臂和右臂分別與斜撐管的外側壁焊接,支撐架與立管相焊接;支撐板的左臂未焊接部分設有第一凹槽,支撐板的右臂未焊接部分設有第二凹槽,第一凹槽與第二凹槽相同且水平相對設置,第一凹槽與第二凹槽內連接有可拆卸的環形件。本方案主要解決了現有摩托車車架前部的立管與斜撐管的固定方式不牢靠、易脫落的問題。
【IPC分類】B62K11/02
【公開號】CN205345234
【申請號】CN201520994387
【發明人】陳文斌
【申請人】重慶市慶穎摩托車配件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6月29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