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改良的自行車后變速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一般涉及一種自行車后變速器裝置,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包括改良的組裝組合件的自行車后變速器裝置。
傳統的自行車后變速度,其固定體、導輪器與主體的結合與裝配,皆需用一種組裝組合件進行裝配,該組裝組合件包括鉚釘,一墊片及一彈簧卡箍。由于該接頭部位內部皆設有彈簧,故組裝時,必須用力抑制該彈簧的反彈,造成組裝困難。該組裝組合件更有下列缺陷其一、其結合孔端面設所具有的R角較大(即圓角),且其鉚釘上所設扣環槽位置恰位于該R角處,故當置入墊片時,該墊片常會滑入扣環槽內,從而無法扣入該彈簧卡箍。
其二、前已述及,由于該接頭部位內部皆設有彈簧,可以想見組裝過程相當費力,然若又必須時時注意墊片位置是否已偏移?彈簧卡箍是否能置入?對一般工作者而言,要正確快速完成組裝工作,實非易事。
其三、一般而言,較大型工廠皆將此類裝配工作交由代加工的小型廠代為組裝,而代加工的小型廠便以該項產品較難組裝而提高計酬標準,因此,傳統自行車后變速器的裝配成本便相對較高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包括一種改進的組裝組合件的自行車后變速器,該后變速器由于采用了本實用新型的組裝組合件能克服以上各缺陷,同時,制造的組裝也極為簡便。
本實用新型的自行車后變速器的改良部分包括,將現有技術的自行車后變速器中用以把固定體和導輪器與主體的結合部分的結合孔加以改進,使該結合孔端之R角極小,以便延伸一凸緣以替代墊片,由于該凸緣起著墊片的作用,但又無墊片那種可能嵌入扣環槽的缺點,從而可以消弭傳統產品的各項弊端。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計有一、本實用新型的自行車后變速器中代替墊片的凸緣可以用一體成型之方式制成,裝配時只需于鉚釘上套入彈簧卡箍即完成組裝動作,故組裝簡易且節省工時。
二、于每一組變速器之組裝可節省兩只墊片,且不致降低彈簧卡箍之嵌扣強度。
三、由于其裝配較為容易,故代加工的小型廠所酌收的加工費亦可大幅降低。
附
圖1為傳統自行車后變速器結合孔部位上的組裝組合件的分解立體圖。
附圖2本實用新型之結合孔部位上的組裝組合件的分解立體圖。
附圖3為用以比較本實用新型的與傳統的自行車后變速器上結合孔端面的剖示圖。
為使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及結構特征,茲配合附圖詳述于后請參閱
圖1,該圖示出傳統的自行車后變速器之結合孔部位分解立體圖
圖1所示,傳統的自行車后變速器包括固定體、導輪器與主體,這三個部件分別兩兩在結合孔(10)處組裝結合。組裝結合過程中所用組裝組合件包括一鉚釘(13)、一墊片(15)及一彈簧卡箍(16)。該主體上的該結合孔(10)端面設有R角(12),鉚釘(13)設有一扣環槽(14),由結合孔(10)的下方穿入該鉚釘(13),復以一墊片(15)套入鉚釘(13)使之平臥在該結合孔(10)的端面處,再以彈簧卡箍(16)嵌扣入鉚釘(13)的扣環槽(14)內以保持固定體、導輪器與主體的結合。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改良的自行車后變速器分解立體圖。其中固定體、導輪器及主體均屬現有技術,因此不在此多加敘述。
本實用新型的主體上,其兩端亦設有兩結合孔(20),該結合孔(20)之端面增設一凸緣(22),并大幅縮小R角(24),從而實現由凸緣(22)取代現有技術中的墊片(15)的作用。組裝時,將鉚釘(26)由結合孔下方穿入,該鉚釘亦設有扣環槽(29),插入鉚釘后,再將彈簧卡箍(28)嵌扣入該扣環槽(29)內。這樣便能輕快地完成組裝工作。
權利要求一種包括改良的組裝組合件的自行車后變速器,包括固定體,導輪器和主體,主體與固定接頭和主體與導輪接頭由一具有扣環槽的鉚定和彈簧卡箍固持,其特征在于主體上分別于固定接頭及導輪接頭的結合孔端面增設一替代墊片之凸緣,該孔端面具有極小的R角。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包括一種改良的裝置的自行車后變速器,尤指一種借助更進步結構設計,達成組裝容易,減少工時,降低成本的一種自行車后變速器。本實用新型的自行車后變速器的改良組裝組合件,分別為在后變速器主體上的固定接頭及導輪接頭的結合孔端面設一凸緣,使該結合孔的端面R角縮小,以取代墊片,并利于組裝彈簧卡箍,進而降低原料及工時消耗,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文檔編號B62M9/04GK2109359SQ9122863
公開日1992年7月8日 申請日期1991年11月12日 優先權日1991年11月12日
發明者劉樹根 申請人:青奇鐵工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