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電池加工處理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方形電池絕緣膜噴印系統及噴印方法。
背景技術:
1、在傳統的方形電池生產過程中,對方形電池的表面進行絕緣膜的包裹時通常會采用藍膜覆蓋的方式對電池進行絕緣膜包裹,而在包裹的過程中,相對于圓柱形電池,方形電池的棱角更為規整銳利,藍膜容易被電池的邊角劃破,也有可能因為包裹工藝的不足而導致邊角處產生凸起或凹陷,最終,在進行電池的存儲運輸的過程中,藍膜容易受到損壞,這將對方形電池的表面絕緣能力產生破壞,提高了方形電池在使用過程中可能產生的風險。而在采用噴印方法對方形電池進行絕緣膜噴印時,由于方形電池的結構特點,傳統的噴印方式往往容易產生無法噴印到的死角位置,難以實現對于方形電池表面的高效和完整覆蓋,瑕疵率高。
技術實現思路
1、有鑒于此,本技術提出了一種方形電池絕緣膜噴印系統及噴印方法,具體方案如下:
2、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種方形電池絕緣膜噴印系統,包括:相互獨立或相互連通的第一工作區域和第二工作區域,所述第一工作區域內設置有第一流程設備,所述第二工作區域內設置有第二流程設備。
3、所述第一流程設備和所述第二流程設備均包括底座、傳送機構和電池調整裝置;所述第一流程設備還包括毛化處理組件,所述第二流程設備還包括清洗組件、噴印組件和固化組件。
4、所述傳送機構設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傳送機構包括起點端和終點端,所述電池調整裝置可活動地設置在所述傳送機構上,用于在所述傳送機構的所述起點端和所述終點端之間移動;所述毛化處理組件設置在所述第一流程設備的所述傳送機構上;所述清洗組件、所述噴印組件、所述固化組件沿所述第二流程設備的傳送機構的所述起點端向所述終點端的方向依次設置在所述底座上。
5、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所述電池調整裝置包括夾持框架、夾持組件、控制驅動機構和第一移動機構,所述夾持框架通過所述第一移動機構可活動地連接在所述傳送機構上,所述第一移動機構連接所述控制驅動機構,用于在所述控制驅動機構的驅動下沿所述傳送機構的延伸方向移動。
6、所述夾持組件設置在所述夾持框架上,用于夾持方形電池;所述夾持框架上形成有至少一個用于使方形電池通過的卡槽。
7、在實際應用中,方形電池通常為一種長方體結構,具有六個面,且六個面可以劃分為三組面積不同的面,分別為最大面積面、次大面積面和最小面積面。
8、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所述夾持框架包括第一板面、第二板面和支撐件,所述夾持組件包括第一夾持單元、第二夾持單元和第三夾持單元;所述第二板面的一面連接在所述第一移動機構上,背離所述第一移動機構的一面通過所述支撐件連接所述第一板面;
9、所述第一板面上設置有所述第一夾持單元和所述第二夾持單元,所述第一夾持單元配置為夾持方形電池的最大面積相對面,所述第二夾持單元配置為夾持方形電池的次大面積相對面;
10、所述第二板面上設置有所述第三夾持單元,所述第三夾持單元配置為夾持方形電池的最小面積相對面。
11、所述第一夾持單元包括平行設置于所述卡槽邊緣的兩塊壓板,所述壓板用于與所述最大面積相對面的邊緣抵接;
12、所述第二夾持單元包括至少兩個彈性夾臂,所述彈性夾臂用于與所述次大面積相對面的邊緣抵接;
13、所述第三夾持單元包括至少一個定位卡塊,所述定位卡塊的形狀與方形電池的所述最小面積相對面的外周輪廓適配。
14、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所述噴印系統還包括第二移動機構和移動軌道;所述移動軌道設置在所述第一移動機構上,所述移動軌道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傳送機構的延伸方向;所述夾持組件通過所述第二移動機構可活動的連接在所述移動軌道上,所述第二移動機構用于帶動所述夾持組件沿所述移動軌道移動。
15、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所述毛化處理組件和/或所述清洗組件包括支撐架和視覺檢測模塊。所述支撐架設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視覺檢測模塊設置在所述支撐架上朝向所述傳送機構的所述起點端的一側;
16、所述視覺檢測模塊包括視覺傳感器和定位框架,所述定位框架固定連接在所述支撐架上,所述視覺傳感器可活動地連接在所述支撐架上對應所述定位框架上方的區域;
17、所述定位框架上朝向所述傳送機構的一面上設置有光源組件,所述光源組件用于照亮所述定位框架對應所述傳送機構的區域。
18、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所述毛化處理組件還包括激光模塊和粉塵處理模塊,所述激光模塊設置在所述支撐架上朝向所述傳送機構的所述終點端的一側。所述粉塵處理模塊包括粉塵回收管道和吹掃管道;所述吹掃管道的一端可活動地連接在所述激光模塊上或所述支撐架上,另一端設置有吹風口;所述吹掃管道的吹風口朝向所述粉塵回收管道的回收口一側設置。
19、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所述清洗組件包括等離子噴槍和粉塵隔離罩。所述傳送機構穿過所述粉塵隔離罩,所述等離子噴槍的一端進入所述粉塵隔離罩,且對應所述粉塵隔離罩中的所述傳送機構設置。
20、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所述噴印組件包括固定支架、第三移動機構、噴印機構和接液盒。所述固定支架設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噴印機構通過所述第三移動機構可升降地連接在所述固定支架上。
21、所述接液盒一端可轉動地連接所述固定支架,所述接液盒用于在水平方向上相對于所述固定支架旋轉以對應或遠離所述噴印機構的噴頭。
22、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所述固化組件包括遮光罩和設置在所述遮光罩內的固化光源。所述遮光罩上設置有至少一個入口,所述傳送機構的一端通過所述入口進入所述遮光罩內;所述遮光罩的所述入口上設置有可升降遮光板。
23、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種方形電池絕緣膜的噴印方法,適用于前述技術方案中的任一種方形電池絕緣膜噴印系統,所述噴印方法包括:
24、在所述第一工作區域中通過所述第一流程設備對方形電池進行第一流程處理,所述第一流程處理具體包括:
25、通過所述電池調整裝置夾持方形電池,以使方形電池的其中一面待毛化面朝向所述毛化處理組件一側;
26、通過第一流程設備中的視覺檢測模塊對方形電池的待毛化面進行定位;識別方形電池的型號,根據所述型號設置對于方形電池的表面毛化方案;所述電池調整裝置夾持方形電池沿所述傳送機構從所述起點端移動至所述毛化處理組件處,所述毛化處理組件對方形電池的其中一待毛化面進行毛化操作;
27、完成所述毛化操作后,所述電池調整裝置從所述毛化處理組件處返回所述起點端;
28、通過第一流程設備中的視覺檢測模塊檢測是否完成對方形電池完成所述表面毛化方案,若未完成,對方形電池上未完成毛化的待毛化面執行上述在所述第一流程設備中的步驟,直到完成對于方形電池所述表面毛化方案;
29、在所述第二工作區域中對方形電池進行第二流程處理,所述第二流程處理具體包括:
30、通過所述第二流程設備中的所述電池調整裝置夾持方形電池,以使方形電池的其中一面待噴印面朝向所述噴印組件一側;
31、通過第二流程設備中的視覺檢測模塊對方形電池的待噴印面進行定位;識別方形電池的型號,根據所述型號設置對于方形電池的表面噴印方案;
32、所述電池調整裝置夾持方形電池從所述起點端移動至所述終點端,依次經過所述清洗組、所述噴印組件和所述固化組件,以對方形電池的其中一待噴印面執行所述表面噴印方案;
33、控制所述電池調整裝置從所述毛化處理組件處返回所述第二流程設備的所述起點端;
34、通過第二流程設備中的視覺檢測模塊檢測是否完成對方形電池完成所述表面噴印方案,若未完成,對方形電池上未完成噴印待噴印面執行上述在所述第二流程設備中的步驟,直到完成對于方形電池的所述表面噴印方案。
35、有益效果:本技術提出了一種方形電池絕緣膜噴印系統及噴印方法,在噴印系統中,包括有第一流程設備和第二流程設備,其中第一流程設備和第二流程設備均包括底座、傳送機構和電池調整裝置;第一流程設備還包括毛化處理組件,第二流程設備還包括清洗組件、噴印組件和固化組件;傳送機構設置在底座上,電池調整裝置可在傳送機構的起點端和終點端之間移動;毛化處理組件設置在第一流程設備的傳送機構上;通過將清洗組件、噴印組件、固化組件沿第二流程設備的傳送機構的起點端向終點端的方向依次設置在底座上,使得噴印的過程中能夠分別對方形電池的各個面進行處理,按照方形電池的面為單位進行處理,適配方形電池的結構特征,具有較強的靈活性,絕緣膜覆蓋效果好,能夠有效提升方形電池的絕緣膜覆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