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恒速緩降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高處下降裝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恒速緩降器。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的下降器均采用對繩索制造摩擦力控制降速【如(用于使用者沿繩索下降的下降器,201220321504.X)】,未經培訓的非專業人士使用易發生下降中失速、失控的危險。往復式緩降器雖然下降速度自動受控(具有自動限速性能),但在下降開始及中途不能自鎖懸停,特別是在實際高樓逃生的使用中,繩索另一端上升的繩索端頭極易被突出建筑物墻面的窗扇及其他突起物卡、掛住,發生危險事故。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恒速緩降器,避免了現有技術下降器易發生失速和其他不安全事故的發生,實現了高空恒速下降的目的,且下降開始及途中可以自鎖懸停,且操控方便、使用安全。
[0004]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恒速緩降器,包括基板、恒速輪、摩擦塊、壓板、操控手柄、杠桿機構、繩索、恒速限速裝置、L板及導向塊,所述恒速輪與恒速限速裝置同軸設置在所述基板的前、后表面上,所述導向塊、摩擦塊、壓板、L板、操控手柄及杠桿機構由上至下依次設置在所述基板上,所述繩索穿過所述摩擦塊與壓板一側形成的路徑后繞過恒速輪由導向塊導向后向上延伸。
[0005]進一步地,所述恒速輪與摩擦塊上均制有牽引繩索的凹槽,且在所述摩擦塊前后面分別設有軸與凸起。
[0006]進一步地,所述基板上固設有第一短軸、第二短軸、第三短軸及第四短軸;所述壓板上開設有矩形孔、第一長條孔,并在其上固設有第五短軸,且其端部彎折形成壓合面;所述操控手柄上固設有第六短軸、第七短軸,并在第七短軸上安裝有滾輪;所述L板上制有第三圓孔、第四圓孔及第三長條孔。
[0007]進一步地,所述杠桿機構為變載板,所述變載板上制有第一圓孔、第二圓孔及第二長條孔。
[0008]進一步地,所述壓板一端通過第一長條孔套裝在第一短軸上,另一端通過其矩形孔套裝在摩擦塊的突起上,所述壓板可沿垂直于其壓合面方向在適當距離內活動,且其壓合面與所述摩擦塊上的凹槽形成夾持繩索的路徑。
[0009]進一步地,所述變載板上的第二圓孔與第三短軸鉸接,且其第二長條孔套裝在滾輪上。
[0010]進一步地,所述恒速限速裝置包括外殼及設置在外殼內的大齒輪、小齒輪、擒縱輪及擒縱叉,所述恒速限速裝置還包括在所述外殼內四角設置的將外殼安裝在基板上的螺釘孔,所述大齒輪同軸固定于恒速輪上且與小齒輪嚙合,所述擒縱輪同軸固定在小齒輪上,所述擒縱叉與大齒輪同軸安裝且與擒縱輪嚙合。
[0011]進一步地,所述L板上的第四圓孔與第二短軸鉸接,所述第三長條孔套在壓板的第五短軸上,所述第三圓孔鉸接于操控手柄的第六短軸上。
[0012]進一步地,所述恒速緩降器還包括護板,所述護板中部與所述第四短軸端部鉸接,且所述護板兩端部反向開設有U形槽,且所述U形槽分別與導向塊中心軸和摩擦塊的軸活動卡接。
[0013]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無論使用者體重大小下降速度均將按設計速度恒速下降,避免了現有技術的下降器易發生失速和其他不安全事故的發生,下降開始及途中還可自鎖懸停,且操控方便、使用安全。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不意圖一;
[0015]圖2是圖一G-G向的剖視圖;
[0016]圖3是圖一B-B向的剖視圖;
[0017]圖4是本實用新型結構不意圖一.;
[0018]圖5是本實用新型基板結構不意圖;
[0019]圖6是本實用新型摩擦塊結構示意圖;
[0020]圖7是圖6C-C向的剖視圖;
[0021]圖8是本實用新型壓板結構不意圖;
[0022]圖9是圖8E-E向的剖視圖;
[0023]圖10是本實用新型操控手柄結構不意圖;
[0024]圖11是圖10F-F向的剖視圖;
[0025]圖12是本實用新型變載板結構不意圖;
[0026]圖13是本實用新型恒速限速裝置結構示意圖;
[0027]圖14是本實用新型L板結構不意圖;
[0028]圖15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結構不意圖;
[0029]圖16圖15H-H向的剖視圖;
[°03°]圖17是圖15中壓板結構示意圖;
[0031]圖18是圖17K-K向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2]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0033]—種恒速緩降器,結構如圖1所示,所述恒速緩降器包括基板1、恒速輪2、摩擦塊3、壓板4、操控手柄5、杠桿機構、繩索7、恒速限速裝置8、L板9及導向塊10,所述恒速輪2與恒速限速裝置8同軸設置在所述基板I的前、后表面上,所述導向塊10、摩擦塊3、壓板4、L板9、操控手柄5及杠桿機構由上至下依次設置在所述基板I上,所述繩索7穿過所述摩擦塊3與壓板4 一側形成的路徑后繞過恒速輪2由導向塊10導向后向上延伸。
[0034]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如圖1、圖6及圖7所示,所述恒速輪2與摩擦塊3上均制有牽引繩索7的凹槽31,且在所述摩擦塊3前后面分別設有軸32與凸起33。所述凹槽31表面制有增大摩擦系數的防滑紋,以抑制繩索7在恒速輪2與摩擦塊3上產生滑動,或制成用于夾持繩索防止其滑動的V形槽。
[0035]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如圖5所示,所述基板I上固設有第一短軸11、第二短軸12、第三短軸13及第四短軸14。所述第一短軸11、第二短軸12、第三短軸13及第四短軸14起到連接定位壓板4、變載板6、L板9及護板15的作用。
[0036]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如圖8、圖9所示,所述壓板4上開設有矩形孔41、第一長條孔42,并在其上固設有第五短軸43,且其端部彎折形成壓合面44,所述壓板4 一端通過第一長條孔42套裝在第一短軸11上,另一端通過其矩形孔41套裝在摩擦塊3的突起33上,所述壓板4可沿垂直于其壓合面44方向在適當距離內活動,且其壓合面44與所述摩擦塊3上的凹槽31形成夾持繩索7的路徑。
[0037]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如圖1、圖10、圖11所示,所述操控手柄5上固設有第六短軸51、第七短軸52,并在第七短軸52上安裝有滾輪53。
[0038]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如圖1及圖12所示,所述杠桿機構為變載板6,所述變載板6上制有第一圓孔61、第二圓孔62及第二長條孔63。所述變載板6上的第二圓孔62與第三短軸13鉸接,且其第二長條孔63套裝在滾輪53上。
[0039]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如圖13所示,所述恒速限速裝置8包括外殼81及設置在外殼81內的大齒輪82、小齒輪83、擒縱輪84及擒縱叉85,所述恒速限速裝置8還包括在所述外殼81內四角設置的將外殼81安裝在基板I上的螺釘孔86,所述大齒輪82同軸固定于恒速輪2上且與小齒輪83嚙合,所述擒縱輪84同軸固定在小齒輪83上,所述擒縱叉85與大齒輪82同軸安裝且與擒縱輪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