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扣接結構及其扣接方法,尤指一種可作為至少兩個物體的扣接使用,而達到快速結合以及易于卸除的扣接結構及其扣接方法。
背景技術:
1、一般用以結合兩個物體時,通常以螺絲鎖入的方式,將兩個物體以不易分離的方式加以固定,借以確保所述兩個物體間的穩固結合,而不易發生彼此分離的情形。
2、以上述的固定方式而言,雖可將兩個物體以不易分離的方式固定結合,但除造成有不易組裝的情況外,更會因螺絲的固定結合方式,而使兩個物體造成有不易拆卸的情況發生。
技術實現思路
1、基于本發明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本發明提出一種扣接結構及其扣接方法,可通過扣體的第一扣部與第二扣部的配合,完成至少兩個物體的快速結合與分離,而達到反復快速結合與分離的效果。
2、為達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扣接結構,所述扣接結構包括:扣體,其包括第一扣部及第二扣部,所述第一扣部用以穿過或經過被扣體的進入部后旋動,以使所述第二扣部扣接所述被扣體的被扣部。
3、本發明提供另一種扣接結構的組裝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扣部用以穿過或經過所述被扣體的進入部后旋動,以使所述第二扣部扣接所述被扣部。
4、可選地,還包括身部,所述扣體活動設于所述身部,或所述身部設有彈性組件,所述彈性組件的兩端分別抵頂所述扣體與所述身部,或其中所述第二扣部以所述彈性組件的彈力彈性扣入所述被扣體的被扣部。
5、可選地,還包括身部,所述扣體活動設于所述身部,所述身部設有限位部以及旋動空間,所述扣體還包括頭部,所述頭部設有對位部,所述對位部限位于所述限位部移動,以使所述第一扣部進入所述被扣體的進入部,并使所述對位部于所述旋動空間旋動,以使所述第二扣部扣接所述被扣部。
6、可選地,所述身部設有組接部,所述組接部設有防轉部,所述防轉部用以與物體防轉、限位或限制方向,或所述防轉部限制所述第一扣部或所述第二扣部的方向,或所述防轉部對應所述限位部與所述對位部以限制所述第一扣部或所述第二扣部的方向。
7、可選地,所述旋動空間為360度的全周結構,或所述旋動空間為非360度的非全周結構。
8、可選地,所述限位部、所述旋動空間或所述對位部為凸體、凹體、平面體、弧面體、曲面體、擋體、孔體、環體或剖面體。
9、可選地,還包括身部,所述扣體活動設于所述身部,所述身部設有彈性組件,所述彈性組件的兩端分別抵頂所述扣體與所述身部。
10、可選地,所述第二扣部以所述彈性組件的彈力彈性扣入所述被扣體的被扣部。
11、可選地,還包括身部,所述扣體活動設于所述身部,所述身部設有組接部,所述組接部用以鉚接、扣接、擴接、焊接或鎖接于物體,或所述組接部一體成型設于物體。
12、可選地,所述扣體設有頭部,所述頭部以組合部與所述扣體組合,或所述頭部與所述扣體一體成型,或其中所述扣體設有頭部,用以旋動所述頭部以使所述第二扣部扣接所述被扣部。
13、可選地,所述扣體設有頭部,旋動所述頭部以使所述第二扣部扣接所述被扣部。
14、可選地,所述扣體設有頭部及身部,所述扣體活動設于所述身部,先旋動所述頭部以使所述第二扣部位于對應所述被扣部的扣接位置,再翻動或扳動所述頭部,讓所述頭部于所述身部上改變位置,以使所述第二扣部扣接所述被扣部。
15、可選地,包括物體,所述物體為散熱體,并所述物體與所述被扣體之間設有發熱體,所述扣體配合彈性組件施以抵壓力于所述散熱體,使所述散熱體抵貼所述發熱體進行散熱。
16、可選地,所述發熱體為ic、cpu、gpu、內存、芯片或電池,或所述被扣物為電路板、金屬體或塑料體,或所述發熱體焊接、扣接或以連接器組接于所述被扣體。
17、可選地,還包括身部,所述扣體活動設于所述身部,所述扣體設有對位部,所述身部設有限位部以及旋動空間,所述旋動空間具有供所述對位部活動或移動的高度行程,或所述限位部具有供所述對位部活動或移動的高度行程,或所述第二扣部往所述被扣部扣接的行程等于或小于所述旋動空間的高度行程,或所述第一扣部穿過或經過所述被扣體的最大行程等于或小于所述限位部的高度行程以及所述旋動空間的高度行程。
18、可選地,所述第一扣部或所述第二扣部為t型、l型、驅近于t型或驅近于l型,或所述第一扣部與所述第二扣部的組合為t型、l型、驅近于t型或驅近于l型。
19、可選地,所述被扣體為鐵件、塑料件、pcb、印刷電路板、散熱器、ic、內存、水冷組件、把手、風扇、電源供應器、機箱、機柜、計算機或數據中心。
1.一種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接結構包括扣體,其包括第一扣部及第二扣部,所述第一扣部用以穿過或經過被扣體的進入部后旋動,用以使所述第二扣部扣接所述被扣體的被扣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身部,所述扣體活動設于所述身部,或所述身部設有彈性組件,所述彈性組件的兩端分別抵頂所述扣體與所述身部,或其中所述第二扣部以所述彈性組件的彈力彈性扣入所述被扣體的被扣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身部,所述扣體活動設于所述身部,所述身部設有限位部或旋動空間,或所述扣體還包括頭部,或所述頭部設有對位部,或所述對位部限位于所述限位部移動,或用以使所述第一扣部進入所述被扣體的進入部,并使所述對位部于所述旋動空間旋動,以使所述第二扣部扣接所述被扣部。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身部設有組接部,或所述組接部設有防轉部,或所述防轉部用以與物體防轉、限位或限制方向,或所述防轉部限制所述第一扣部或所述第二扣部的方向,或所述防轉部對應所述限位部與所述對位部以限制所述第一扣部或所述第二扣部的方向。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動空間為360度的全周結構,或所述旋動空間為非360度的非全周結構。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所述旋動空間或所述對位部為凸體、凹體、平面體、弧面體、曲面體、擋體、孔體、環體或剖面體。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身部,所述扣體活動設于所述身部,或所述身部設有組接部,或所述組接部用以鉚接、扣接、擴接、焊接或鎖接于物體,或所述組接部一體成型設于物體。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扣體設有頭部,所述頭部以組合部與所述扣體組合,或所述頭部與所述扣體一體成型,或其中所述扣體設有頭部,用以旋動所述頭部以使所述第二扣部扣接所述被扣部。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扣體設有頭部及身部,所述扣體活動設于所述身部,先旋動所述頭部以使所述第二扣部位于對應所述被扣部的扣接位置,再翻動或扳動所述頭部,讓所述頭部于所述身部上改變位置,用以使所述第二扣部扣接所述被扣部。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物體,所述物體為散熱體,或所述物體與所述被扣體之間設有發熱體,或所述扣體配合彈性組件施以抵壓力于所述散熱體,用以使所述散熱體抵貼所述發熱體進行散熱,或其中所述發熱體為ic、cpu、gpu、內存、芯片或電池,或所述被扣物為電路板、金屬體或塑料體,或所述發熱體焊接、扣接或用以連接器組接于所述被扣體。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身部,所述扣體活動設于所述身部,所述扣體設有對位部,或所述身部設有限位部以及旋動空間,或所述旋動空間具有供所述對位部活動或移動的高度行程,或所述限位部具有供所述對位部活動或移動的高度行程,或所述第二扣部往所述被扣部扣接的行程等于或小于所述旋動空間的高度行程,或所述第一扣部穿過或經過所述被扣體的最大行程等于或小于所述限位部的高度行程以及所述旋動空間的高度行程。
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部或所述第二扣部為t型、l型、驅近于t型或驅近于l型,或所述第一扣部與所述第二扣部的組合為t型、l型、驅近于t型或驅近于l型。
1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扣體為鐵件、塑料件、pcb、印刷電路板、散熱器、ic、內存、水冷組件、把手、風扇、電源供應器、機箱、機柜、計算機或數據中心。
14.一種扣接結構的組裝方法,其使用如權利要求1至13任一項所述的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部用以穿過或經過所述被扣體的進入部后旋動,以使所述第二扣部扣接所述被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