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公交車生產的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公交頂蓋吊裝工裝。
背景技術:
1、公共汽車,即巴士或大巴,是客車類中大、中型客車的典型車型,是為專門解決城市和城郊運輸而設計及裝備的商用車。
2、目前常見的公交車一般為6-12米,其頂蓋重且重心不穩,現有技術普遍采用吊繩等吊具將頂蓋吊至車頂進行安裝,不僅費時費力,還存在頂蓋容易傾倒、脫落的情況,有一定的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公交頂蓋吊裝工裝,增大了吊裝時的受力面積,頂蓋重心更穩,不易晃動、傾倒。
2、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完成的:這種公交頂蓋吊裝工裝,包括工裝本體和頂蓋,所述頂蓋上貫穿開設天窗,所述工裝本體包括主梁、設置在主梁頂部的吊鉤和固定在主梁側壁上的支耳,支耳上方設置側梁,支耳底部焊接有螺母,用于連接t形螺桿,頂蓋的下表面設置頂蓋框架;吊裝時,將主梁置于天窗下方,使吊鉤從天窗上方伸出,用于連接起重設備,通過t形螺桿依次穿過側梁、天窗和支耳后與螺母鎖緊,使側梁壓緊在頂蓋上表面,同時主梁和支耳均抵在頂蓋框架上,實現工裝本體和頂蓋夾緊固定。
3、作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支耳有二個,對稱焊接在主梁上。
4、作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吊鉤的兩側與主梁之間設置連接支架,形成三角形支撐結構。
5、作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頂蓋的長度為10-12m,且頂蓋的兩側對稱開設一個天窗,每個天窗內對應安裝一個工裝本體。
6、作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頂蓋的長度為6-8m,且在頂蓋的一側開設一個天窗,頂蓋的另一側連接吊帶。
7、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8、1、工裝本體通過旋轉t形螺桿將側梁和支耳(主梁)上下夾緊在頂蓋上,重心更加穩定,吊裝時不易發生滑脫,吊裝效率更高;
9、2、主梁、側梁與頂蓋夾緊后形成面接觸,增大了受力面積,吊裝可靠性更強。
1.一種公交頂蓋吊裝工裝,其特征在于:包括工裝本體(1)和頂蓋(2),所述頂蓋(2)上貫穿開設天窗(21),所述工裝本體(1)包括主梁(11)、設置在主梁(11)頂部的吊鉤(12)和固定在主梁(11)側壁上的支耳(13),支耳(13)上方設置側梁(14),支耳(13)底部焊接有螺母(15),用于連接t形螺桿(16),頂蓋(2)的下表面設置頂蓋框架(22);吊裝時,將主梁(11)置于天窗(21)下方,使吊鉤(12)從天窗(21)上方伸出,用于連接起重設備,通過t形螺桿(16)依次穿過側梁(14)、天窗(21)和支耳(13)后與螺母(15)鎖緊,使側梁(14)壓緊在頂蓋(2)上表面,同時主梁(11)和支耳(13)均抵在頂蓋框架(22)上,實現工裝本體(1)和頂蓋(2)夾緊固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公交頂蓋吊裝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耳(13)有二個,對稱焊接在主梁(11)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公交頂蓋吊裝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鉤(12)的兩側與主梁(11)之間設置連接支架(17),形成三角形支撐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公交頂蓋吊裝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頂蓋(2)的長度為10-12m,且頂蓋(2)的兩側對稱開設一個天窗(21),每個天窗(21)內對應安裝一個工裝本體(1)。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公交頂蓋吊裝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頂蓋(2)的長度為6-8m,且在頂蓋(2)的一側開設一個天窗(21),頂蓋(2)的另一側連接吊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