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建筑隔震,具體是一種坡道隔震溝蓋板結構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1、采用隔震技術的建筑中,隔震層上下結構通過隔震構造和設施進行連接。上下坡道跨越隔震層時,需要設置隔震溝,在地震發(fā)生時隔離地震波傳播,減小地震對建筑物影響的作用,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坡道通過隔震溝蓋板上下聯(lián)通,以保證正常通行。
2、現(xiàn)有技術中,隔震溝蓋板通常采用成品鋼板焊接加固,或混凝土板擱置在隔震溝兩側墻體上。采用上述做法,在地震發(fā)生時,隔震層錯動,蓋板會阻礙建筑物的自由滑動,跌落至隔震溝內(nèi)卡住隔震溝,會影響隔震功能,跌落后形成豎向孔洞,行人易踩空跌落,車輛無法正常通行。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而提供了一種坡道隔震溝蓋板結構及施工方法。
2、本發(fā)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
3、一種坡道隔震溝蓋板結構,包括可轉(zhuǎn)動支座、隔震層上部連接鋼板、隔震層上部結構、鋼邊框蓋板、預埋鋼板、隔震層下部連接鋼板、隔震層下部結構、z型鋼板;所述隔震層上部連接鋼板固定安裝于隔震層上部結構上,所述可轉(zhuǎn)動支座一端固定安裝于隔震層上部連接鋼板上;所述鋼邊框蓋板首尾兩端各與一個預埋鋼板固定連接,所述可轉(zhuǎn)動支座另一端固定安裝于鋼邊框蓋板首部的預埋鋼板上;所述隔震層下部連接鋼板固定安裝于隔震層下部結構上,所述隔震層下部連接鋼板與鋼邊框蓋板尾部的預埋鋼板抵接設置;所述z型鋼板覆蓋設置在隔震層上部結構與鋼邊框蓋板的對接處,所述z型鋼板的底部固定安裝于鋼邊框蓋板上。
4、優(yōu)選的,所述鋼邊框蓋板沿坡道方向的截面為倒直角梯形狀,倒直角梯形狀的直角腰端為鋼邊框蓋板的首端,倒直角梯形狀的斜腰端為鋼邊框蓋板的尾端。
5、優(yōu)選的,所述可轉(zhuǎn)動支座包括固定連接耳板、轉(zhuǎn)動連接耳板、銷軸,所述固定連接耳板與隔震層上部連接鋼板固定連接,所述轉(zhuǎn)動連接耳板與鋼邊框蓋板首部的預埋鋼板固定連接,所述銷軸轉(zhuǎn)動安裝于固定連接耳板和轉(zhuǎn)動連接耳板的中間位置。
6、優(yōu)選的,所述鋼邊框蓋板尾部的預埋鋼板與隔震層下部連接鋼板之間設有塑料板,所述塑料板夾置于鋼邊框蓋板尾部的預埋鋼板與隔震層下部連接鋼板之間。
7、優(yōu)選的,所述隔震層上部連接鋼板固定有第一錨筋,第一錨筋的另一端與隔震層上部結構固定連接;所述隔震層下部連接鋼板上固定有第二錨筋,第二錨筋的另一端與隔震層下部結構固定連接。
8、優(yōu)選的,所述z型鋼板與建筑面層對接設置,并且在z型鋼板與建筑面層之間設有密封膠,所述密封膠填充于z型鋼板與建筑面層之間的縫隙內(nèi)。
9、進一步的,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上述坡道隔震溝蓋板結構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0、s1.隔震層上部結構及隔震層上部連接鋼板的制作:
11、混凝土澆筑隔震層上部結構,同時進行隔震層上部連接鋼板預埋,隔震層上部連接鋼板沿隔震溝方向通長布置,第一錨筋的一側與隔震層上部連接鋼板焊接、另一側與隔震層上部結構內(nèi)的鋼筋連接牢固;隔震層上部連接鋼板固定時拉線調(diào)直,隔震層上部連接鋼板傾斜角度與坡道坡度一致。
12、s2.連接耳板的焊接:
13、待隔震層上部結構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在隔震層上部連接鋼板上焊接固定連接耳板。
14、s3.鋼邊框蓋板的制作:
15、鋼邊框蓋板首尾部兩側采用角鋼外包,內(nèi)部配置鋼筋網(wǎng)片;在鋼邊框蓋板首部連接預埋鋼板,在該預埋鋼板上焊接錨筋,錨筋的另一側與鋼邊框蓋板內(nèi)的鋼筋網(wǎng)片連接牢固,在該預埋鋼板上根據(jù)固定連接耳板中間位置定位兩個轉(zhuǎn)動連接耳板的位置并進行焊接固定;在鋼邊框蓋板尾部連接預埋鋼板,該預埋鋼板傾斜設置,在該預埋鋼板上焊接錨筋,錨筋的另一側與鋼邊框蓋板內(nèi)的鋼筋網(wǎng)片連接牢固;上述工作完成后,澆筑c30混凝土形成鋼邊框蓋板,鋼邊框蓋板混凝土強度達到抗壓強度要求方可進行安裝。
16、s4.隔震層下部結構及隔震層下部連接鋼板的制作:
17、混凝土澆筑隔震層下部結構,同時進行隔震層下部連接鋼板預埋,隔震層下部連接鋼板沿隔震溝方向通長布置,第二錨筋的一側與隔震層下部連接鋼板焊接、另一側與隔震層下部結構內(nèi)的鋼筋連接牢固;隔震層下部連接鋼板固定時拉線調(diào)直,隔震層下部連接鋼板傾斜設置且傾斜角度與鋼邊框蓋板尾部的預埋鋼板傾斜角度一致。
18、s5.鋼邊框蓋板的安裝:
19、將鋼邊框蓋板依次擺放至隔震溝上部位置,將鋼邊框蓋板上的轉(zhuǎn)動連接耳板對準并插入隔震層上部結構上對應的固定連接耳板中,插入銷軸,將轉(zhuǎn)動連接耳板和固定連接耳板連接,形成可轉(zhuǎn)動支座;在隔震層下部結構上的隔震層下部連接鋼板與鋼邊框蓋板尾部的預埋鋼板之間插入塑料板連接,以保證可滑動效果。
20、s6.z型鋼板的安裝:
21、為保證可轉(zhuǎn)動支座擁有足夠的自由活動空間,在轉(zhuǎn)動支座上部的建筑面層范圍內(nèi)安裝z形鋼板,z形鋼板沿隔震溝方向通長布置,z形鋼板的下平面通過螺栓固定在鋼邊框蓋板上部,z形鋼板的立面高度同建筑面層厚度一致,z形鋼板的上平面與隔震層上部建筑面層的對接處留置有縫隙,采用密封膠填縫,保證頂部平整,接縫順暢、美觀。
22、本發(fā)明所述坡道隔震溝蓋板結構中,可轉(zhuǎn)動支座為銷軸連接裝置,由銷軸連接三耳板(上一下二)組成的雙剪結構構造,分別與隔震層上部結構和鋼邊框蓋板可靠連接,通過銷軸將三塊耳板連接傳遞荷載,鋼邊框蓋板尾部采用上寬下窄的梯形狀設置可滑動面。
23、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通過可轉(zhuǎn)動支座蓋板的設計,顯著提高了鋼邊框蓋板的抗震隔震效果,解決了現(xiàn)有溝蓋板會阻礙建筑在地震時錯動跌落的問題,優(yōu)化了混凝土蓋板承載力,解決了震后蓋板的便宜維護問題,能夠有效降低施工和維護成本,提高工程的經(jīng)濟性和實用性。本發(fā)明工藝簡單,便于操作,在提高施工工程質(zhì)量、保證安全、縮短工期、節(jié)省造價等方面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一種坡道隔震溝蓋板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轉(zhuǎn)動支座(1)、隔震層上部連接鋼板(2)、隔震層上部結構(3)、鋼邊框蓋板(4)、預埋鋼板(5)、隔震層下部連接鋼板(6)、隔震層下部結構(7)、z型鋼板(8);所述隔震層上部連接鋼板(2)固定安裝于隔震層上部結構(3)上,所述可轉(zhuǎn)動支座(1)一端固定安裝于隔震層上部連接鋼板(2)上;所述鋼邊框蓋板(4)首尾兩端各與一個預埋鋼板(5)固定連接,所述可轉(zhuǎn)動支座(1)另一端固定安裝于鋼邊框蓋板(4)首部的預埋鋼板(5)上;所述隔震層下部連接鋼板(6)固定安裝于隔震層下部結構(7)上,所述隔震層下部連接鋼板(6)與鋼邊框蓋板(4)尾部的預埋鋼板(5)抵接設置;所述z型鋼板(8)覆蓋設置在隔震層上部結構(3)與鋼邊框蓋板(4)的對接處,所述z型鋼板(8)的底部固定安裝于鋼邊框蓋板(4)上。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坡道隔震溝蓋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鋼邊框蓋板(4)沿坡道方向的截面為倒直角梯形狀,倒直角梯形狀的直角腰端為鋼邊框蓋板(4)的首端,倒直角梯形狀的斜腰端為鋼邊框蓋板(4)的尾端。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坡道隔震溝蓋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轉(zhuǎn)動支座(1)包括固定連接耳板(101)、轉(zhuǎn)動連接耳板(102)、銷軸(103),所述固定連接耳板(101)與隔震層上部連接鋼板(2)固定連接,所述轉(zhuǎn)動連接耳板(102)與鋼邊框蓋板(4)首部的預埋鋼板(5)固定連接,所述銷軸(103)轉(zhuǎn)動安裝于固定連接耳板(101)和轉(zhuǎn)動連接耳板(102)的中間位置。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坡道隔震溝蓋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鋼邊框蓋板(4)尾部的預埋鋼板(5)與隔震層下部連接鋼板(6)之間設有塑料板(9),所述塑料板(9)夾置于鋼邊框蓋板(4)尾部的預埋鋼板(5)與隔震層下部連接鋼板(6)之間。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坡道隔震溝蓋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震層上部連接鋼板(2)固定有第一錨筋(10),第一錨筋(10)的另一端與隔震層上部結構(3)固定連接;所述隔震層下部連接鋼板(6)上固定有第二錨筋(12),第二錨筋(12)的另一端與隔震層下部結構(7)固定連接。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坡道隔震溝蓋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z型鋼板(8)與建筑面層對接設置,并且在z型鋼板(8)與建筑面層之間設有密封膠(11),所述密封膠(11)填充于z型鋼板(8)與建筑面層之間的縫隙內(nèi)。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坡道隔震溝蓋板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