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板吹氣用治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PCB板吹氣用治具,包括夾持裝置和吹氣裝置,夾持裝置包括一彈性夾具和設置在彈性夾具側面的固定夾具,彈性夾具包括一底板和設置在底板上的壓板,壓板的一端通過圓弧形的過渡段與底板的一端相連接,壓板的另一端可開合的與底板的另一端相連接,壓板上設有把手,固定夾具包括一固定塊,固定塊上面向彈性夾具的一側設有沿著固定塊的寬度方向設置的通槽,吹氣裝置包括吹氣嘴和與吹氣嘴相連接的空氣壓縮機,吹氣嘴通過管道與空氣壓縮機相連接。本發明提供的PCB板吹氣用治具,包括夾持裝置和吹氣裝置,夾持裝置固定住PCB板,便于吹氣裝置對PCB板吹氣清理,適合各種規格的PCB板的固定吹氣,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專利說明】 PCB板吹氣用治具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PCB輔助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PCB板吹氣用治具。
【背景技術】
[0002]PCB板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較多的廢屑堆積在表面,同時空氣中的灰塵等也會在其表面沉降而堆積,因此,在PCB板出廠銷售之前,需要將其表面整理干凈,由于PCB板表面布置有較多的零件和導線,屬于精密儀器,不可能使用狂甩或者抹擦的方式將灰塵、廢屑等清理掉,因此一般采用吹氣的方法,即將PCB板固定后再對其吹氣,吹散PCB板表面的灰塵、廢屑等,但現有的吹氣治具在固定PCB板時對PCB板的規格尺寸限制較大,無法進行通用,造成多種類型的吹氣治具堆積在倉庫中,浪費資源和基金并污染環境,這對廠家的生產無疑是不利的。
【發明內容】
[0003]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 PCB板吹氣用治具,包括夾持裝置和吹氣裝置,夾持裝置固定住PCB板,便于吹氣裝置對PCB板執行吹氣清理操作,適合各種規格的PCB板的固定吹氣,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0004]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PCB板吹氣用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夾持裝置和吹氣裝置,所述夾持裝置包括一彈性夾具和設置在彈性夾具側面的固定夾具,所述彈性夾具包括一底板和設置在底板上的壓板,所述壓板的一端通過圓弧形的過渡段與底板的一端相連接,所述壓板的另一端可開合的與底板的另一端相連接,所述壓板上設有把手,所述固定夾具包括一固定塊,所述固定塊上面向彈性夾具的一側設有沿著固定塊的寬度方向設置的通槽,所述吹氣裝置包括吹氣嘴和與吹氣嘴相連接的空氣壓縮機,所述吹氣嘴通過管道與空氣壓縮機相連接。
[0005]前述的PCB板吹氣用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裝置還包括兩個平行設置的滑軌,所述滑軌設置于彈性夾具和固定夾具的下方,所述彈性夾具通過一副定位塊可移動的與滑軌相連接,所述定位塊對稱設置于彈性夾具的下方。
[0006]前述的PCB板吹氣用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軌上設有沿著滑軌長度方向設置的凸塊,所述定位塊上設有與凸塊相適配的凹槽。
[0007]前述的PCB板吹氣用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塊上設有第一穿孔,所述滑軌上設有若干個與第一穿孔相適配的第二穿孔,所述定位塊上設有插銷,所述插銷貫穿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
[0008]前述的PCB板吹氣用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塊固定在滑軌的一端。
[0009]前述的PCB板吹氣用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塊上設有與第二穿孔相適配的第一穿孔,所述固定塊上設有插銷,所述插銷貫穿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
[0010]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提供的PCB板吹氣用治具,包括夾持裝置和吹氣裝置,夾持裝置固定住PCB板,便于吹氣裝置對PCB板執行吹氣清理操作,吹氣裝置通過空氣壓縮機產生空氣,再經由管道傳送給吹氣嘴,由吹氣嘴將空氣吹出形成風,吹散積累在PCB板表面的灰塵和廢屑等;夾持裝置包括彈性夾具和固定夾具,固定夾具上設有一通槽,將PCB板的一端直接卡在通槽中,同時利用彈性夾具的底板支撐PCB板的另一端,彈性夾具的壓板壓住PCB板的另一端,由于壓板具有彈性,底板與壓板相配合,實現對PCB板的另一端的固定,從而將PCB板的兩端均固定住,即固定住PCB板,彈性夾具和固定夾具可以兩方均可移動的與滑軌相連接,也可一方固定在滑軌的一端,另一方采用可移動的方式與滑軌相連接,均能實現對不同規格的PCB板的固定,適用范圍廣,值得推廣。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發明的PCB板吹氣用治具的結構示意圖。
[0012]附圖標記含義如下:
1:底板;2:壓板;3:過渡段;4:把手;5:固定塊;6:通槽;7:吹氣嘴;8:空氣壓縮機;9:管道;10:滑軌;11:定位塊;12:凸塊;13:凹槽;14:第一穿孔;15:第二穿孔;16:插銷。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將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4]如圖1所示,PCB板吹氣用治具,包括夾持裝置和吹氣裝置,夾持裝置用于將PCB板加緊固定,便于吹氣裝置對PCB板進行吹氣清理操作,所述吹氣裝置包括吹氣嘴7和與吹氣嘴7相連接的空氣壓縮機8,所述吹氣嘴7通過管道9與空氣壓縮機8相連接,空氣壓縮機8產生空氣,通過管道9傳輸給吹氣嘴7,經由吹氣嘴7吹出形成風,將PCB板表面的灰塵、廢屑等吹散掉,完成對PCB板的清理。
[0015]詳細的,所述夾持裝置包括一彈性夾具和設置在彈性夾具側面的固定夾具,所述固定夾具包括一固定塊5,所述固定塊5為圓形、方形均可,所述固定塊5上面向彈性夾具的一側設有沿著固定塊5的寬度方向設置的通槽6,將PCB板的一端直接插入通槽6中,即能固定住PCB板的一端,再配合后續彈性夾具使用,所述彈性夾具包括一底板I和設置在底板I上的壓板2,壓桿2為弧形且具有彈性,所述壓板2的一端通過圓弧形的過渡段3與底板I的一端相連接,所述壓板2的另一端可開合的與底板I的另一端相連接,為了方便使用該夾持裝置,所述壓板2上設有把手4,使用時,由于底板I固定,拎住把手4向上旋轉壓板2,壓板2即利用其自身的彈性遠離底板1,形成一個供PCB板插入的開口,將PCB板卡入壓板2與底板I中間后,輕輕放下把手4,壓板2利用其自身的彈性回復與底板I的閉合狀態,即加緊PCB板的另一端,彈性夾具與固定夾具配合,實現對PCB板的固定。
[0016]為了增加該夾持裝置夾持PCB板的適用性,擴大使用范圍,所述夾持裝置還包括兩個平行設置的滑軌10,所述滑軌10設置于彈性夾具和固定夾具的下方,所述彈性夾具通過一副定位塊11可移動的與滑軌10相連接,所述定位塊11對稱設置于彈性夾具的下方,即一個定位塊11對應一個滑軌10,兩個定位塊11同時在滑軌10上滑動,帶動彈性夾具移動,所述滑軌10上設有沿著滑軌10長度方向設置的凸塊12,所述定位塊11上設有與凸塊12相適配的凹槽13,通過凸塊12與凹槽3像配合,實現定位塊11在滑軌10上的滑動,即實現彈性夾具的移動,所述定位塊11上設有第一穿孔14,所述滑軌10上設有若干個與第一穿孔14相適配的第二穿孔15,所述定位塊11上設有插銷16,所述插銷16貫穿第一穿孔14和第二穿孔15,在定位塊11在滑軌10上帶動彈性夾具移動到合適位置后,利用插銷16固定住彈性夾具,再對PCB板進行固定即可。
[0017]所述固定塊5可以是固定在滑軌10的一端,也可以是在滑軌10上可移動的,固定時直接將固定塊5牢牢固定在滑軌10上即可,可采用螺絲螺母相配合的方式;可移動時固定塊5上設有與第二穿孔15相適配的第一穿孔11,即在固定塊5上開設與定位塊11上一樣的第一穿孔14,所述固定塊5上設有插銷16,所述插銷16貫穿第一穿孔14和第二穿孔15,同樣利用插銷16的方式固定和移動固定塊5的位置。
[0018]其實,也可以將彈性夾具牢牢固定在滑軌10的一端,而固定塊5采用可移動的方式與滑軌連接,或者兩者均采用可移動的方式與滑軌連接,均能實現對不同規格的PCB板的固定,再配合吹氣裝置使用,實現對PCB板的清理操作。
[0019]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權利要求】
1.PCB板吹氣用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夾持裝置和吹氣裝置,所述夾持裝置包括一彈性夾具和設置在彈性夾具側面的固定夾具,所述彈性夾具包括一底板和設置在底板上的壓板,所述壓板的一端通過圓弧形的過渡段與底板的一端相連接,所述壓板的另一端可開合的與底板的另一端相連接,所述壓板上設有把手,所述固定夾具包括一固定塊,所述固定塊上面向彈性夾具的一側設有沿著固定塊的寬度方向設置的通槽,所述吹氣裝置包括吹氣嘴和與吹氣嘴相連接的空氣壓縮機,所述吹氣嘴通過管道與空氣壓縮機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PCB板吹氣用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裝置還包括兩個平行設置的滑軌,所述滑軌設置于彈性夾具和固定夾具的下方,所述彈性夾具通過一副定位塊可移動的與滑軌相連接,所述定位塊對稱設置于彈性夾具的下方。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PCB板吹氣用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軌上設有沿著滑軌長度方向設置的凸塊,所述定位塊上設有與凸塊相適配的凹槽。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PCB板吹氣用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塊上設有第一穿孔,所述滑軌上設有若干個與第一穿孔相適配的第二穿孔,所述定位塊上設有插銷,所述插銷貫穿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PCB板吹氣用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塊固定在滑軌的一端。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PCB板吹氣用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塊上設有與第二穿孔相適配的第一穿孔,所述固定塊上設有插銷,所述插銷貫穿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
【文檔編號】B08B5/02GK103990616SQ201410234734
【公開日】2014年8月20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30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30日
【發明者】李勇, 孫敏強 申請人:蘇州倍辰萊電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