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農副種養 點擊量:237
人生有高潮,有低谷。低谷時,掌握一門投入不需要太多,就可以換碗飯吃的技術,至少生存無憂。特別是近兩年后疫情時代,更是顯現出了掌握一門生存技術的優勢。這些小本創業技術資料是歷經1年收集而來,贈送給支持我們的用戶。
提示:您尚未登錄,請點 登 陸 后下載,如果您還沒有賬戶請點 注 冊 ,登陸完成后,請刷新本頁查看詳細信息。
2.6放養管理變態10天左右的蝌蚪(幼蛙)可離開池塘,進入森林放養,每坰有效林地可放養幼蛙10~25kg(1800只/kg)。每畝放養1年生幼蛙500~600只,2年生300只左右。幼蛙在森林活動期為5月下旬~9月下旬,成蛙下山冬眠期為9月末~翌年3月下旬。秋后,氣溫下降到10℃以下、河水溫度8℃以下,林蛙開始下山入河,此時處于不穩定冬眠狀態。11月初~11月中旬進入穩定冬眠。回捕的林蛙先入貯蛙池,11月初送入越冬池,保存溫度為1~5℃,死亡率控制在2%以下。2.7越冬管理2.7.1準備新修越冬池。利用原有塘壩、水坑越冬的,要將塘壩加大加深,盡量鏟除淤泥和雜草,以減少有機耗氧,防止有害氣體發生。2.7.2管理越冬期林蛙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氧窒息,因此越冬期主要是對水量和水質(溶解氧)的管理。據多年觀察,活水越冬池較好,因自然流水不斷,水中溶氧能及時得到增補。目前,養蛙的越冬池多為死水越冬池。冬天水源干涸,沒有活水流經越冬池,溶解氧得不到補
小本創業技術資料需要登錄后并加入會員才可以查看全部。